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淵退位。
其嫡次子李世民登基為帝,改元貞觀。
不過數年,天下大治,大唐威懾四方,初顯帝國氣象。
貞觀十年,正月初一。
雖正值寒冬深夜,長安城內卻是一片燈火輝煌,火樹銀花。
鞭炮聲,歡笑聲,喜慶聲,此起彼伏。
這是唐人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節日,元正。
夜深,太極宮兩儀殿邊的皇家大道上,車轔轔,馬蕭蕭,冠蓋相望,羽旄飛馳。
殿內更是鐘鼓喧天,絲竹震耳。
偌大的宮廷之中,數十名身襲廣袖流仙裙的女侍正翩翩起舞,宛若天仙。
場間的青銅排鐘奏樂而起,與之交相輝映。
時而低沉,時而清冽,時而緩,時而急。
圍坐在案邊的數百名大臣,有起身而和者,有贊不絕口者,而更多的人,則是朝著大殿正北,正襟危坐的那位,深躬之后,這才敢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大臣們躬身拜服的,不是別人,正是整個帝國的掌權者,唐皇李世民。
此時的他,正端坐于整個兩儀殿最威嚴的正中臺階之上,欣賞著場下這一曲——秦王破陣樂。
半晌之后,曲終,舞女散盡。
“宣太子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晉陽公主李明達,覲見!”
一旁的內侍監監正全萬機用尖銳的嗓音,大聲喊道。
他是李世民身側伺候的宦官,隨著這數年的伴君起伏,如今早已穩坐內侍監兩名監正之一,是目前唐皇宮之中,職銜最高、權柄最大的大太監。
話音未落,幾名緊挨著龍椅下首的年輕男女站起身來,站在殿中。
每年的元正之日,皇子們都要表達出自己新一年的愿景,或是對帝國的美好展望,或是對自己父皇的溢美贊頌,又或是諸如‘兒臣必當嘔心瀝血,發憤圖強’之類的雄心壯志。
無形之中,這也成了幾位皇子的暗中較量。
今年也不例外。
眾人矚目之下,四人依次排開。
唐人以左為尊,是以站在最左邊的便是帝國未來的繼承人,兄弟姊妹之中的最長者,太子李承乾。
他從攏袖之中抽出一副畫卷,躬身拜服道:“父皇,兒臣欲獻出一副‘大好山河圖’。”
無需多言,寓意從畫作的名字便可窺見一斑。
而站在一旁的四皇子李泰,卻聽出了不一樣的意味。
所謂的大好山河,怕不指的是你李承乾這幾次監國有功?
拐彎抹角地吹噓自己的功勞?
他面無表情,但卻絲毫不甘示弱。
很快便也從攏袖之中掏出另一副畫卷。
“父皇,兒臣此次恰好也帶了一副畫作,此乃大家吳道子執筆——魚躍圖。”
李泰先聲奪人,急忙展開畫卷,只見波濤胸涌的浪潮之中,一只散發著奪目金光的鯉魚,躍向天際……
而久觀此畫,卻能發現那只鯉魚的下半身,竟化作一只金龍!
實乃隱有超凡入圣之意!
不僅如此,卷旁還提有一行大字:魚躍此時海。
此圖一出,唐皇李世民的臉上便堆滿了笑意。
他難掩心中激蕩,拿起酒樽,一飲而盡。
“好!好!泰兒果真有心!”
“好一副魚躍此時海!”
李世民看著那副畫,越看越覺得愛不釋手。
想起多年前歷經的風雨與生死,仿佛自己便是那一條化龍的金鯉。
然而,當他把目光右移,轉向自己最小的兒子,九皇子李治時,臉上的笑意卻驟然消失無蹤。
李世民面無表情,極為威嚴。
他凝滯了一會兒,卻是連過問也沒有過問一句,便一掃而過。
直接朝著一旁的晉陽公主親昵道:“小兕子,朕的寶貝女兒準備了什么好東西?”
對于皇帝如此這般無視的舉動,朝中的大臣卻早已見怪不怪。
這一切,還得從九皇子,李治本身說起……
這幾年的除夕之夜,無論是太子李承乾也罷,亦或是四皇子李泰也好,不是送慶禮,便是詠賀詞,唯獨這四皇子李治……
實則一言難盡!
貞觀七年除夕夜,朝臣們都在翹首以盼著五歲的李治能夠說出些什么不凡之語。
他可倒好,站在兩儀殿內,當著唐皇李世民和文武百官的面,極為認真地說了八個字:恭喜發財,紅包拿來!
不凡倒真是不凡!
朝臣們一聽,盡皆面露尷尬之色,或低頭,或捂耳,或轉身……
只能權當做沒聽見了。
本想當著外邦使臣的面,展現皇家威儀的唐皇李世民更是顏面掃地!
而且隨著年歲漸長,除夕夜的九皇子總能弄出些讓人根本下不來臺面的事情。
貞觀八年,六歲的李治在眾目睽睽之下,順走了吐谷渾剛進貢的一只鴛鴦蓮瓣紋金碗。
恰逢那個時候,吐谷渾的使者,便跪在殿中。
堂堂帝國皇子竟是如此貪財好物之人!
頃刻間,帝國威嚴,蕩然無存!
貞觀九年,心血來潮的李治不僅堂而皇之地取走了一排黨項進貢的金針,更是揚言要幫著李世民刺穴針灸……
說著什么腰肌勞損類風濕這些誰也聽不懂的胡言亂語。
若不是有其母長孫皇后護著,怕不是李治便會被打得皮開肉綻!
而今夜,知曉輕重厲害的唐皇李世民哪里還會多問一句!
被稱為兕子的小女孩是帝國最小的公主李明達,年僅五歲,極為可人。
身襲白裙的她吐了吐舌頭,小心翼翼地從懷中取出一塊黃色綢緞。
“兒臣……兒臣……”
晉陽公主的聲音愈發微弱。
“兒臣……獻給父皇一副刺繡。”
刺繡?
李世民一聽,大喜過望!
急忙下了石階,一身威嚴盡皆化作笑意。
蹲下身便將李明達抱在了懷里。
“呶!給父皇看看,你到底繡了些什么!”
“來來來!”
“魏征,高士廉,侯君集……”
“你們幾個也來看看!”
被李世民招呼的幾名帝國重臣急忙從案中起身。
躬身圍攏在小公主的周圍。
“公主果真心靈手巧……”
“蕙質蘭心吶!”
“實乃我大唐之……”
然而,當刺繡展開的那一瞬間,大臣們的溢美之詞卻戛然而止!
半張著嘴巴,瞪大著眼睛,神色極為古怪。
剎那間,兩儀殿內的空氣突然安靜了下來。
半晌,他們似乎想到了什么。
齊刷刷地目光看向旁邊一直默默不語的九皇子。
那種目光,仿佛是看見了犯案的兇手一般。
“父皇,真的不關兒臣的事啊!”
李治撇了撇嘴,有些委屈地說道。
可是,別說李世民不相信,就連魏征等一眾大臣也絕不相信!
不是你,還能是誰!
恰逢此時,晉陽公主李明達似乎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她試探著問道:“父皇……您不喜歡嗎?”
“這可是九哥哥的主意,他說您一定喜歡……”
話音未落,李治突然一個趔趄,身形不穩,差點摔倒在地上。
“父皇,兒臣知罪!”
他縮了縮脖子,一臉慚愧地悔悟道。
兕子!
我的親妹妹喲!
害慘我矣!
……
……
……

鳴飯鐘二
emmm……新書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