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生放下茶盞,站起來仔細觀看晚風堂里面的書畫。父親書從董香光,書法精湛,在東原鼎鼎有名,和張大先生的畫共稱東原雙絕。父親和張大先生一向交好,估計這也是個中原因。
陳家所藏的書畫也有很多,并且件件都是真品。但是父親從不收藏當代人的書畫,木生覺得好奇,但也沒想過一探究竟。
父親平時也做古董生意,說是生意,其實就是為了淘到好的字畫寶貝。家里的書畫都是民國以前的,都是父親這么多年淘到的寶貝。木生自小受父親熏陶,也不看中當代人的作品。
張大先生的墻上倒是張掛了很多當代人的書畫作品,其實在旁人看來,古代人和當代人的作品也并沒有明顯差別,不仔細查看是分不清古代當代的。木生知道,需要看作品的款識才能區分。
“張大先生,你知道的。我家里收藏的都是古人的作品,沒有當代的。木生從小見過的也只有古代人的作品,以后你得費心了。”父親看著木生目不轉睛地端詳著墻上的書畫,“木生還沒有見過現當代的大家作品,張大先生還得多教導教導才是?!?p> “其實古今都是相通的,也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p> “其實我也知道,學多了古人的作品就死板了,還是現代人的作品更有生氣。”父親忙說道。
“哈哈,陳兄所言極是,關于書畫,以后木生來了,我們再細細研究。”張大先生端起茶盞繼續喝著茶。
回陳公館的路上,父親給木生說了小師娘的事,木生仔細地聽著。
小師娘原來是唱昆曲的,是個戲子。本來在京城里面,這么大的地方,昆曲班子有很多。小師娘所在的班子不算出名,小師娘這個角色也不出名,但是緣分這個東西就是說不清楚的。有一天,張大先生的朋友請了這個班子到家里去搭臺唱堂會,張大先生也應邀前去。小師娘一亮相的時候,張大先生的眼睛就有了光亮。小師娘唱了沒幾句,張大先生就忙向朋友打聽了班主,又向班主打聽了小師娘。
木生知道父親那一代人都喜歡捧角,木生還知道父親曾經也捧過角。
聽說那個角是泰安府張家班又名的臺柱子,姓姜,人都叫她姜老板。母親也知道父親和姜老板的事,母親不管,母親說父親是她的丈夫,一輩子都是她的丈夫,別人搶不去。
張大先生也是一樣,原配是江南大戶的千金,聽人說是個明白事理的女子,一心在家相夫教子,從不管張大先生在外面的事情。后來,京城不太平了,原配妻子也就回了江南老家,張大先生就帶著小師娘來到了東原。
其實老一輩的故事,木生聽得很多了,但是這次不同,因為是小師娘的故事,木生聽得格外仔細。小師娘連名字也沒有,只有藝名?!八厍濉笔菑埓笙壬o小師娘起的名字,說很符合小師娘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