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琦的這盤局里,王珪是羊牧隆城的守將,在五里之外的好水川發生激戰的時候,他立即帶兵殺了過來。
但等趕到時候,李元昊的陰謀已經得逞,想扭轉局勢,猶如火中取栗,難上青天,鐵桶般的包圍,已經把任福所部死死的困在了其中。
以至于王珪只能隱約地,憑感覺的看到宋軍的將旗,他嘗試了幾次突圍,想帶人把任福救出來,只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太骨感。
也許,到這里,幾千人面對十萬人,又不是自己被包圍的情況,做做樣子,就可以了。沖了幾次,都是無功而返,王珪的部下勸他,走吧,我們不要逞英雄了,這槍打出頭鳥呢。
王珪將說這話的人,以動搖軍心,軍法將他就地正法了,砍了他的頭,以儆效尤。
可,無尚的勇氣和操守,不是人人都有,終究的血肉之軀,還是敗給了刀光和劍影。
王珪默默地跳下了馬,他揚起手中的鐵鞭,道:上無歸于心,下無愧于地,臣非負國,力不能也,獨有死報耳!
王珪上馬再戰,沖進了西夏軍中,他最后的結局和郭遵一樣,死于亂箭,致命的一箭射中了他的眼睛。
王珪的死,給好水川上又添加了一筆悲傷的色彩,有人說好水川一戰,敗的徹徹底底。
死傷無數之后,換來的是什么呢?
既然知道會敗,既然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無限寶貴,為什么不逃跑,為什么不投降呢?
明知道,幾萬人面的十幾萬人的,實力懸殊,又為什么要奮戰到底呢?
因為,握緊了的拳頭,只有打出去的時候,才會讓欺負你的人,知道痛。
山川口、好水川,敗了!但是,李元昊他已經親身感受到了,來自宋朝人打出的拳頭。
那不是饅頭,是實實在在的力量。
李元昊以絕對壓倒性的人數,以多勝少,雖然勝了,卻也是慘勝。
當王仲寶趕到戰場的時候,面對還有優勢的他,卻立刻宣布了撤退,而不是休戰,是不再接戰。
他直接返回了西夏,途中對劉蟠堡這座簡單防御軍寨的攻擊,也顯得那么的力不從心,他沒有攻下來,也不敢多做片刻的停留,立刻馬上的撤回了本國。
王仲寶在清理,好水川、姚家川戰場時,兩軍交替的尸體,重重疊疊,繳獲的戰馬一百多余匹,這世上哪有,輕易就拿下來的陣地,不是自損一千,就是敵敵八百,李元昊同樣也很疼。
“韓琦,已經上了請罪折子了?!?p> “先生,我聽狄青說,當日任福當著韓琦和眾將士的面,是簽下了軍令狀的,這才也是他中了誘敵深入之計,其實責任是十分明了,理說韓大人,無過?!?p> 范仲淹搖了搖頭,道:“韓琦他身為一軍統帥,也賦有監察職責,任福乃是他的部下,他也有不察之過,只是這一戰,不知道會不會把韓琦的信心全部打光了。”
“先生,你在擔心韓大人嗎?”藍弋又道:“那日我瞧你和尹洙大人爭執的十分厲害,尹洙大人走的時候,還說了那樣的話,小子以為,”
“以為什么?”范希文拿眼瞪了藍弋一眼,“以為我會記恨他們?心生不悅?落井下石?”
藍弋撓了撓頭,不好意的笑了笑。
“臭小子,我告訴你,我雖然不喜歡韓琦他做事張揚跋扈的性格,但是我心里是欣賞和佩服他的,雖然我二人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不能統一起來,但是,你要知道,我們這里的心,都是朝著一個地方的?!?p> “先生,說的是,是藍弋唐突了?!?p> 范希文又嘆了一聲,起身在屋子里走了兩步,看著藍弋道:“你來我府上也有一段時間了,怎么樣?還住的慣嗎?”
“還住的慣,只是先生你這府上,也要清凈了,怎么不見你的家人呢?”
“我的發妻,前些年已經先我一步去了,幾個孩子也在一方任職,空留我一個孤寡老人了。”
“先生,國事雖然要緊,但你也保重自己的身體,這次好水川又敗了,給西北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藍弋,你也覺得敗了嗎?”
藍弋不知道,范仲淹忽然這么鄭重其事的反問他,所謂何意,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尋思道:“如果只是從,結果上來看,我們是敗了,但是從一些其他角度來看,我覺得是雖敗猶榮的?!?p> “王珪,任福、武英些人,沒一個是貪生怕死的人,他們為國盡了忠,縱然打了敗仗,可這些不能影響,他們身上,這些寶貴的品質,小子說句心里話,如果換做我是王珪,我真不知道,面對可以生,讓我甘愿選擇死,這樣的境地時,我會不會如同他一樣,做出一樣的選擇?!?p> 見范仲淹久久不說話,藍弋順著余光瞄了一眼,頓時心中驚駭,先生的眼角,若有若無的看著有些濕潤。
他垂著頭,輕聲道:“先生,你不要過多的自責,我們都很清楚,在這段時間里,你盡了多大的努力?!?p> “可是有什么用呢,一樣沒能挽回他們,改變現狀,”他將臉朝一邊扭了過去,聲音也變的低沉了很多。
良久又道:“是啊,不以勝敗論英雄,他們都是值得敬佩的人?!?p> 范仲淹走到案幾前,提起筆,在宣白的紙上,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筆尖摩擦在紙張上的響聲。
他寫下了—好水之敗,諸將力戰以死。噫,趨利以違節度,固失計矣;然秉義不屈,庶幾烈士者哉!
史書上記載,韓琦在涇原路奮力廝殺的時候,范仲淹其實也沒有,隔岸觀火的坐著,他同樣也在做著努力,只是二人的行事作風不太一樣而已。
開戰之前,李元昊也是做了很多功課的,他忌憚韓琦的同時,也對后面的范仲淹不放心,所以便故技重施,又玩詐降詐和的那套老把戲。
李元昊先是派人到宋朝的鄜延路、涇原路分別請和,裝慫認輸說我們不打了,還是談一談,對大家都有好處的條件吧。
韓琦和范仲淹同時收到了,不知廉恥的李元昊的把戲,而韓琦很剛,連帥司都沒讓對方進,直接將人,一腳踹出涇原路。
可是五十來歲的范仲淹就不一樣,他也知道這是李元昊使得障眼法,但也想瞧瞧,他走的是什么路數,便禮待了來使。
來當說客的這個人嘛,也很滑稽,是宋朝的降將高延德。面對曾經的同僚,此刻的叛徒,換做是韓琦,就沖上去,擰住這人的脖子,一下咔嚓掉了。
范仲淹表示了自己誠摯的歡迎,也對高延德帶來的消息,很感興趣,并且親筆回了一封信給李元昊。
信里的態度也很好,就問他,你知道怎樣才能立國嗎?知道怎樣才能國祚綿長嗎?是要仁守呀,兄弟。
我們皇帝陛下一直都很看好你的,也知道你是受了知道你是受了小人的蒙騙,最終會迷途知返的?,F在,作為好兄弟,你聽我一句勸,重新回到我們大宋朝的懷抱里來吧,這里已經給你準備好了爵位和賞賜,就等著你來了。
這可謂是一封,苦口婆心、情感真摯的回信,最后還派了宋軍的一位將軍韓周,陪著高延德回西夏,說是要面見李元昊本人,把友誼的小船,建立起來。
之后,就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按在這里,暫時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