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高瞻遠矚,看到的也只是眼前的三尺天地。”一一摘自關瑩瑩日記
“嗯。。。既然你不了解。。。那這樣吧,反正已經大致竣工了,給你演示一下也無妨。看好了一一”
任宏野說著,從衣袋中摸出了一個小金屬球。張謙看到這小金屬球的瞬間就明白了這“飛船”里沒有操縱臺的原因。
任宏野頭也不回地反手一扔,把那顆小球精準地扔進了地面中央的大池子中。但是意想當中的金屬落地的脆響并未傳來一一從那池子中突然冒出了一束光,正打在空中的小球上。光束落在小球上的一剎那,光束便分散成了一個光錐,正好充斥了整個池子的上方空間。
張謙抬頭看去,看到艙頂上也凹陷下去了一個“池子”,光芒正好被上部全部承接。小球就這樣懸停在了空中,就好像那藍盈盈的光不再是光,而是某種固體。
幾乎是同時,艙內的燈全部打開了,后面的引擎發出了“嗡嗡”的轟響,天花板上傳來了一個女性的聲音,淡漠而無感情:“人工智能‘光帆-4Ω-無垠’,接入成功,現在已經可以使用‘昭洋’的大部分功能。是否啟動主引擎?”
人工智能直接就想要啟動穿梭機,把張謙嚇了一跳。但是任宏野接過了操縱權。
“不必了。你還記得‘昭洋’的動力結構嗎?”
“額。。。啊。。。”張謙還以為任宏野在問他,正當他不知道該怎么答話時,人工智能接口道:“當然,需要陳述嗎?”
任宏野笑笑:“請吧,給我們年輕的同僚上一課。”
張謙暫且按捺下對任宏野這句話的歧義的不適感,將注意力轉向了人工智能的聲音上。
“好的。‘昭洋’號系統光源動力穿梭機,修建成于2035年,整體完整結構建成于三年前。‘昭洋’號的動力結構分成兩種,各自是氣壓動力式以及光源動力式。當機體處于氣壓動力式下時,引擎可以將壓縮空氣以大功率向各個方向噴出,使穿梭機做反沖運動,以達到普通行進的目的,續航時間在星球外為72小時,一般用于星球勘測及正常巡航;光源式可以以光量子收發裝置對光量子進行采集,并將其提純為純能量,即‘靈態粒子能’的替代品。用這種能量可以將穿梭機加速到亞光速【注】,續航時間無上限,一般用于星際航行及星際考察。此外光源式還有另一個重要功能,即進行恒星際空間躍遷。”
然后聲音就停止了。
張謙著急了:“恒星際躍遷?那可是跨時代的創舉!然后呢?作用機理呢?怎么不說話了?”
人工智能以一成不變的聲音淡淡地說:“信息殘缺,無法讀取。”
那一瞬間張謙甚至想沖到那顆懸浮在拘束場中的小球揪出來,再狠狠地摔在墻上。
一旁的任宏野開口說:“其實,根本不是什么信息殘缺,而是根本沒有這一方面的信息。”
張謙愣住了,說:“那您的意思是。。。這就是一段空想的白日夢嗎?”
任宏野點了點頭,說:“很遺憾,但就是這樣。”
他不理睬張謙那眼底越來越深的不信任,接著說:“昨天,你跟老關談過了,那你應該已經知道我們的最終目標了吧?”
“到達宇宙的邊界。。。是吧?”張謙小聲說。
“對了,那我們該如何達到這一近乎神靈的目標呢?我們建造出了如今地球上最先進的穿梭機,但唯一的拼圖,我們至今還未獲取。從建造這里以來,最突破性的進展。無非就是使‘昭洋’的巡航速度達到了亞光速。但是即使這樣,我們也絕對無法完成我們探索宇宙邊疆的目標。眾所周知,宇宙是在一直膨脹著的,近現代的科學家們已經據此推測出了宇宙的年齡一一約為一百二十億至一百五十億年間一一宇宙的物質在不斷向外放射,但如果將整個宇宙都看作一個整體的話,那些氫核和電子的運動根本不能看做是宇宙的速度。宇宙的最完美的外衣,應該是什么?”
“光。。。”張謙喃喃道。
“沒錯!光是勢必會傳播的,光是構成我們美麗宇宙的一份子,所以這探路的極速先驅,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追趕的對象!可惜的是,縱使不論我們現在所能達到的可憐的亞光速,即使退一萬步講,我們真的達到了光速,我們也依舊無法達成追上光的目的。”
“啊,那鴻蒙之初所放射出來的第一束光,現在已經到了何處呢?我們完全無法想象。光是想想那簡單算式后得出的一長串零,我就會感到不寒而栗!”
