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吵架,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窮,正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是不會欺騙人的。農村的男人,農忙下田地,農閑上工地。這也是那個年代大多數農村男人最真實的寫照。沿海的城市因為一位偉人在南海上畫了一個圈而變得日新月異,趕超歐美,可內地的經濟,卻像一頭沉睡的犀牛,皮糙肉厚,不花大功夫壓根沒法將其叫醒。
農村人就像犀牛背上的虱子,城里人就像犀牛肚子下的虱子。背上的虱子拼命啃不動,聰明的就想往肚子上跑。笨的就依然在背上。
他爸就是屬于背上的笨虱子,也不能說笨,可能他太珍惜他媽,畢竟是村里第一個娶了高中生的男人,而且又那么漂亮,他離不開她,她離不開她的兒子。
她因為家中沒錢,高考時交了白卷,錯失前程,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大學,不待在農村,所以管教格外嚴格,可是他實在是太皮了。
她能忍受粗茶淡飯的日子,她能忍受結婚剛分家油和米都是借的,她也能忍受衣服都是他小姨給的,她也能忍受他的衣服是城里表哥的,可是她不能忍受他的學費都是借的。
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個頭,她完全看不到希望,所以才會寫那樣的日記。
又在一次爭吵后,他媽流著眼淚:“你非說要出去打工,那娃子咋弄,現在已經分家這么多年了,你媽可能給你帶娃子嗎?”
“在家里又掙不到錢,不打工你說我們還能做什么?”他爸坐在門口邊抽煙邊說。“村里那么多出去打工的,怎么我們就不能去打工?你妹妹跟你妹夫出去打工不挺好的。”
“人家艷萍的娃子田四的媽帶著在,你媽咋給你帶娃子?”他媽說。
“小天就留在屋里,自己上學,我們給我媽留點糧食,留點錢,平時就讓他去他奶奶那吃。”他爸說。
“這娃子本身就不安分,你媽能管得了?要出去你一個人出去,我在家里照顧娃子。”他媽說。
“我一個人出去怎么能行,我一個人不出去。”他爸說。
“不行你去做生意算了,最起碼也是個長久之計。”他媽說。
“說的好聽,做生意,做啥生意?那么好做的。”他爸沒好氣的說。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你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他媽又氣哭了,“強,我跟著你我不圖過多好的日子,最起碼娃子的學費你拿的出來,不去借錢。別的我啥都不圖,吃糠咽菜我都認。”
他爸深吸了一口煙,然后把煙頭扔到地上,然后用腳踩滅,長長的一口氣把煙噴了出來。確實啊,我實在是沒本事,我沒有讓這個家過一天好日子。娃子的學費也要借,我這算什么呢?他爸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