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京口的晚風

第三十二回 再戰慕容氏(下) 【公孫川重用郭嘉計,劉禹大敗丟延津】

京口的晚風 孫長安 4871 2020-05-14 19:58:11

  第三十二回再戰慕容氏(下)【公孫川重用郭嘉計,劉禹大敗丟延津】

  詩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上回書說道,劉禹帶領本部軍馬前去延津港加強防守,與那守將韓云商議如何防守之事。眾人商議道,根據上一次慕容德帶兵前來所見,燕軍還得進取天石峽,以便軍隊通過。只是這次帶兵的是慕容麟,能力要比慕容德高上好幾倍,乃是兵家鬼才!可謂是用兵如鬼!為求穩妥,劉禹決定分兵駐守,于是言語道

  “既然我是孫無終將軍所遣,前來協助韓云將軍,不如我為韓將軍副將,聽韓將軍調遣!”

  韓云也是不推辭,說道

  “那好,我就不廢話了,我們就布置一下。折沖校尉劉禹,帶領本部軍馬協助天石峽守軍,鎮守天石峽。”

  “末將領命!”

  “越騎校尉潘榮,領本部軍馬進山封死山道,防止燕軍偷襲。”

  “末將領命!”

  “我作為延津都尉,自率兩千精騎,機動馳援。”

  “諾!”

  眾將回答之后,便各自回營去準備去了。

  且說一切布置妥當之后,劉禹沒有片刻的耽擱,率領檀道濟等人徑直去往天石峽安營扎寨,勘測地形,為即將到來的戰斗做準備。

  再說這燕軍將領慕容麟,被其父慕容垂拜為征南將軍,都督司、豫、河南諸州郡軍事。統帥五萬燕軍南下,防止翟遼的魏國偷襲燕軍河內郡和鄴城,翟遼畏懼燕軍兵鋒,將老巢從黎城搬往黃河以東的滑臺。慕容麟留下楊進統率兩萬軍馬坐鎮黎城,自己則帶領段彬和剩下的三萬人馬徑直朝西南方向延津開來。

  慕容麟前鋒斥候抵達天石峽以北二十里,經過偵查之后,發現延津守將韓云已然是加強了天石峽的防御。慕容麟率軍出青鶴谷,過云臺山,向南走了三十里,命令軍隊駐扎下來。召來眾將在中軍大帳商議,段彬率先說道

  “上次我軍在此大敗,這次不知將軍有何計劃?”

  只見慕容麟微微沉思道

  “上次我兄慕容德在此慘敗,實在是意外所致。而今諸位將軍多半是上次參與天石峽一戰的老將,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話音剛落,一花白頭發,細目短須的人說道

  “天石峽確實是易守難攻,若是強行攻取,怕也是死傷甚眾。”

  段彬則是接話道

  “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何故要你在這里說。天石峽以西有一條小路,本是意外之事,上次卻是在此小路上遇見了勁敵。這兩條路現在都被晉軍堵死,又該如何?”

  那人繼續說道

  “上次我沒參與,但我向許多將士皆是了解過此事。想要攻取天石峽,還需從長計議。”

  段彬正想要說些什么,卻被慕容麟阻止。慕容麟瞟了一眼那人,說道

  “公孫先生,定是良策在胸!只管言來吧!我慕容麟一定采納!”

  此人名曰公孫川,乃是幽州漢人,足智多謀,慕容麟仰慕其才華,屢次邀請才愿出山與慕容麟相助。

  公孫川與慕容軍眾將只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說完之后。慕容麟面露喜色說道

  “先生真乃張子房在世!就依先生所言。”

  言罷,令眾將下去依計而行。

  話分兩頭,且說劉禹一行人來到天石峽,細細觀測之后,才發現此地奧妙。此地山脈沿東西走向,恰恰像一堵圍墻將延津港,擋在身后。天石峽原為一處自然峽谷,后經漢魏開鑿,成為了一個可供車馬疾馳的官道隘口。像這堵墻的大門一般,開在山脈之間。朝北是陡坡,朝南則是緩坡,一個天然的大門。劉禹便詢問天石峽守將此地經歷,守將言語道

  “此地喚為天石山,其峽谷兩側有石頭砌成的要塞,是當年袁紹為防曹操所建。南面緩坡原為袁紹的心腹大患。于是,在這緩坡上布置壕溝和拒馬樁。后來袁紹擊敗幽州公孫瓚,獲取幽、冀二州,平定北方,便率軍南下與曹操展開官渡之戰。此地才逐漸失去用處。再后來,官渡之戰曹操獲勝,渡河追擊袁紹軍,袁譚在此據守,被曹操謀士郭嘉用計破除,袁譚又敗退青鶴谷,誰知被夏侯惇強攻擊敗,這才一路逃亡遼東,最后身死國除!”

