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腦袋里會蹦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所以就靠著將其寫下來自問自答,明晰收獲,很多地方語序可能不通順,因為只是單純想記錄下來這個思考的過程。
請諸君不用顧忌,就當圖一樂的暢所欲言吧。
——————————
不知是否可以這樣說:我們這個人類的文明就是不斷用機械化代替人力勞動。
期初我們用手采集原材料,用手進行加工生產,適應需求,然后用機器開始代替原材料采集,加速了加工生產的供應,接著我們又發明了能夠代替手工生產的機械,進一步將人力從這兩個環節當中剔除,簡化為只考慮資源的投入與產出問題,再往后呢?
按照編寫地更好的程序完成篩選、分類、決策、搜索、開拓、自我維修與增殖等任務,通過不斷地進化機械的人工智能,所有可以被機械替代的部分全部被替代,數字化的數據將變得更加精細,即便不親臨現場也能完成觀察反饋。
但這樣做有什么弊端呢?
之前玩冰汽時代時就有感觸:在人手不足的時候,我身為決策者不得不完全用機器人代替人手,完成生產及生產擴大的任務以儲備資源。
可在另一個名為“難民”的關卡條件下,人手夠多,甚至遠遠超出維持最低消耗所需的數量后,我反而不愿意發展機器人科技了,哪怕我有足夠充足的資源進行完全的技術革命也是如此,想方設法的建設更多人力手工業來保證所有人口都處于工作狀態。
我察覺到自己的決策和理論上應當選擇的方向不一致,甚至有些背道而馳,但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些剩余下來的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沒有任何技能,無法擔任科研、醫療、高級機械制造行業的工人和兒童,如果大力發展機械化把低端制造人員替換下來的話,他們將成為純粹的消耗性人口————通俗來講就是干吃白飯的。
游戲里設定了“暴風雪”這個隨時襲來的危機外因,以及“凹陷坑洞”這個有限的建筑場所,也就是說我必須用有限的土地,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囤積物資,以擁有能夠跨過危機所必須的水平,而機器人技術是需要大量資源投入,得到游戲中后期才能批量制造的,人力卻是現成且可以直接上手的。
如果我在人力生產還未達到飽和狀態時就降低產出,維持著最低消耗來轉頭發展機械科技,資源總量上就會因一大批勞動力的閑置而達不到預期所需的數字,所以前期建設的多為手工業是可以理解的,但為何我在人力生產飽和后依然不愿意發展機械化呢?
主要因素當然是游戲的機制,當你完成了飽和的人力生產后,囤積的資源就足夠熬過關底的暴風雪災難了,但我發覺還有更深層次的因素:我不愿這些人口閑置下來,變成負資產。
后期滿功率生產后,資源多到倉庫都放不下,只要我想,我就有足夠的資本去用機器人替代手工業,讓這些群眾閑置下來安心在家里吃飯度日,但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之前也說過,閑置下來的絕大部分都是沒有技術水平的低端勞動力,這游戲也沒個進修升級的學校之類,從頭到尾,或者說整個游戲流程的四十天下來他們就一直只能是低端勞動力,無法在基礎物質豐富的基礎上擴建更多的研究設備、高端制造業和醫療設施,而就這樣讓他們不做工,窩在家里享受和剩下百分之三十高端工作者同等待遇的行為是不公平的。
是的,不公平,我想這才是我這項行為的根本原因。
大家都是為了達到一個更高的目標(度過暴風雪)才聚在一起,為什么你們可以不勞動地安享其成?為了不至于在暴風雪來臨前還沒有更加高端的供暖設施,科研院是我唯一一個設為了14小時工作制的建筑,全體醫療設施更是二十四小時無休值班,反而是你們這些數量龐大的資源開采工廠老老實實卡著八小時工作制結算,就怕你們因為工時加長而心生不滿,為什么研究人員們累死累活搞出了高科技物品,你們就能直接拿來使用?
是的,想到這里我也發覺了,若將這件事安置到現實當中,這毫無疑問是沒有問題的。工人們在前期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有些人還凍傷、截肢,甚至死亡,為了他們的安全著想,在科技創新發展起來后讓他們這些功臣退下來休息,簡直再正確不過了,合情合理。
但那樣的話,對那些仍在工作的人們呢?這樣公平么?
他們也是從城市建立之初就拼了命干活兒的人吶,甚至在產業升級革命完成后的現在,他們才是真正維持工業生產運轉的人,如果他們倒下了,干不了了,就不會再有更好的建筑技術,更多的醫療資源和更高端的生產用機器人,你們有什么權利看著他們工作而白白依附在上面吸血??
