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紞等人的打算,徐輝祖很清楚,要的就是拿錦衣衛立威。
內閣成立不足一兩個時辰,若能狠狠打擊一下錦衣衛,對內閣對朝廷都是極有好處的。
正好陳重這廝跳出來不知尊卑,甚至是有指鹿為馬之嫌疑,只要內閣在皇帝面前統一聲音告他一狀,陳重這廝不死也要被撤職!
然而,徐輝祖認為就算今天把陳重拿下,明天也會再出一個錦衣衛千戶,陳重此人雖然最近頗得皇帝重用,但根基尚淺,而且不要忘記錦衣衛真正的靈魂人物王恩此時還蹲著大牢里呢,說不定明天就出來了。
從王恩所犯下的事而受到的懲罰,就可以看到皇帝對錦衣衛是明顯偏心護短的。
所以,面對內閣其他六人注視的目光,徐輝祖不得不表態了:
“諸位,若他日錦衣衛真有禍國殃民之舉,我徐輝祖自然義不容辭,只是今天緊要的事情太多了,節外生枝實為不妥啊!”
徐輝祖此番表態,雖然讓張紞等六人不太滿意,但也可以勉強接受了。
其實內閣七人,他們每一個人都代表著各自部堂,底下有無數人的利益,吏部把持人事權,戶部掌握錢袋子,兵部總管軍事……連工部都想每年多分點預算。
這實在是無可厚非的。
張紞等六人很明白,兵部現在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一來第一次由勛貴擔任兵部尚書,上上下下都有無數人盯著,就盼著兵部出點差錯,其次呢,兵部面臨的外部壓力也是最大的,叛軍南下在即,兵部就是首當其沖的中央部門!
徐輝祖在想什么,大家心里也有數,如果錦衣衛能在朝廷中乃至戰場上幫助一下兵部,兵部的壓力會小很多的。
既然徐輝祖明確表態了不會和錦衣衛走得太近,張紞等人也不好太過逼迫他,以后的日子還很長。
內閣在錦衣衛的問題上取得了一定限度的共識之后,不等眾人多想,陳重這廝又回來了。
陳重這番倒是機警謹慎了許多,一過來就乖乖行禮道:
“內閣諸公,陛下在文淵閣有請!”
內閣七人聞言,心里不免有了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文淵閣正是內閣成員值日辦公之所在,內閣剛剛成立不久,陛下就在文淵閣召集內閣,這其中的深意不可謂不大啊。
張紞整理了一下衣冠,當仁不讓的率領眾人往文淵閣走去,越過陳重的時候,連眼神都沒有給陳重一眼。
其他人也基本一樣,王艮最是年輕氣盛,狠狠瞪了一眼陳重,滿滿是警告的意思。
陳重額頭冷汗又下來了,不敢抬頭也不敢低頭,有點手足無措的樣子。
只有徐輝祖對他好一點,但也只是幾乎不可察覺的輕輕一點頭以示友好,徐輝祖雖然有意交好錦衣衛,但陳重現在可不是錦衣衛的頭號人物,徐輝祖對此自然不會太過,以免失了自己的身份。
陳重對此卻感激涕零,他今天算是第一次認識到朝堂之上的殘酷,簡直是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的節奏。
陳重去給皇帝通報的時候才想明白,如果內閣七人都在皇帝面前告他一狀,以他的小小身板,極有可能要完蛋了!現在還好,起碼有徐輝祖……
不提陳重有多么后怕,內閣七人很快來到文淵閣,請示了把守大門的侍衛統領秦十斤之后,一個接一個走了進去。
眾人遠遠一看,赫然發現這文淵閣的布置十分奇特,簡直不合半點禮數,大殿內擺放著八套桌椅,正對大門的中央處一套,然后從內到外,左面三套,右面四套,桌子上還擺放著一個相當簡陋的木牌子,上門寫著人名、官職、殿閣大學士等等。
此時,朱云文就坐在中央之位,對一臉不解的眾人說道:
“大家按著牌子上的座次,都坐下吧!”
“臣等謝陛下隆恩!”
眾人只好拱手行禮之后,紛紛落座,心里卻在想這真是千古奇聞,自古以來就沒有大臣在皇帝面前也有座位的說法,還是這么正式的,現在倒好……
在朱云文的左手邊,依次是吏部、兵部、都察院三位尚書,右手邊則是戶部、刑部、工部、禮部的順序。
這個排序,當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歡喜的人且不說,最犯愁的卻是禮部尚書陳迪!
陳迪心里苦哇,苦得要吐血,他萬萬想不到,堂堂禮部,在皇帝眼里居然是敬陪末座的部門!
按照以左為尊的傳統,內閣這么一個排序,禮部就是坐大門邊上吹冷風的尷尬位置!
不止陳迪十分難受,其實其他人也十分不解,包括現在還是一臉被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中的表情的工部尚書鄭賜在內,大家都認為禮部就算不是朝廷最厲害的一個部門,也不至于成為墊底的小老弟啊!
真是圣意難測啊!
可是呢,讓大家為陳迪說話是不太可能的,至少現在就不會,大家好不容易能有個位置坐,而且基本能讓自己滿意,為陳迪說話那豈不是要搶到自己的頭上?
對此陳迪也是心知肚明的,他知道其他人不會輕易幫他說話搶位置,而且要是一個不小心,皇帝一張嘴直接讓你一個人站著,這豈不是更丟人更尷尬?
陳迪只好把這口氣死死悶在肚子里,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現實。
朱云文一直在盯著眾人的表情,發現大家都基本沒啥意見,而陳迪也沒有跳出來搞事情,他就順心了。
在朱云文看來,內閣開會,如果還是照搬朝會那一套,未免有點迂腐了,既然要內閣擔起國家的重任,連個椅子都不給,還說什么君恩似海?
其次,禮部和工部的位置,也是朱云文精心安排的,其中代表著朱云文對朝廷中央部門的改革之心。
吏部和戶部,這兩個部門分別掌握人事和財政,自然是分列左右第一。
兵部掌握軍事,以暴力保證朝廷的權威和穩定,理應排在左二,也就是第三的位置上。
然后是刑部和都察院,刑部主理司法,都察院負責監察,即第四和第五。
最后是工部和禮部,這兩個位置想必會在內閣七人心中產生最大的爭議,以后因此而來的內部斗爭也不會少。
不過朱云文對此是有充足的心理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