  “那郭嘉所用何計?”

  “這倒是不太清楚,不過此地若是南攻北守,是要費些心思,若是北攻南守,倒是輕松許多。山陰這面,坡陡山高。且石壁光滑,很難攀登。山陽面則是平緩許多,甚至是騎兵都可以上來。”

  劉禹點點頭,道了一聲謝。便回去營房,即刻休書一封,令心腹之士,日夜兼程趕往洛陽校尉府,交與劉牧之,待其回信之后,即刻趕回!信使應命而去。

  誰知,當天下午,慕容麟便親自統軍前來天石峽叫陣。劉禹等人堅守不出,準備憑借山高溝深之天塹防守。慕容麟見叫陣不成,即刻率軍強攻,劉禹帶領眾軍士拼死抵抗到深夜,燕軍攻勢突然減弱,與此同時,檀道濟所在的天石峽最高處,看見云臺山方向煙火騰空,看樣子是燒著了什么。慕容麟即刻鳴金收兵,撤回城寨去了。由于天黑,劉禹不敢追擊,便在關隘里等到天亮。

  天空剛亮,劉禹即刻派遣檀道濟率領五十輕騎前去偵查。至午時前返回,檀道濟稟報,燕軍軍陣嚴肅。不見其撤退的跡象,正思慮間,傳令兵來報,韓云將軍請劉禹即刻趕回延津港小城。劉禹不敢怠慢,命檀道濟警惕燕軍,便只身返回延津。

  且說信使來到洛陽,馬不停蹄奔向校尉府。將劉禹親筆手書的信件交給劉牧之之后,便在院內坐等。劉牧之令仆人與些吃喝,便自己回到房間看那書信去了。不到半個時辰,劉牧之即寫好了回信,讓信使即刻返回前線,交與劉禹,并說道

  “一定要快!”

  言罷,這信使來不及猶豫,出門上馬便飛奔而去。

  劉禹一路回到延津,韓云便將劉禹拉入大帳說道

  “此次叫你回來,是有重大發現!”

  “何事?”

  “翟遼遣軍一萬,于前夜西渡黃河,繞過燕軍防守,直撲延津而來。昨晚翟遼的魏軍斥候,燒了慕容麟在云臺山的糧草。現在燕軍無糧,怕是這幾日便要撤退。你當緊盯燕軍動向,待其撤退之時,沖殺燕軍!”

  “消息從何而來?”

  “潘榮今晨在山間小路發現幾個樵夫打扮的人,詢問之下幾人見是晉軍,便亮出翟遼的符節和親筆書信,約定與我軍共同夾擊慕容氏。”

  劉禹恍然大悟,便將昨晚看見云臺山大火一事,前后言說一遍。韓云大為驚喜,以拳錘掌大笑曰

  “真乃天助我也!”

  劉禹卻是心里有點擔憂。但又說不出什么。隨即便告別韓云,又飛奔回天石峽。韓云則是清點兵馬隨時準備出擊。

  劉禹一歸來,檀道濟便風塵仆仆地向劉禹報告說道

  “剛剛斥候來報,說燕軍大營仿佛沒啥動靜了。我們要不要派騎兵去看一下!”

  劉禹沉默不語,只是獨自緊皺眉頭。檀道濟見狀則說道

  “大哥,別考慮了!快下令吧!”

  劉禹聽罷說道

  “守將怎么說?”

  “我還沒來得及去報告!”

  “不用報告了,我贊同出騎兵去看看!”

  二人循聲看向帳外,守將徑直走了進來。劉禹見狀也是點點頭,守將隨后說道

  “檀隊主,去吧!”

