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第三十五章 茶政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小一號 2460 2020-05-26 12:00:00

  皇上的病情牽掛著大臣們的心,以往太孫來上課的時候,心不在焉,現在雖然有時候恍惚,但是眼神變了,變得鋒利了,還經常問一些問題。

  “陳師,國窮民疲,如果才能夠國富民強?”朱瞻基瞪著一雙大眼睛無辜地問道。

  “這個嗎,國民不增,田數不加,賦稅就為定數,殿下令人在金州所作,應該是清楚的呀!”他敷著山羊胡子說道。

  “恩,有道理。”

  整個明朝的經濟問題主要就是這個吧,財政稅收是定數,糧食稅占主要,每年大概五千萬石上下。

  鹽引,茶引都是定數,為什么鹽茶也是定數?主要是鹽戶和茶戶都是定死的,每年茶樹就那么多,茶農只負責采茶,制茶,產量就只有那么多,國內銷量也不是很大,畢竟都是低端產品,產量多了還會跌價,自然就沒有人愿意增加產量。至于說高檔次的茶葉,那都是貢茶,不允許買賣的。

  外貿的茶葉,也主要由官方控制,用茶葉換馬,比如說上馬一匹換茶葉120斤,中馬換70斤,下馬換50斤。

  官方主要以川茶和陜茶換馬,川茶運輸難,永樂七年,四川雅州碉門茶馬司用八萬多斤茶葉僅換得弱馬七十匹,相當于一千多斤茶葉換一匹弱馬,感覺不可思議。于是,朱棣命令戶部申嚴邊關茶禁,同時設立洮州,甘肅茶馬司。

  宋朝政和二年的時候,施行《政和茶法》,跟鹽法差不多,用的是茶引制度。

  《宋史·食貨志》載:“自茶法更張至政和六年,收息一千萬貫,茶增一千二百八十一萬五千一百余斤”。這幾乎相當于大明朝一年的農業稅收了,而大明的茶稅一年也只有幾萬貫到10幾萬貫,當然茶馬交易除外。

  按照一年換得馬匹五千來算的話,也只有五萬貫左右,所以茶馬制度好像沒有什么意義。

  鑒于這么個情況,朱瞻基現在正忙著做登基后的第一個三年計劃。

  首先要完成鹽茶的改革計劃,

  第二加快金州的開發,

  第三消除掉朵顏三衛的威脅,

  第四對京城進行規劃,

  第五試行牌照制度,加強稅收,

  第六貨幣改革,

  第七外交改革,

  第八加強水利交通工作,

  第九開女校,訓練女兵,廢除各地官辦醫院,集中力量在大城市建立大醫院,培養女醫,開辦織造所。

  第十設立首批國家重點城市,并設置相應的等級。

  他寫了一封信,主要將開女校,辦織造所等相關的計劃交給妙錦來做,讓若微將信親手送到她手上。

  這一日午飯后,他去看望朱棣,這一年來,皇上的氣色差多了,病情也時好時壞,也去請了大國師釋迦也失,但是一時半伙估計是聯絡不上,朱棣還是堅持躺在床上處理政務,病情稍微好一點就要去上朝。

  “最近讀了那些書了?”

  “爺爺身體不安,孩兒都無心讀書了,再加上天資愚笨,實在不是讀書的材料啊。”

  “我看你是不屑于去讀吧?罷了,罷了,今后你就跟著我學習處理政務吧。”

  “皇上英明。您老人家就應該多休息,四處走動一二,老是悶在屋子里對身體不利啊,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不能不慎重啊。”

  “難得你有這份心思。”

  “爺爺,到時候我叫人去做一個輪椅,你想去哪里,孫兒就推著你去。”

