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陳州之戰,以少勝多
話說暮春三月的應天府籠罩在綿綿細雨中,秦淮河畔的垂柳新抽的嫩芽沾滿水珠,卻壓不住城內沸騰的喧嘩。朱雀大街上,白發老翁拄著拐杖顫巍巍跪在青石板上,渾濁的淚水順著溝壑縱橫的臉頰滑落:“蒼天有眼啊!”他身后烏泱泱跪倒的百姓,都在傳閱著新貼出的平反詔書。茶樓酒肆的說書人將醒木拍得震天響,唾沫橫飛地講述著于少保力挽狂瀾的舊事,說到動情處,滿堂食客無不以袖拭淚。
紫金山下的王府此刻卻籠罩在肅殺之氣中。朱賦畢負手立于沙盤前,青銅蟠螭燈將他的影子拉得老長,投在繪著《九邊圖》的屏風上。沙盤里象征石亨勢力的黑旗已插滿北直隸,而代表己方的赤旗正從四川、湖廣兩個方向形成鉗形。“還不夠......”他喃喃自語,指尖撫過沙盤邊緣雕刻的睚眥獸首,忽然轉身抽出腰間佩劍。劍光如秋水掠過,案頭三支紅燭應聲而斷。
“系統!”朱賦畢在心中低喝,眼前驟然浮現半透明的光幕。隨著意念流轉,金色篆字如流星劃過虛空:【統率召喚卡已激活,是否使用?】
朱賦畢說:“我要統率召喚!”
【好!召喚正式開始!】
霎時間,整座書房被七彩流光籠罩。朱賦畢的蟒袍在罡風中獵獵作響,他瞇起眼睛,看見五道虛影自虛空浮現。左側老者須發皆白,手持《吳子兵法》,腰間懸著的青銅劍血跡未干;右側將軍身披魚鱗甲,手中令旗所指之處,沙盤上的木俑竟自行列陣;更有羽扇綸巾的儒士含笑撫琴,琴弦撥動時案頭《武侯遺冊》無風自動……
【叮咚!宿主消耗統率召喚卡1張,召喚統率人才!】
【人物1,戰國時期政治家吳起,統率104,武力80,智力98,政治102,魅力91】
【人物2,西漢名將周亞夫,統率110,武力93,智力92,政治93,魅力95】
【人物3,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統率96,武力67,智力100,政治110,魅力99】
【人物4,隋唐著名軍事家李靖,統率110,武力95,智力97,政治97,魅力96】
【人物5,明朝開國第一元勛徐達,統率108,武力98,智力95,政治90,魅力98】
朱賦畢的目光在諸葛亮虛影上停留片刻。那儒士似有所感,羽扇輕搖間,沙盤上忽然升起八陣圖光影。但他終究搖頭:“蜀漢雖得臥龍,終究困守西川。棄置諸葛亮,加上一個張遼,在剩下的將領中抽。”
虛空中的光影驟然扭曲,五道身影化作星芒流轉。當最后一點星光消散時,身披明光鎧的將軍虛影凝實如生,腰間三棱箭囊尚帶著塞外的風霜。
【叮咚!恭喜宿主獲得李靖!】
【原史介紹:李靖,隋末至初唐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李靖出身隴西李氏丹楊房。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晉陽起兵后,轉而效力唐朝。隨秦王李世民進擊王世充。武德三年(620年)輔佐趙郡王李孝恭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并招撫嶺南諸部。武德八年(625年)起在北疆抵御東突厥入侵,貞觀三年(629年)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總統諸將北征,以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使頡利可汗部驚潰,又奔襲陰山,一舉滅亡東突厥,使唐朝疆域自陰山北直至大漠。因功拜尚書右仆射,成為宰相,獲封代國公。貞觀九年(635年)以足疾為由告退,同年再獲起用,統軍西破吐谷渾。后改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晚年多病,闔門自守,不預政事。貞觀十七年(643年),列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歲。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景武”,陪葬昭陵。唐肅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李靖一生征戰數十年,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
【植入身份:李靖,李廣之弟,目前正跟隨兄長李廣在南直隸前線。】
“報!石賊命開封府60萬軍隊,向鳳陽府發起進攻!”一個斥候報告道。
眾大臣聽聞后都很焦急。
瓷盞墜地的脆響驚飛檐下春燕。朱賦畢霍然起身,蟒袍下擺掃翻沙盤,黑旗如潮水般淹沒象征鳳陽府的木牌。他抓起案頭《鳳陽府志》疾翻,書頁在指尖嘩嘩作響:“鳳陽作為帝鄉,駐軍幾何?”