  檀道濟一點頭,轉身便朝帳外走去,清點兵馬,即刻朝燕軍大營跑去。一路來到燕軍大營外,檀道濟繞著大營外圍跑了一段時間,見空無一人,也無守衛,便令軍士點燃火矢朝燕軍營帳射去,很快,火焰引燃帳篷,里面確實沒有人,只留下一些散亂的輜重。檀道濟大喜,即刻遣人回去通報劉禹。劉禹與守將得知此事,也是不敢遲疑,隨即點齊兵馬朝燕軍大營而去。巡視一番之后,發現燕軍大營果然是空無一人,而且許多輜重都被丟棄了,看來確實是倉皇撤退。守將言說道

  “看來燕軍確實是糧草被燒,倉皇撤退。燕軍回到大營佯裝整肅,實為掩蓋陣腳不穩!看來這慕容麟確實是有一套。”

  言語間,卻見天石峽方向一支大軍也是開到,韓云領著幾千人馬早就聞知此事,帶著人馬即刻趕到。此時,劉禹也是相信了燕軍被翟魏軍給燒了糧草,敗退了。便提醒道

  “燕軍敗退,前方就是青鶴谷,很有可能慕容麟會在此設伏,我等必不可冒進。”

  言罷,韓云覺得有理,便命潘榮統帥一千刀斧手,前進青鶴谷打探。其他人馬距離二十里行進。直至天黑,眾人行至青鶴谷外云臺山以南二十里地便停了下來。一直等到午夜,潘榮率軍回返,稱青鶴谷兩旁的山上皆無埋伏,而且燕軍云臺山的糧倉確實是被人縱火燒毀,山谷一直到北面平地都是燕軍旗幟輜重。看來燕軍確實是輕裝簡從。一路北退去了。韓云大喜過望,隨即命令全軍全速追擊。劉禹卻阻止道

  “我看此事太過蹊蹺,那翟魏的一萬人馬到底是如何繞過燕軍耳目的?那些人的身份存疑。”

  韓云則有點不耐煩地說道

  “兵者詭道!謹慎是好的,但一味謹慎,只會錯失戰機!你如果擔心,你就在青鶴谷接應,我自帶軍馬前去追擊!”

  劉禹還未接話,檀道濟先是按捺不住了,大聲喊道

  “好你個韓都尉,我家大哥只是謹慎行事而已,這鮮卑人確實是詭計多端。如何這般看不起人?”

  劉禹正想攔著檀道濟,檀道濟卻又對著劉禹說道

  “這次機會難得,正是為高德山兄弟報仇的時候。大哥不可太過于謹慎!”

  聽聞,劉禹覺得也是,便說道

  “我與潘榮校尉領兵前進,將軍負責接應我們,檀道濟率軍在后方防止鮮卑人偷襲!”

  “大哥!這我....”

  “好了別說了,就按折沖校尉所言!”

  韓云一錘定音,檀道濟見狀,自知多言無益,便氣嘟嘟地帶著本部軍馬守在原地,而劉禹潘榮則帶著軍馬穿過青鶴谷一路飛奔,韓云緊跟其后。

  檀道濟帶著兵馬生著悶氣守在青鶴谷。不多時,從天石峽方向一名信使飛奔而來。檀道濟截住信使,見是自己人便問道

  “何事?”

  信使滾身下馬,將劉牧之的信交與檀道濟說道

  “將軍,我見到你就好了。這是劉校尉讓我從校尉府牧之先生處帶回的回信,我剛剛到天石峽,守軍兵士說你們追擊燕軍去了,我這就追過來了,劉校尉是否在?”

  檀道濟神色嚴肅地說道

  “此信是牧之先生寫的?”

  “正是!”

  “糟糕,大哥去追擊燕軍去了。”

  言罷,檀道濟便拆開信件,信使阻攔,卻被檀道濟呵斥道

  “事已至此,就算是軍報,也沖我來,與你無關!”

