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早朝的路上,皇上朱峰達看著朝陽冉冉升起的壯觀景象,突然問道:“王公公,你覺得好皇帝是什么樣呀?”
“這?奴才淺見不值一提,莫要誤了皇上的判斷。只是奴才小時候曾聽到先皇提及,一個好皇帝,必須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就必須要做到: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王公公說完有些忐忑地瞄了皇上一眼。
皇上朱峰達猛然間聽到張公公說了這么幾句有水準的話,不由高看了王公公一眼,“這是北宋時期張載的原話,只不過他一個文弱書生,算不得皇家氣象,無法達到朕的理想型。”
王公公癟了癟嘴,慚愧地說道:“奴才嘴笨,望皇上恕罪!”
“恕罪就不必啦,朕讓你說的,你說出來就對啦!”皇上朱峰達直接表態。
“喳,奴才謝皇上!”說吧,這一路走來也差不多快到早朝議事的金鑾殿啦!皇上朱峰達也趁機閉目養神,提前想想早朝的議政吧!
朝堂之上,王公公扯著嗓子喊出了那句固定的臺詞:“眾臣早朝,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底下的大臣紛紛上前自報分管的那一攤事情,與此同時,分管奏折事務的官員也是將一大摞奏折堆在了皇上的龍案前。退朝后,王公公抱著這些奏折一起送入了皇上的寢宮。看到桌案上那些堆積如山的奏折,皇上朱峰達發現自己真的不能再去逃避新政實施不力的問題。
“李明亮的奏折呢?給我統統找出來。”皇上朱峰達直接吩咐道。
王公公趕緊從那些成堆的奏折中一個個翻查起來,過了許久才將幾份李明亮的奏折碼成了一小摞放在了皇上朱峰達的面前。“喏,就這些!”
皇上朱峰達開始一本本地看起來,早在幾個月以前,因為朝廷內外都有勢力在阻攔新政的實施,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找到新政實施的最佳效果,皇上朱峰達趁機將李明亮參事下派到皇族封地當一個知縣,然后安排一批侍衛貼身保護他,讓他可以先小范圍地干起來,如果有成效就立刻上報給他。如此這般,而皇上朱峰達就在京城里假裝頹廢和不理政事,以吸引住大臣們的注意力,避免大家再去聚焦李明亮所處的地方。
這本是“一石二鳥”之計,可皇上朱峰達千算萬算沒想到他會遇見羽神,并且如此深深地被對方吸引,更是因此失戀難過悲傷,一場假戲在各種機緣巧合下居然演得比真的還真。也難怪整個朝堂之上的人幾乎沒有人會去想“新政”怎么樣了?大家理所當然地以為只要皇上不再提啦!那便就等于聊勝于無吧!
可是背負任務前去擔任知縣的李明亮卻是無比地認真,他相信新政相信皇上,即便地處偏遠受盡苦楚,卻也能兢兢業業地實施新政并將其中的成果慢慢地匯報給皇上朱峰達。此時皇上朱峰達一本一本地看完,看完最后一本后不禁興奮地說道:“李明亮這半年多來可是吃了不少苦啊,但確實有成績!”
王公公好奇地詢問:“怎么啦?李明亮做了什么?皇上這么高興?”
“朕擬一道圣旨,你親自派人過去,將他召回京城吧!畢竟下一個月就滿一年期限啦!是時候做出最終論斷啦!”皇上朱峰達略微沉思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王公公眼看著皇上朱峰達親自手寫了圣旨并蓋上玉璽的印記,這才合起來交到了王公公的手里,王公公作為內務府總管,自然也分管這宣旨的工作。于是一番交代后,一個大太監和幾個小太監便騎馬向著遠方而去。
一個月后,李明亮回到了京城來到了皇宮見到了皇上朱峰達。他心情激動連忙一跪到底,“皇上,微臣回來啦!”