“回王爺,僅四十萬。”匆匆趕來的兵部主事跪在門檻外,官帽歪斜也顧不得扶正,“其中五萬還是上月新募的鄉勇,甲胄尚未配齊……”
朱賦畢閉目深吸一口氣。他仿佛看見皇陵神道兩側的石像生正在鐵蹄下崩裂,聽見龍興寺的晨鐘被戰鼓聲淹沒。當他再睜眼時,眸中已燃起兩簇火:“傳令!太和現有十萬駐軍,命亳州、潁州、霍丘三地守軍星夜馳援。另著工部即刻征調淮河漕船,將應天武庫的二十門神機炮運往太和!”
殘陽如血,染紅城頭“李”字大旗。朱賦畢策馬穿過尚未合攏的城門時,聞見空氣中彌漫著桐油與硫磺的氣息。民夫們正將最后幾架床弩推上城墻,鐵制絞盤轉動時發出令人牙酸的吱呀聲。忽然,他勒住韁繩——城樓陰影中,有個青衫文士正在沙盤前擺弄算籌,四周將領竟都屏息凝神。
“你就是李廣之弟李靖?”朱賦畢翻身下馬,戰靴踏碎滿地夕照。
青衫文士轉身長揖,腰間玉佩與算籌相擊清響:“回王爺,正是。”他面容清癯似教書先生,唯有一雙鷹目透著塞外風雪磨礪出的銳利,“末將已命人在潁水上游筑壩,待石亨大軍渡河時……”
“有幾成把握?”朱賦畢打斷道,指尖劃過沙盤上蜿蜒的潁水。他注意到李靖在“陳州”位置插著七面小旗,每面旗尾都系著不同顏色的絲絳。
“八成。”李靖拾起算籌,在沙盤上劃出三道弧線,“石亨必分三路進軍:東路直撲鳳陽府城,西路經沈丘切斷我軍與汝寧聯系,中路主力強攻太和。末將已在沈丘布下火牛陣,淮河河道埋設水雷……”
朱賦畢凝視沙盤上犬牙交錯的標記,忽然想起系統顯示的那行數據:【統率110】。他抓起令箭拍在案頭:“孤予你全權!太和若失,本王與你同葬皇陵!”
當夜子時,石亨大軍前鋒抵達潁水北岸。中軍大帳內,呼延贊正捧著《太和縣志》諂笑:“主公您看,這太和城墻高三丈二尺,護城河寬不過五丈……”話未說完,忽聽帳外喧嘩。親兵連滾帶爬闖入:“報!潁水突然暴漲,渡船盡數被沖走!”
遠在太和縣,朱賦畢正在視察軍情,會見了當地知縣范衷。
朱賦畢看到太和縣治理的井井有條,說:“范知縣不愧是天下廉吏第一,一個太和縣治理的如此之好。”
范衷說:“王爺謬贊了,這不過是下官的職責罷了。”
“系統,檢測一下范衷的五維。”
【好的!范衷,江西豐城人,54歲,統率52,武力38,智力88,政治94,魅力92。(技能:第一廉吏。范衷所治理的地方,農業產量提升20%,水利設施建設速度加快30%,腐敗度降低15%。每年有概率觸發‘萬民請留’事件,使范衷繼續留任當前職位,并提升當地民心10點。當范衷擔任地方官時,任職地治安提升5%,行政效率提高10%。)】
范衷是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的進士,初任壽昌縣知縣。在任期間開墾了二千六百畝荒地,修建了三百四十六處水利工程。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經過三次考績均列最優,按例應當升遷。當地百姓歌頌其德政請求留任,御史將民意上奏朝廷,朝廷批準了這一請求。后因父親去世離職守孝,服喪期滿后,重新起用為汝州知州。吏部尚書王直考察舉薦全國廉潔官員數人,范衷位列第一。生性極為孝順,曾在父親墓旁結廬守喪,期間墓旁瓜藤結出連理枝,有三只白兔每日黃昏時溫順地徘徊在墓側。鄉里百姓無不推崇他的高尚品行。
此時,朱賦畢想,不愧是廉吏。
接著,朱賦畢來到大營中,對將士們說:“石亨背信棄義,割據北方,而今要與我軍于此一戰,我軍只有40萬軍隊,而石亨有60萬軍隊,將士們,這是一個危急存亡之秋,有沒有信心打贏這一戰?!”
