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到下班時間了,又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沈躍自然不會自己給自己找班加,收拾好東西就下班。
第二天一大早,沈躍來到公司,先把酒店詳情單獨拎出來,在酒店名稱后面加了一列,寫上,月光酒店,推薦序列1,翡翠酒店,推薦序列2,總部酒店,推薦序列3,又分別注明了推薦原因,
然后發給陸朋,
又給陸朋發了個消息,“陸總,這是昨天找的酒店信息,請您看看是否合適,另外,昨天給陳杰打了好幾個電話,一直沒人接聽?!?p> 陸朋很快回復消息,“收到,辛苦了,運營經理重新找人吧?!?p> 沈躍回了個ok的手勢,便關掉對話框。
昨天把所有的行政制度都搞定了,今天就要開始啃硬骨頭,培訓、薪酬、績效三個制度里面,培訓最簡單,和行政制度一樣,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這個只花了半個小時就搞定。
然后,正式開始啃骨頭,
先打開薪酬管理制度,沈躍摸了一些腦袋,看著原來的制度內容,想著從哪方面著手,
仔細看過一遍,他發現除了整體框架之外,好像里面的內容都需要大修,
沒辦法,行業不同,管理模式不同,崗位架構不同,原來的很多東西都不能用,
嗯,先把能用的東西摘出來,
第一部分的薪酬設計思路可以直接復制,這里所表達的意思無非就幾點,第一個是明確公司的薪酬定位,是確定本公司的總體工資水平在同行市場什么樣的位置,
一般來說,用百分制來表示,行業頂級的肯定只有一小撮,而且同行在參考薪酬調查報告的時候,會自動忽略掉九十分位甚至八十分位以上的部分,拿那些個例做比較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而這個多少多少分位是怎么來的呢?當然是參考人才市場每年一度的薪酬調查報告,
想起薪酬調查,沈躍忍不住嘿嘿一笑,
他之前工作過的上上家公司,是一家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總公司在五羊也是屬于重量級的企業,員工總人數一萬兩千人,加上各類勞務派遣和臨時合約工,能有三萬多人,所以每年南方人才市場做的那個薪酬調查報告,這家公司都是調研對象之一,
沈躍在那里的時候,就接到過一次填調查表的任務,當時他是直接按真實數據填寫,完了就這么交了上去,但漂亮上司姐姐看完之后,當即給了他一個好看的白眼,然后讓他重做,
怎么做呢?
將所有職能類的崗位數據往高上調百分之二十,銷售類的崗位底薪下調百分之三十,總收入上調百分之二十,研發類的崗位最復雜,要看哪些崗位最熱門的,薪資下調百分之十到二十,一般招聘難度的維持不變,最容易招的反而上調百分之二十,
當時沈躍就有點發懵,不明白為什么要這么干,漂亮姐姐就說了,容易招聘的崗位往上調,是為了增加參考這些信息的競爭對手,也就是同行公司的人工成本,反正是容易招聘的崗位,哪怕給出的薪資比市場稍微少一點,也不難招到人,而且我們還有其他福利作為助攻,根本就不怕,
反倒上調了那些崗位的薪資標準,既可以讓對手多出點錢,增加他們的人工成本,同時還能完成上級要求的薪資增長任務,給社會創造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那些招聘難度較高的崗位,則要把薪資標準壓下去,哪怕競爭對手在這個基礎上增加,也無非是回到正常平等水平,可他們要是跟報告數據一致,那我們給出的工資就有競爭優勢了,這樣一來,招人也就更容易些!
當時沈躍聽了之后,只感覺腦子懵懵的,難怪每次看公布的薪酬報告,人事行政崗位都不算低,可偏偏就是不好找高薪工作,合著那個高工資是這么來的???
別以為這只是一家公司,對整體市場沒有什么影響,但在五羊有句話,暨大的財務中大的人事,規模級以上企業,幾乎有一小半都被這兩個學校的畢業生給壟斷了,那些大公司的財務總監人力總監走出去很多都是校友!
整個報告也就涵蓋一千多家公司,一家調整肯定不行,那幾十家幾百家聯合起來如何?!
扯遠了,回到薪酬制度,第一個是薪酬標準市場定位,第二個則是薪酬結構設計思路,這里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趨向于穩定型,主要要求員工做好本職工作,完成事務性的任務內容,另一種則是普遍采用的市場型,什么意思呢?
就是在薪酬結構里面,固定工資比例會占比很小,大頭會跟市場業績掛鉤,所謂的市場業績,又可以分為銷售類的提成獎金,還有就是常說的績效考核了,另外,在整體結構中還會權衡崗位價值、人力資源價值等因素,使員工收入水平向崗位價值、人員素質、工作貢獻方向傾斜。
第三個就是要建立職位等級制度,這里的職位等級,也就是常說的職級,如果沒有合適的職務晉升空間,通過職級的提升,也能達到滿足薪資增長的要求,最常見的栗子就是阿貍的職級體系,
通過職級體系的建立,可以開辟員工橫向發展跑道,滿足在職位晉升機會不足的情況下員工個體發展的需求。
至于后面的幾點,就是一些套話場面話,這略過不提,主要的重點還是上面三點。
第一部分設計思路不用怎么修改,沈躍再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設計內容,這里幾乎就要全改了,
原來公司用的制度里面,除了銷售崗位,其他所有的研發、職能、商務類崗位與市場接軌的比例和幅度都不太大,哪怕是浮動部分,也不是與公司業績掛鉤,而是與自身崗位和部門任務完成度相結合,
畢竟對于那種計算機系統行業的公司,銷售的主要方式是投標,也就是大客戶營銷模式,除了銷售部門,其他部門對于銷售的可支持內容實在太少,如果非要將他們的薪資與業績掛鉤的話,那就等于將自己的工資高低交到了別人手里去掌握,是否公平且不說,也不符合付出勞動得到報酬的最基本的薪酬原則啊。
但這里不一樣,公司總共八個部門,就有五個是一線業務部門,這些部門的薪酬都是要與業績掛鉤的,哪怕是人事行政、財務和研發三個部門,也和一線部門的工作成績息息相關,在設計薪酬結構的時候,就不得不考慮其中的業績比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