  “恩,好。”于是朱瞻基又開始親政之旅。

  朱瞻基還是按照老規矩,將政務分明別類,不是重要的奏折就放一邊,再將奏折通讀一遍,然后再自己組織語言,向朱棣匯報,朱棣拿定注意,然后他在上面批示,再蓋上印。

  有了他的幫助,朱棣輕松了很多,到了傍晚,就讓他回去了,因為今天處理的奏折比之前的兩倍還多,剩下的他自己慢慢處理。

  晚上回家吃飯,將這事跟善祥和若微說了,她們也覺得是好事,都希望皇上的病能好起來。

  年終了戶部結算的奏折多了起來,搞得朱瞻基都直鄒眉頭,也有都察院和六課的審計奏折,朝廷和地方留存差不多三七開,朝廷占大頭。再者朝廷的主要稅收來自于江南的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杭州、湖州、嘉興七個府,而以蘇州為最多,差不多占據百分之十。

  這種情況主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當然可以用絹,布等代為繳納稅收的。比如云南就以金銀等特產代折糧食。朱棣召集了夏原吉和內閣官員來討論今年的稅收情況。

  “今年的賦稅完成的如何?”

  “回皇上,今年的情況還不錯,除了受災地區,朝廷補貼糧食外,其他各地基本上完成了預訂的目標,平均下來,送到京城的快接近九成。金州完成賦稅50萬石,常盈庫30萬石,送到京城20萬石,另有鹽3萬石,漁稅等雜稅800余兩,節慎庫存銀六十二萬兩。”

  “恭喜陛下,今年的賦稅優于往年,特別是金州一府之賦稅甚至高出南方富裕州府。”

  “金州新遷移民,所需物質甚多,難得在如此短的時間就變成了膏粱之地。”

  “這都是太孫的功勞,太孫殿下高瞻遠矚,我等不及也。”

  “金州大多是官田,賦稅過高,恐怕于往后不利。”

  “可有戰事?”

  “自皇上殲滅阿魯臺以來,并未有敵軍大規模行動跡象。”

  “連年征戰,至今年才略有盈余,皆爾等之功勞也,但是韃靼如草,割了一道,隔個幾年有會長回來,故武備,糧草不得不懈。”

  眾人散后,朱棣將朱瞻基夸獎了一番。

  “爺爺,我覺得朝廷的賦稅并不足用。”

  “茶葉,礦稅,河道關卡等等總共也只有一百余萬兩,加上鹽稅二百余萬兩,總共三百余萬兩,而朝廷開支甚多,如果不開源節流的話,后患無窮。”

  “浙江一帶海潮來襲,致使田畝荒蕪,田賦不收,再加上瘟疫導致浙江和福建人口銳減,北方黃河連年潰堤,而經年勞役,北方民眾越來越貧窮,大不利北方學子和賦稅。”朱瞻基想說得是,這樣盤剝百姓真的不好。

  “就好比河水將要滿堤而未滿是不是很危險?”

  “你又有什么主意?”

  “一個是節流一個是開源。節流就是要整頓天下吏治,特別是鹽政,茶政,每隔三年,主管官員必須要調離崗位,另外藩王日盛,就像碩鼠一樣,而不限制,終究是一大禍害。開源就是增加茶稅。”

  “為什么要增加茶稅?”

  “宋朝的時候年產茶1000萬斤,收茶稅1000萬貫,也沒有聽說老百姓喝不起茶,茶并不是必需品,增加茶稅并不影響老百姓生活,茶有葉茶和芽茶,茶葉價格升高,成本升高,利潤降低,不利于走私,則茶馬獲利。老百姓閑暇之余可以打打零工,發賣些雞蛋,蔬菜,朝廷可以用增加的賦稅來治理河道,遷移百姓都是可以的。

  另外釀酒需要消耗糧食,導致糧食短缺,也應該增加繳稅,這些并不影響民生反而會讓普通老百姓受益,損害的則是商人的利益,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這些是你想出來的?”

  “爺爺,你這都是當局者迷,總以為為老百姓著想,其實是害了老百姓,那些作威作福還罵你的大有人在。”

  “他們敢!豈有此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