所以,哪怕完全實現機械自動化符合工業發展的規律,我也沒有去進行這項進程,而是維持了相對原始、粗糙的中低型工業水平,這樣才能讓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勞動者,維護社會公平。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又要分為兩個方面了:這個社會公平合理么?以及,我們該如何看待個人勞動的權力歸屬?
福利型社會是近代以來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發展方向,其本質是一種國家對公共資源再分配的行為,讓個人不會因某些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突發事件而消亡,目的從來都只有一個:將國民生活的整體質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且健康的水平。
但貪婪,或者說向上爬的欲望是人類的天性,理論上的目標永遠不可能被百分之一百地達成,總會有人希望能比別人更好更強,這就會促使他們去嘗試用各種手段獲取更高的地位、更多的利益。
所以才會有競爭,有博弈,才能體現出人類與其他物種相比的復雜性。
我們都知道國家好,個人才好的道理,但又忍不住自發地產生打壓同樣在為國家奮斗的他人以獲取成就感的念頭,因此才會有人愿意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獲取更高的文憑,有人卻在高中便輟學打工進入社會,對更高的技術學習嗤之以鼻,這是人的個性化差異所必然導致的結果。
但即便如此,其中一方就有權力看不起,甚至剝削另一方了么?工人擁有遠超工程師的建造熟練度,但他們沒有工程師那樣學富五車,同樣工程師能夠勝任許多工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但把他放進工廠做工的效率卻完全比不上工人。
不可否認的是從歷史來看,精英主義遠比民粹主義要來的有效,畢竟能被成為精英者便是占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產生的力道也更能影響社會的發展,但從本質上,這兩者實際上是一樣的,都是極力推崇一方的絕對正確而無限貶低另一方的決策正確。
他們理應只是一種社會分工的不同,而不存在單獨的某一群體擁有絕對正義性,就地位上或許會有差異,但絕對沒有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矛盾當中,甚至從多個角度論證來說應當是平等的,所以我認為反對吃白食、不勞而獲的社會公平是必要的,因為“勞動者”就是最為平等的身份之一。
那么個人勞動的權力是否應該掌握在個人手中呢?
從人本的哲學思考來講,這是當然的,因為每個人生而自由,無人可以剝奪他人勞動或不勞動的選擇權利,但如果他們的這項選擇給其他更多人,甚至整個國家的安危帶來了影響呢?
游戲中,我會在有孩童抑郁,婦女受傷,工人恐懼暴風雪危險的情況下給予他們休假,但絕對不會容忍任何一次因懶惰或不知所謂的游行訴求而減緩工作時間,因為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我的職責是帶領整座城市的人民熬過暴風雪,工人不干工就沒有資源囤積,沒有資源囤積就熬不過去,大家到最后肯定都一起完蛋。
但正如我之前所說的:這個游戲的機制是如果你讓工人24小時緊急加班,或者由8小時工作制提升到14小時工作制,他們就會對你不滿,而這個不滿數值增加到最后甚至可以到最后罷黜、流放你這個社會領導人。
所以冰汽時代才會被許多玩家稱為“刁民模擬器”,因為按照正常的現實思維,應對這樣可能導致文明滅絕的重大災難時,怎么還會有堅持八小時工作制的不顧大局者————雖然這次美國親自給我們證明了一下。
那么問題來了,工人不想加班趕工,希望保持自身八小時工作制是客觀現實,挖不夠煤大家就得一起玩兒完也是客觀現實,游戲里的緊急加班都回瞬間給你增加一大塊不滿值,現實里怕不是得被宣揚人權的媒體追在屁股后面咬,根本不管你這個國家什么現實不現實的,我們該怎么做?
妥協性質的方案要多少有多少,平衡度量之類和稀泥理論的也有大把,但我希望能夠更加的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矛盾問題,卻除了機械洗腦或強制性收回勞動選擇權外,就只有引導勞動者學習,全體升級為更高層次水平這一條路。
正如原始社會中的低級勞動是外出打獵和在地上撿水果吃,現代社會卻進化為了牲畜養殖和果物種植,技術的升級會改變社會結構,當再也沒有人需要去靠自己雙手在野外撿拾物品時,也就不存在撿拾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切危險了。
可即便如此,即便沒有挖煤的工人了,那些高級的勞動者也存在有相同的問題啊?
一旦有人因私人理由罷工,導致整體的利益受到重大損失,又該如何處理?
靠強制手段的法案能否杜絕這種問題的出現???
我想我的心中已經得出答案了,但我仍舊不甘愿接受它。正如數學家們相信一定有一條萬能公式能夠跨界解決所有的計算問題,我也相信終有一天,我們能夠找出一勞永逸解決一切麻煩的手段————即便,那個手段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有多么的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