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功六十歲的人了,在四鄉八里也算是名人,在處理蘇老二和康素貞這件事情上,除了給康素貞一點表皮上的疼痛,在實質性問題上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呢?
蘇老二若真的能娶到康素貞,那真是鐘叔和鐘嬸兒對這個世上所付出的千辛萬苦的回報。
那時我星期天是不?;丶业?,一來回家需要路費;二來大學生面臨的很多實際問題已在心里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那時我才覺得這個世上什么叫“不打自叫喚”事情了。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省城的發展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狀態,在省城的西部先后建成了幾所大學,人們習慣的把這塊地方叫“大學城”,那里的廣場叫“大學廣場”,那里的道路也叫“大學路”······?!按髮W”這兩個字給了我們這一代人太多的神秘,太多的幻象,太多的現實,太多的幸福和太多的人生價值。
出了師范大學的校門往西,大概有兩里地的地方,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溝。那溝很深,有蘇家屯那“黑眼兒溝”的二分之一多一些,溝的西面是省里剛剛建設的一個鋁業公司,形勢是很大的。
依著溝的西崖建設有十幾個煉鋁的婁子,一字排開大概延綿有十幾里的長度。對著大學方向的溝西是一個儲存生鋁石的場子,一天24小時全省的生鋁石都被那“十輪卡”拉到這里卸到那溝里,有很多的農民工,便晝夜不停的在那溝下分撿生鋁石,按擋次從溝底裝進不同煉鋁的婁子里。
因為那“十輪卡”往那溝里卸生鋁石的時候是一道景觀,就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大學生在周末去那個地方站在溝對面觀景。
那是一個周日的下午,我和幾個同學到了那里的時候,已經有一群一群的同齡人了,我們看見那一輛一輛的“十輪卡”車廂里的鋁石裝的山一樣高,車廂并排懸在對面的溝邊,隨著一陣陣馬達的轟鳴,那車廂便慢慢的站立起來,到了一定的角度,那山一樣的鋁石便一瀉而下。隨著一車一車生鋁石往那溝下傾瀉而升騰起來的陣陣“煙霧”和轟鳴聲,人群里便響起一陣陣對勞動,對大自然,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感嘆。
隨著那一陣陣“煙霧”的騰飛和消失,那生鋁石形成的陡坡上便有一撥一撥撿鋁石的人蜂擁進退,看得清清楚楚,有的時候那大如牛的石塊兒沖下那陡坡,能把下面場子上停放著的汽車撞的前行好幾米。
人都是有自保能力的,本能使那些人在亂石穿空的環境中自由地來來回回,他們為了生存,練就了一身躲避從天而降石塊兒的能力,為了養家,連生命的安危都顧不上了。
這時我就想,我多虧考上了大學,要不然,第一個被砸死在那石頭下的就是我。
人群中一陣陣的高呼:“美------”,那種激動已經分不清誰和誰是校友了。
同學們在反復的感嘆,“煙霧”在重復的升騰,我的神經已經麻木了,我扭動了一下僵困的身子,就在這時,我發現我的身邊站著一個穿著桔紅色校服的女生,她把食指含在嘴里,身子在激烈的顫抖著,兩眼迸濺著淚水在止不住的哭泣,她的體型和姿勢似乎在那里見過········。
難道是康素貞?
我后退了一步,仔細一看,就是康素貞。
當時,我吃驚的樣子絕不亞于突然發現頭頂那塊兒天要塌了下來。
我連忙上前低低的聲音:“貞貞”?
這時,她也看見了我,我覺得她要爆發了,她已經控制不住自己了。她的神情表明,頃刻間她就要大聲的嚎啕了,我連忙拉上她的胳膊,把她拉到遠離人群的地方。
“貞貞,你------”,還沒等我的話說完,她失聲起來,遠處的同學都把我們兩個當成戀人了,指指戳戳的。
“你也在這里”?我問他。
康素貞沒有回答我的問話,她抹了一下眼淚用手指著那片“煙霧”升騰的地方:“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