  說完,便拆開信件看了起來。檀道濟是越看神色越是驚恐!隨即命令手下軍馬前往青鶴谷北口。

  再說劉禹眾人出了青鶴谷,除了追上一些輜重部隊之外,繳獲了許多輜重外,并未遇見燕軍主力。在茫茫的平原上,劉禹等人押著輜重顯得有些臃腫了。是夜,燕軍騎兵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來,晉軍被突如其來的襲擊是殺得大敗虧輸,韓云及潘榮也是被打得狼狽朝青鶴谷逃竄。劉禹命令手下軍士拋棄輜重,全線后退,且戰且退,來到青鶴谷以北十里,卻被段彬所帶的燕軍步軍堵住了去路,幾人合兵一處用力沖殺,也是不見效果。眼見燕軍主力開始合圍過來。正當此時,檀道濟率軍趕到,從燕軍背后發起進攻,段彬頂不住兩面夾擊,便命令部隊收縮。

  劉禹韓云才勉強殺開一條血路,在檀道濟的接應下,幾乎只身逃離戰場。此一戰,韓云所率鎮守延津的幾千軍士主力幾乎全部被滅。只有劉禹率領少數本部軍馬與眾人一同退回天石峽。

  眾人站住腳,檀道濟便拿出劉牧之的信交與劉禹,劉禹讀后大驚失色。原來劉禹寫信問劉牧之,郭嘉當年如何計破袁譚。劉牧之便推測慕容麟一定會用此計破除晉軍防守。

  此時的慕容麟帶軍行過青鶴谷與那謀士公孫川言說道

  “先生此計,可有出處?”

  公孫川得意洋洋地說道

  “當年袁紹和曹操官渡之戰后,袁譚據守天石峽,曹操遣軍進攻失敗,便采納郭嘉之計。”

  原來,當年許攸投奔曹操獻出火燒烏巢之計,大破袁紹軍。而面對袁譚據守的天石峽時,郭嘉以此計為基礎,來了個將計就計。命曹軍堆積糧草輜重于后方,又讓夏侯惇率軍與袁譚對峙天石峽,佯裝強攻。到夜晚時,命軍士點燃己方糧草,又命軍士扮做黑山大王張燕的人來到袁譚處,謊稱黑山大王張燕愿意與袁譚合作,一起擊敗曹操。為表誠意,已經派人燒掉了曹軍糧草。曹軍必定陣腳大亂。夏侯惇又配合佯裝撤退,故意擺出疑兵之計,讓袁譚相信曹軍糧草盡失,而夏侯惇擺出軍陣嚴肅的樣子無非是掩蓋撤退的事實。袁譚果然中計,率軍追擊曹軍,結果遭曹操幾路大軍圍攻,袁譚大敗虧輸。曹操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天石峽。

  慕容麟聽到此處,哈哈大笑起來。直言公孫川真是郭奉孝在世!

  反觀韓云與劉禹,則是焦頭爛額,一來是主力盡喪,絕對無法守住天石峽,只能是退保黃河南岸,如果天石峽一丟,延津自是不保。眾人正準備撤退時,延津方向守軍報告,慕容麟派一支偏師已經繞過山間的小路徑直攻擊了延津城,頓時天石峽守軍陣腳大亂,韓云只能與眾人倉皇撤退。

  事已至此,劉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跟著韓云一起撤退。眾人來到延津城外,與城內守軍擊敗燕軍偏師,剛剛歸得城里,便組織剩下的軍士渡河南歸。孫無終得知延津失守,便帶領洛陽軍馬在黃河南岸布陣,以接應劉禹和韓云。

  待眾人剛剛撤回黃河南岸,慕容麟的大軍便已占領延津與孫無終的北府軍南北相望。

  經此大敗,韓云不僅被削去都尉一職,降為伙夫,還被杖責一百軍棍,打了個死去活來,在床上養了半年才算是痊愈,劉禹則被削去軍職,降為步軍伍長。檀道濟則降為伯長,官職在劉禹之上。二人被派去彭城北府老營反思過錯。劉禹自知無法逃脫干系,便帶著劉牧之一起回彭城去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山市| 绵竹市| 正镶白旗| 海宁市| 淮安市| 镶黄旗| 兴仁县| 工布江达县| 福贡县| 龙海市| 澄城县| 九江市| 攀枝花市| 鄂伦春自治旗| 芷江| 富裕县| 彭阳县| 彝良县| 女性| 隆尧县| 昆山市| 通州市| 交口县| 文登市| 界首市| 九江市| 涡阳县| 库伦旗| 韩城市| 拉孜县| 资阳市| 满城县| 盐津县| 海伦市| 襄垣县| 福海县| 富宁县| 凉城县| 南华县| 依安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