罪惡是無限循環的時間,一分一秒丈量著人生的廣闊,死亡是不可估量磅礴的海浪,一股一股的推動著這世間的人走向滅亡。
夜越發深沉了,像一塊巨大的裹尸布將城市緊鎖,特別是在這種冷的讓人發慌的季節。漆黑的小巷口里時不時傳來尖銳的利器插入肉體的悶響聲以及像海浪一般漸漸退去的呻吟聲。
良久,一個穿著黑紫色套頭連帽衫和灰藍色運動褲的瘦一同在長身影緩慢的走出小巷,男人微微抬頭露出堅硬布滿胡渣的下巴,嘴角輕輕上揚,露出死神殘酷審判的猙獰血紅笑容。身后是一個倒在血泊中的身穿西裝的上班族,面部肌肉仍然在掙扎的抽搐,仿佛在抒發無可挽回的疼痛。身旁掉落的公文包上是用血跡描繪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圖案。
M市最近又報道了一起殺人案,這已經是第六起案件了。毫無目的襲擊使于探長無從查起,沒有時間與邏輯性的規劃,沒有特定的刺殺人群,仿佛一切都是隨機的起意性殺人,且死者的死法完全不同,有的死者是廚師被掏出了內臟扔在圖書館的門口,有的死者是記者則是被用皮帶勒死平放在廣場的角落。最近的一起死者是研究員卻被棄在小巷中,死者身中數刀,但經過法醫的檢測致命傷卻是死者胃部的毒藥。
于探長和他的好友李法醫一同在警局的停尸房分析尸體。“死者男性,身高175公分,根據尸斑的大小以及擴散程度,尸體的僵硬程度判斷死亡時間為昨夜十二點左右,死亡原因則是在晚飯約六點時被人在食物中投毒,因為法醫在死者胃部未消化的食糜中發現了氯化物,可能是投毒于死者的飲品中。死者身上的刀傷多的離譜說明兇手有虐殺人的傾向但刀傷并不致命且集中于腿部和背部又說明兇手是在體會玩弄死者的樂趣。”于探長最終的結論是:此人是個不折不扣的變態。“但是兇手在尸體旁的斯芬克斯繪畫精細的筆觸又能說明很多”李法醫分析到。
“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話,被描述為長有翅膀的怪物,通常為雄性。在希臘神話中,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攔住過往的路人,用繆斯所傳授的謎語問他們,猜不中者就會被它吃掉。那么這是不是兇手的自喻,將自己比作審判者代表著仁慈與高貴。”李法醫繼續到:“他想用斯芬克斯的隱喻說明一些問題與現狀,這也就是為什么每次死者雖然被放置的地方不同卻都是容易被發現且人流多。我們要突破的就是弄明白他要表達的東西。”
“那么兇手又為什么選擇用鮮血來描繪斯芬克斯的圖畫呢?”郝警員嘴里叼著半根油條路過問道。“在停尸間你也能吃進去?年輕人胃口真好。”于探長打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