“因此,我們需要更快的速度,用更快的速度來拉近我們與邊疆的距離。”
“我們希望達成空間躍遷。”
“這技術就像是天方夜譚!人們只在科幻小說與電影中見過,具體到真正的物理學上,卻涉及到了空間的折疊。”
任宏野突然變得激動了起來,他一把抓住了張謙的肩膀,使勁搖晃著。
“折疊空間!這禁斷的詞匯,想一想就讓人熱血噴張,這對于統一場論和相對論無疑是發起了搖基撼本的挑戰。我們的基礎物理學,在整整十年內不得寸進!達成夢想談何容易?我們在三年間原地踏步,本來無限可能的‘靈態粒子能’在我們手中卻成了一堆廢物,不僅浪費人力,還極為危險。萬一哪天收容失效,整個地球都會收到這高純度能量的沖擊,這樣的后果就將是人間煉獄,我們誰也不想看到。”
“就這樣,寶藏非但沒有發揮寶藏的價值,反而成了燙手山芋,我們痛心疾首。”
任宏野的手無力地垂了下去。他轉過身,面朝著小小的舷窗,說:“我們總結了教訓,梳理了我們多年以來踏出的腳印,最后得出了一個結論一一我們缺少一樣東西,一樣極為重要的東西,有了它,我們就能突破這最為堅固的壁障,達成我們的夢想,也算是。。。遵守了約定。”
“什么東西?”張謙沒有理會任宏野突如其來的失神,追問道。
任宏野回過神來,指著張謙說:“你。”
“我?”
“沒錯,就是你。有了你,我們就能把靈態粒子能這張最強大的王牌打出去,這個世界上只有你系統地研究了關于光量子信息化進程的先進內容,并且還有所成就,只有你才能幫助我們,我相信你,她也相信你。”
張謙連連擺手:“等等等等!我的專業怎么說,也和空間躍遷沒有關系吧?我怎么就是那個最關鍵的人呢?”
任宏野想了想,在一張皮椅上坐了下去。他沉默片刻,說:“你還記不記得,你曾經看過的那本有關我們經歷的小說?里面有一段描寫了古德是如何使自己的身體在金字塔里自由轉移的文字。注意,當時所說的‘消失’‘分解’‘重組’都只是表象,而更深層次的實質,其實是‘折疊’。”
“折疊。。。”張謙下意識地重復了一遍。
“古德先生是靈態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光量子化。他的身體已經化為了物質波,化為了能量,和當時的環境融為了一體。因此他可以將當時充斥于塔中的任意一部分能量子轉換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也就宏觀上完成了所謂的‘瞬間轉移’。”
“這樣的技術其實已經為我們所用了。我們還原金字塔后不久,就從世界各地吸收了大量的光量子,這些存在于拘束器中的能量毫無疑問可以看作是電池的電。我們可以隨意將它們外放,并在極小的范圍內使之包裹住某一特定物體,將之任意同化與轉移。這樣的技術完全可以用來空間躍遷、用來旅行、用來研發類行星際甚至恒星際飛船。硬件、軟件設施,基本已經完備,但是在最重要的能量接發系統上,我們無能為力,因為這里已經進入了。。。”
“。。。量子化信息傳導領域。。。”張謙夢囈般接過了話,剛剛的解釋,讓他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他發現,如果用上自己的知識,也許空間躍遷并非沒有可能。
“沒錯,眾所周知,這領域里,我們只能依靠你了。你可以幫我們解決量子能量形態化并遠距離外放的難題,這恰好是我們探索道路上的最后障礙。”
“好了,這就是你的任務,這艘‘昭洋’以后就是你的工作間,任務分配就是這樣,你還有選擇的權利,你再想想,你能勝任這個麻煩得要死的任務嗎?”
張謙覺得用“麻煩”來概括真是太貼切了,但是他的眼前還是閃過了一張臉,那張眼神空洞無比的臉。
“不用再考慮了,我答應你。”
任宏野笑了。
【注】亞光速,是接近于光速的速度,當物體的速度大于90%光速但小于光速時,我們稱它的速度處于亞光速狀態。也就是說亞光速小于光速299,792,458M/S,大于270,000,000 m/s。
后面這一段關于宇宙膨脹什么的,有一部分是小四個人想象,可能在科學的角度上并不嚴謹,歡迎各位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