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剛搬進來,老五就以風火輪的速度跑過來了,說為什么這么長時間不來看她,是不是不喜歡她了,把她忘記了,一副傷心的樣子,接著又去騷擾若微,逗弄小孩子,還到處翻弄東西。
他在那里喝茶,不一會兒老五又跑過來了,真是閑不住啊。
“太子哥哥,你答應我的事情還算不算數啊?”
“當然!”
“那哪里有溫泉呢?”
“西山就有。”
“我可不想住在那里,那么遠,有好多墳!”
“那就做一個人工溫泉。”
“什么是人工溫泉,太子哥哥,為什么我不高興的時候,父皇也不愿意理我呢?”
“你還有不高興的事情啊,跟我說說。”
“弟弟把我的玩具都搶走了,連太子哥哥送給我的葉子都給弄壞了!”
“小屁孩不懂事,你現在是大姑娘了知道嗎?你說你想要什么我都給你弄來。”
“那我想好了再告訴你。”
“五啊,你告訴我,父皇這近的胃口怎么樣?”
“父皇胃口可好了,吃完這個吃那個,一直吃個不停。”
國家根基很穩固了,皇帝很滿意,就是覺得跟太子治國理念有偏差,就賜書給太子。
“惟祖與孫、父與子,親愛天下無加。而唯明所以長保富貴壽康之道以期之,圣人之心。
你是我的長子。我皇考鞠育提訓,隨事示之。
永樂甲辰春親征北虜,車駕將發,子孫皆在,顧你告我:古之令主,盤盂劍幾,皆有警銘。人主之道,莫大中正。我欲以‘人主中正’四字制寶,師還授你當勉,不幸賓天。
你今為皇太子,謹制授你。當敬其內以慎其外,隆古帝王傳授盡此。”
朱瞻基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寫的文章,連續讀了幾遍,不得不說,高。難怪朱棣常常叮囑他讀書,他就寫不出這么好的東西。既有溫情,又有激勵,還有交代、告誡,讓人樂意接受而不反感。
他媽的什么中正,他只是不想這么早死而已,雖然朱高熾壽命不長,但是按照歷史的發展的話,他的壽命也不長啊!如果能夠活得五十歲,他也希望能夠中正。看來也是五十步笑一百,原來跟他生活了這么久,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唉,看來還不是很了解他。
一日皇帝對蹇義和楊士奇說:“我監國二十年,被讒言污構,心之艱危,吾三人共知。賴皇考圣明,得以保全,以有今日是。”言畢即潸然淚下。
蹇義和楊士奇也是淚流滿面地說:“先帝之明,也是受陛下孝誠之舉而感動的,今已脫險即夷,當以自寬。”
“即吾去世后,誰知吾三人同心一誠呢!”賜給蹇義銀章書“忠貞”,楊士奇銀章書“貞一”。
楊士奇曾在朱棣面前對蹇義說:“為什么過于憂慮?”
蹇義說:“恐怕因為鹵莽而留有后患而已。”
蹇義非常低調,謹小慎微,走路都是沿著墻根走,不管碰到任何人都是禮讓在先,非常地厚道,善于處理與同僚朋友的關系,不曾一語傷人。
楊士奇進言,說雖然陛下屢施仁政,但是流民還是有很多,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可能需要修生養息數年,或許天下太平可期。應該禁止歌功頌德,踏踏實實為百姓做一些實事為好。
皇帝稱善并納其言,便對蹇義等臣說:“我待你們以至誠,實賴匡弼。數月以來,惟士奇五上章奏,而你們皆無一言,豈果朝廷無缺、天下太平嗎?”
蹇義叩頭謝罪,竟不能言。
皇帝喜儒,就在思善門外修建了弘文館,經常與儒臣們討論經書史書。因為皇帝身體不好,偶爾也會不舒服,但是加起來也不過停早朝幾日而已,還算很勤政的。至于皇帝寵愛郭妃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這天郭貴妃生日,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酒宴,便請了皇后,以前在南京也是這樣過的。
“姐姐今天能來,妹妹很高興,我敬姐姐一杯。”
皇后看著郭妃漂亮的面容也有點無奈,皇上這近身體不是很好,本來就肥胖,還不節制,胡吃海塞還喜歡做那個事情,這個女人只知道逢迎,不知道拒絕,這可如何是好?就沒有理她的茬,故意在生悶氣。
“皇后你這是做什么,今天難得吉日,大家開開心心多好啊,來,我來替你喝。”
氣氛比較尷尬,皇上也貪杯,比平時多喝了一些。晚上又行房事,結果就發病了,第二天當然上不了朝。
休息了幾日,身體好了一些,開始處理積壓的政務,就接到了李時勉的上奏,說他有三大罪,其一:不該整修宮殿,應該節省民力。
其二:大喪期間,不該大選秀女,謹嗜欲。
其三:不可停朝,應該勤政事。
朱高熾本來身體就不好,看了這個之后非常憤怒,覺得他不識大體,夸大其詞,就把他叫來對質。有時候政治就是這樣,不可以不擇時機隨意亂來,這個時候正是新舊政交接的時候,不可以唱反調的,這是沒有政治頭腦的表現。
“弘文館是我修的,不該嗎?不應該弘揚儒學嗎,那大家讀書為的是什么?”
“君主不應當由著自己的喜好就興土木,應當節省民力,此例不可開也。”
“那選秀女不應該的嗎?太子子嗣稀少,皇子尚未婚配不應該早作準備嗎?”
“我聽說陛下你身體不好,還不知節制,應當愛惜身體,勤于政務。”
“你,你是巧言善辯,夸大其詞,不可理喻!”
當即命人用銅錘打斷了他的三根肋骨。
照理說御臣直諫應該是有過則改之,不過則勉勵,不應該苛責過盛,但是為什么朱高熾偏偏就記恨如此呢?應該是說道了點子上的,其他的都是附帶的,作為一個有理想有作為的皇帝怎么可能讓他身上背上如此的污點呢?一切皆是天意!
一天夜晚他召來蹇義、楊士奇等人說:“天命盡矣。”
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于宮內欽安殿,臨時前他對夏原吉說:“李時勉在朝廷上侮辱我。”
后世對于皇帝早逝有多種臆測,其實就是被李時勉給氣死的,人吶,往往命中都有一心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