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妖共存的世界,名為臨淵。
北至冰原極寒之地,南抵煙瘴密林雨叢,西達戈壁荒漠枯沙,東到海外浮島仙山,四境之內,雖有大小數百個國家,卻都統稱為臨淵。
余昶明他們所在的“雍國”坐落在臨淵世界的中心,占據了大半的土地面積,周邊也有許多附庸小國。
除去人與妖,三界內還存在著許多神祇。
據說造物主是一群云游四海的原神,后來這些原神里出現了叛逃者,被后世神話稱為“罪神”。
人與妖,靠著自身修煉可化作不死的仙人,但也有一些觸犯神規的仙人被貶到人間或者妖界,統稱為“折仙”。
妖物混亂人世,應運而出一種新的職業——捉妖師。
起初是民間武士俠客單獨行動斬殺妖怪,后來陸續成立了類似公會幫派的捉妖師團體組織,以拿賞金為目的替各地官府大戶、平民百姓斬除妖邪。
捉妖師在一時間獲得了極高的聲名。
妖怪本來亂無組織,但得一折仙統領,勢力愈加龐大,開始在人類世界燒殺淫掠,甚至占領了幾座人數眾多的主要城市。
當時的朝廷召集全國上下幾乎所有的捉妖師,在人妖大戰中一舉殲滅了妖怪的主要勢力。更有一神秘的捉妖師,以一己之力,砍下了折仙領帥的頭顱。
由于大戰的主要戰地在如今的懷石城,故而該戰后世史稱為“懷石戰役”。
懷石城的名字也有典故來源,據說原本只是一個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在大戰那天城內卻天降巨石,還只砸落到妖怪身上。
圣上以為這是天兵相助,想這小山村定是神仙庇佑之地,福蔭深厚,再者這地方遠遠看去確實像仙人懷中抱著的一塊巨石,戰后遂御賜“懷石”二字為城名。
戰役中茍活下來的妖怪都被驅趕到西北荒地,各捉妖師合力封印,將他們困在這里。該地后史稱“臨淵妖道”。
以道門為界線,劃開人妖分居的區域。此后近兩百年人妖兩界相安無事。
離奇的是,捉妖師自“懷石”一站后逐漸沒了蹤跡,到最后竟連這個職業也消失了。
后人也有前往西北荒地去尋找“臨淵妖道”的道門,卻都無果,甚至未能有人留著完整的尸身回來。
有關捉妖師的歷史慢慢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里,最后成了話本小說里的故事,供人茶余飯后閑談。
唯一能說明這場戰役還存在的證據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座塔。據說為了紀念這場動蕩浩大的戰役,當地人在戰場遺址上修建了一座“鎖妖塔”。
而大戰之后,出于某些未被公布的原因,朝廷將京都城從北方的長治搬遷到了南方的久安。久安毗鄰懷石城,這也是當年那個小山村能得以如此迅速發展的其中一個原因。
而朝廷為了除去妖邪建立的軍隊組織,在權利的演化下,變成如今歸屬于太后一族統治的御林場。
“可這些和我母親有什么關系?”余昶明聽了許久,信息量巨大,他一時難以消化。雖然解開了他的一些疑惑,但好像又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等待他去探尋。
“別急啊!”那男人停下了擦拭的動作,打算把劍交到余昶明手里。
“你母親聽了這段歷史,卻不肯相信捉妖師絕跡一事。事實證明,你母親的堅持是對的。捉妖師沒有全部消亡,但卻散落各地、不成氣候。
“你母親想要解開藏在這背后的秘密,她自己也在探索中成為一名合格的捉妖師。可就在她接近最后的謎底,即將揭開被隱埋將近兩百年的秘密時,卻被殺了。
“不是受了風寒,更不是因為產后調節問題,而是被妖怪殺了,還是一只人類馴養的妖怪。但我和你爹都找不出兇手,于是你爹帶著你離開長治賀府,來到了這懷石城。后來我也長期四處游走,最后定居懷石。
“你爹想保你性命,怕那妖怪再找上門來。我和他做了約定,若是你沒有受到指引主動來這鎖妖塔,我絕不會向你透露一點有關你娘親和妖怪的事情。可若是你來了,這劍便是你的了。”
“枕江”劍交付在余昶明手里,落下時如有千斤重。他心中頓生萬丈豪情,燃起滿腔少年抱負。
他從劍鞘里拔出劍,發現這卻是一把還不如粗重鈍鐵、被鐵銹覆蓋的廢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