“恩,李明亮快說說你在那里都做了什么?”皇上朱峰達也頗為激動,但比起激動他更多的是好奇。
“皇上,微臣托皇上洪福,剛開始到那邊,還是遇到了很多挫折,新政推廣也是不很順利,屢次遭到了當地官員的反對,但后來微臣想了一個法子,讓主動裁撤私兵的皇族子弟可以獲得官府頒發的嘉獎令,拿到嘉獎令的皇族子弟可以讓官府幫忙接收他們的私兵,這樣一來私兵們不僅獲得了鐵飯碗,也能讓皇族子弟的勢力得到更加穩固的發展。故而很多皇族子弟和私兵們都十分樂意并爽快地執行了裁撤私兵的新政命令。如今我所管轄的整個縣府內,都與往常大不相同,如今這些皇族子弟依舊受到私兵們的保護,只不過他們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成為了官府的儲備力量,只是如此一來,皆大歡喜。老百姓們更是稱頌我們把私兵的問題消弭于無形。”李明亮一臉黝黑,神情卻十足精神地跟皇上朱峰達娓娓道來地方上的各種情況,2人相談甚歡,以至于天色漸晚,皇上朱峰達不得不派人將李明亮護送出宮回府。
幾日后的早朝上,李明亮已經封為御史大夫,得以位列朝堂之上,很多朝臣再次見到李明亮都有一股莫名地緊張情緒,仿佛馬上就會發生什么大事似的。
皇上朱峰達也不再兜圈子,直言道:“諸位愛卿,1年期已到,如今新政實施的如何?你們不妨來說說?”
下面諸多大臣紛紛保持沉默,有些收了朱啟陽的錢,有些受了朱啟陽的恩惠,總歸不是太好開口。于是皇上朱峰達只能親自點人:“李明亮,你把你在下面實施新政的成果跟大家分享一下。至少要讓別人知道新政究竟好在哪里?”
李明亮信心十足地站出來,“是,皇上!”于是李明亮緊接著就將新政的落實一點一滴的變化結合目前的情況,一五一十的全部都交代清楚啦!眾多大臣紛紛表示沉默,一個個都不希望夾在皇上和朱啟陽里面成為了犧牲品。
皇上看到大家冷冷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諸位愛卿,一年期限已到,李明亮已經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大家,新政不僅受到了當地官府的歡迎,更是贏得老百姓的歡迎,最后他們也獲得當地皇族的配合!所以,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大將軍陸文昭剛想站出來,卻被兵部尚書田啟給攔住了。就連吏部尚書楊年極等德高望重的老臣們都紛紛選擇了沉默。大家都不說好也不說不好。
“好!如果你們沒什么意見的話,那朕就只有乾綱獨斷啦!新政正式全國推廣吧!”皇上朱峰達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正不斷地滲透到全國各地,成為了主宰這片土地的天選之子。
大臣們一聽如此說,都忍不住“哦”了一聲,其中有驚訝有感嘆有震撼,但就是沒有驚喜。皇上朱峰達也開始保持沉默地看著大家,他在等待一個人表態,那就是徐相。徐相作為3朝元老,分量很是足夠,且不會引起大家的反彈。不然他作為一個皇帝,如果繼續跟這些大臣們拉扯的話,除了浪費時間外,更會引導國家走向不斷內訌的局面。
徐相看到了皇上朱峰達眼中的期盼,略為思忖一番,便直接跪倒在地,“啟稟皇上,微臣愿意遵從皇上的旨意,將新政推廣至全國各地。”其他大臣一時間震驚得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紛紛喊道:“徐相,徐相,徐相……”
徐相充耳不聞,只是專注地看著皇上朱峰達的表情。其余大臣們經不住這股威壓,紛紛跪倒在地表示愿意遵從皇上朱峰達的想法,將新政推廣至全國。至此,皇上朱峰達終于微微笑了起來。
消息傳到邊境朱啟陽處,朱啟陽很是不滿地掀了正在吃飯的桌子,“這幫廢物,老子花了那么多錢,居然養不熟這幫蠢貨和廢物,還不如那些喂不飽的餓狼聽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