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小時候在家里跟著私塾賴先生學四書五經,跟著父親練習書法,跟著本家一位秀才學詩詞文章。長到十二歲的時候,父親決定把木生送到濟南舅舅那里,去濟南一所洋人學習學西學,學天文地理算術科學,木生也是到了去年年末才回到東原來。
回到家后,父親也不讓木生出門,只讓他在家重新讀經,溫習小時候的功課,木生知道,父親是不想讓他忘本。好在舅舅家也是詩書世家,雖然在洋人學校學習,木生也從來沒有忘記孔孟之道。就這樣,在家溫習了幾個月,木生又變成活脫脫的謙謙君子了。
木生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張大先生很喜歡木生帶去的那件竹臂擱,說是一件奇寶,就是現在在京城也是難得一見的真品,作為回贈,張大先生選了一支宋代的毛筆給了木生,讓木生好好把玩,不必疼惜。據說是趙孟頫曾經收藏過的毛筆,木生也是后來聽父親說起才知道。
對木生來說,比起那件竹臂擱,這支毛筆似乎更珍貴些。因為張大先生說,這支毛筆是從小師娘那里淘來的,這對木生來說,意義很是不一樣。張大先生還說,他是借花獻佛,就當小師娘給木生的見面禮吧。
“謝謝師傅,謝謝小師娘。”木生朝向正在泡茶的小師娘說,心里莫名喜悅。
“沒事,權當是見面禮了。木生收著用就是,千萬不要太客氣。”小師娘收了收額頭上的一縷散發,微微笑著。
木生從來沒有正眼看過小師娘,他不敢看,他常會想起那個濃霧的清晨,想起那個背影。
趁著師傅走向書齋的那一刻,木生稍稍抬頭看了一眼小師娘,眼神剛剛停留在小師娘的鼻翼,又抓緊收回了。
“木生,快喝茶吧,喝完該去和大先生學畫了。”素清似乎看到了木生的慌張。
自從開始跟著張大先生學畫,木生每天吃過早飯就會直接過來晚風堂,有時候來的早些,他就會坐在院子的亭子里,看看花園里的木蘭。有一次,他正看得出神,一位女子從花園一角走了出來,像是從畫里走出一般縹緲。他定睛一看,才發現是小師娘,臉上早已一片緋紅了。
小師娘對木生很好,會泡茶給木生喝,還會做各式各樣好吃的江南小點心給木生吃。有時木生作畫的時候,小師娘會站在一旁看,木生很緊張,直咽口水。
后來以至于每次坐車從陳公館出來的時候,就開始緊張了,只能一路上看著街道兩邊的行人攤販紓解心情。看得出了神,司機有時跟他說話他都聽不見。
父親有一次專門把他叫到書房,告誡他在張大先生的晚風堂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一句都不要多嘴。尤其在小師娘面前,說話一定要得體,切不可因為小師娘年紀輕,就忘了禮數。
木生發現自己做不到。
在張大先生面前,說多說少好像都沒有關系,有時候他們討論起畫作技法,像兄弟般的有說有笑也是常有的事。可是一面對小師娘,尤其是跟小師娘獨處的時候,木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木生不自在,小師娘也有些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