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頂樣,人接返來先!吾讓你母親去同鹿苑女慢慢講講道……假以時日,或者佢可以心軟呢,大家都系女人嘛,應該都有得商量啦!”
羊流兒作為“女人中的女人”,如何說服女人,處好姐妹間的關系,當然有一套:她和從從的關系,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鹿苑女卻是不愿意接受“調解”的。
這并非是出“婆媳間”天生的“對立”;而是她的確受不了,每天都看到這兩人,在她面前“暗搓搓”地“眉來眼去”,讓她打從心眼里都實在無法接受。
想來想去,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這人可以退回去,再由“婚介”給介紹一個新的“婆家”,只要能夠找出一條她沒有資格再進“平安伯”府的“罪狀”就可以了。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要是女方與前一段解除婚約,并且有一份由前夫或者前夫家族的負責人,開具的“休書”,或者是“和離書”的證明文件,這張紙,就相當于她的合法身份證了。
而在華皋比夫人所拿到的那份“和離書”當中,明確寫著:
“因妻方意愿,提出和離,經族長許可,劃戶出族譜。婦德冇恙,允以下家驗堪。”
這個“婦德冇恙”,就已經清楚明白地對她的“品行”做了肯定。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個“冇”字上。
誰都知道,“冇”字與“有”字,僅有兩橫之差,意思卻完全相反。
而這“兩橫”,就成了鹿苑女向侍女“捅刀子”的地方了。
告訴她有這樣“破綻”的人,不是別人,卻正是那位“華氏宗祠”當年的守臣。
在王丹完成了“亂華臣”家的任務之后,也順便把這位“華氏宗祠”當年的守臣收于麾下,跟著他,一起來到了郯國,成為“平安伯”封邑的一個小小的看門官。
對于這位守臣來說,“看門”是他的專業,但由于有糟糕的職場“黑歷史”,如果不是王丹力挺,他原本是沒有機會拿到這個職位的。
但是,羊斟出于對父親的尊重,還是勉為其難的用了他。
為表忠心和感謝,一開始,他還是表現得非常賣力,認真負責,無比敬業。
因為他所在的“門崗”,也同時最先收到來自各地的信函,他也都能及時傳遞信件。
這腿跑得勤快了,平安伯府里“對口部門”的下人侍者,也都對他熟絡了起來,漸漸地,也變得無話不談,很快,他就搞清楚了羊斟家里的這些情況。
尤其是當他知道了關于羊斟夫人的消息,聽說她私下里放話:不論花多少錢財,都要把這個會用“美色和美食”,禍害她家夫君神魂心智的女人,拒于平安伯府門外。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況作為“華氏宗祠”的曾經守門人,也熟知這“和離書”的重要意義,以及“公文寫作”的格式,清楚那個“兩橫”之間的“漏洞”。
于是,他有了一個計劃:鑒于他的“崗位便利”,所以法律文件是必須要經他“過一手”先的,那么這份侍女所帶來的“和離書”,也必然會經過他的手。
找到這個機會,于是守臣就特意找了機會,去偷偷見了鹿苑女,并且告訴了他的計劃。
鹿苑女一邊是“大喜過望”;另一邊,卻琢磨著如何在事后,這讓個“下作”的人,消失得干干凈凈。
畢竟,要想這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并且未來沒有任何隱患,她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
畢竟,她也不希望羊斟知道,這件事,是在她的慫恿下完成的。
這邊,充滿著對未來生活美好期望的“前宋卿夫人”,一路“晃呀晃”,經過了幾天幾夜的車程,總算是回到了郯國平安伯的封邑城門外。
早早得到消息的守臣,格外客氣地接待了“前宋卿夫人”一行,并讓他們在自己的辦公室稍事休息,辦理完“通關手續”,就給他們放行。
正當“前宋卿夫人”以為只不過是耽誤個“喝杯茶的功夫”、“一切順利”的時候,守臣拿著他“改好”的“和離書”,從“蓋章處”一臉焦慮地出來了,快步走到夫人面前,低聲說道:
“夫人,請借一步講話!”
前宋卿夫人依言,隨著守臣走到了一邊遠離眾人的僻靜處,只見守臣把那張“改動”過的“和離書”展現到了她的面前,指著那個要命的“有”字,輕聲說道:
“夫人啊!此句何意啊?頂會如此?依宋律,失德之婦,是斷不能入伯爵府的啊!”
“前宋卿夫人”一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伸手就要上去搶,被守臣一把躲藏到自己身后,接著說道:
“夫人莫動!此份文書,獨此一份!吾郯國不比你宋國,氣候潮濕,若這寫于竹木之上哋文字,有咩損毀錯誤,乃吾之失職重罪啊!請夫人息怒!”
侍女怎么可能不怒?!
明明這份文件,她是親眼看著華合比書寫完畢,交到她手上的。
雖然她并不識太多字,但這個“冇”字和“有”字的天壤之別,她還是清楚的。
看到那新添上去的兩橫,根本就還沒有干透,字跡深淺,也明顯與其他文字不一樣,侍女一下子就猜出了,是這個守臣,做了手腳。
“大膽小人!竟然敢在吾大宋之官碟上任意涂改!且與吾一同見官去!”
侍女又去搶奪了兩三下,都被守臣閃開了。
看到這邊“拉拉扯扯”,兩邊的同事、下人們,也都紛紛趕過來,給自己主人和上司“站位”拉架。
守臣看到人多了,就特意跳脫開,站到堂中一把圓凳之上,展著這張“和離書”,大聲宣讀:
“因妻方意愿,提出和離,經族長許可,劃戶出族譜。婦德‘有’恙,允以下家驗堪。”
然后,又接著收卷,宣布道:“依吾郯國之律:若某女有失婦德,被夫家遣返,均不得入爵府。”
念完之后,他沖著手下的人,朗聲說道:
“此批宋人,因違反郯律,不得入城。所帶車貨扣押、沒收;人員驅離!即速!”
嘯寂
“冇”字與“有”字,僅有兩橫之差,意思卻完全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