諸將士道:“有!”
這時,伺候來報:“報!石賊的軍隊已開始攻城!”
朱賦畢道:“戚繼光!”
戚繼光聞聲而至:“到!”
朱賦畢說:“你去負責全權指揮此戰!”
戚繼光道:“是!”
接著,戚繼光率領李廣、李靖一眾人與石亨的軍隊激戰起來。
前線焦灼的戰場,是朱賦畢感受到無比焦慮。
而石亨的主將是一個無名小卒,可見石亨對這次戰爭必勝的把握。
城頭戰鼓驟響,朱賦畢攥著劍柄的指節已然發白。遠處地平線上騰起滾滾黃塵,石亨叛軍的玄色旌旗獵獵翻卷,竟是將整座城池圍得鐵桶一般。戚繼光快步登上城樓時,青銅火銃的硝煙正順著垛口飄散,他瞥見護城河外二十架云梯正被推著逼近,叛軍先鋒舉著蒙皮木盾結成龜甲陣,在箭雨中緩慢推進。
“火器營預備!“戚繼光揮動令旗,城堞后三十門虎蹲炮同時發出轟鳴。鐵砂裹著火油如赤龍般掃過護城河,叛軍陣型頓時裂開缺口。李廣的弓兵隊趁機齊射,箭矢穿過濃煙,將舉著撞木的敵軍釘死在泥濘中。然而叛軍陣后突然響起三聲號角,更多云梯從側翼包抄而來,竟是用先鋒佯攻吸引火力。
李靖在甕城上看得真切:“他們在分兵!東南角的沖車要撞城門了!“話音未落,裹著鐵皮的沖車已碾過同伴尸體,轟然撞向包鐵城門。戚繼光猛地扯下披風:“李廣帶三百弩手去馬面墻,李靖領八百輕騎出西門繞后——“他話音突然頓住,只見叛軍陣中躍出一騎,銀甲少年單槍匹馬沖到城下,長槊竟將三支弩箭凌空劈斷。
“石亨竟派個黃口小兒當主將?“朱賦畢在角樓觀戰,指甲深深掐入木欄。那少年卻似戰神附體,槊尖點地借力騰空,竟踩著云梯直撲城頭。戚繼光反手抽出戚家刀,刀刃與槊鋒相撞迸出火星,這才看清對方不過十七八歲,眼中卻燃燒著駭人戰意。
戰局在申時突變。當少年主將被李靖刺中左肩跌落城下時,叛軍陣中突然豎起血色狼煙。戚繼光心頭劇震——那些看似雜亂的進攻路線,竟在護城河外勾勒出北斗七星陣型。他猛然想起兵書所載“貪狼吞日陣“,急令鳴金收兵,卻見西南角的地面突然塌陷,埋伏的地道兵如毒蟻般涌出。
“中計了!“李廣的驚呼被淹沒在喊殺聲中。朱賦畢看著如潮水般漫上城頭的叛軍,終于明白石亨的底氣何在——這無名小卒不過是誘餌,真正的殺招竟是耗費三月掘通的地道奇襲。戚繼光刀鋒染血,率親衛死守譙樓,終于將敵軍斬殺。
接著,朱賦畢指示戚繼光等人乘勝追擊,攻占了陳州三縣。
【叮咚!陳州之戰歷時一天,殲滅敵軍300000,自損100000,獎勵200000召喚點,政治召喚卡一張。由于本戰過于慘烈,所以獎勵五維任一加20,請宿主盡快選擇。】
“我選武力吧!”朱賦畢對系統說。
【好的!】
【當前宿主五維,統率70,武力81,智力93,政治80,魅力82。】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