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語有言:
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
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
這句話出自于《景岳全書》卷三八,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婦人之病不好診治。一個原因是古代儒家倫理占主導地位、講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而醫生又多以男性為主,所以導致診斷非常的不便,影響診治效果。還有就是婦科病容易纏綿不休,反反復復。
而兒童得病了比婦人病更加難以診治。
診斷方面兒童在語言表達方面還不完善,很多問題表達不清楚,再小一點的兒童還不會說話,古人稱之為啞科。
兒童得病了容易哭鬧,不容易控制情緒,影響辯證。
在用藥方面,兒童臟腑嬌嫩,用藥過重容易造成臟腑受損,而用藥過輕又不容易達到治病的效果。再者,兒童吃藥也是個問題,藥的味道不可口,兒童難以下咽。
當過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吃藥那可真是好比“殺豬”一般。
時間在2019年,這是有所收獲的一年。
我家小寶寶已經一歲啦,小寶寶在全家的呵護下健康成長。2019年1月,我媳婦覺得該給寶寶斷奶了,開始讓寶寶適應吃奶粉。
斷奶后過了一個多月,有可能是因為寶寶受涼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斷奶后導致兒童免疫力下降了,寶寶感冒了。
最開始是鼻子流清鼻涕,過了一天就開始發燒了。
兒童發燒-----是所有家長的噩夢!!!
我的噩夢也開始了,孩子一發燒,孩子的媽媽,奶奶,和我本人就開始慌了,我和媳婦的班也不上了,請假在家照顧孩子。
我努力的在思考,這如何診斷,現在癥狀就是流清鼻涕,發燒,小便顏色淡黃色,還算正常,一歲兒童也說不出哪里不舒服啊,就是經常哭鬧,近期變得很粘人。
再仔細觀察發現,寶寶發燒夜晚變得嚴重一些,看看臉色有些亮紅色,好象是汗發不出來。白天沒有精神,就是一直在睡覺。
中醫遇到兒童發燒會怎么辦呢?我學了這么久中醫也沒有聽過給兒童治病的案例呀,這中醫兒科我也沒學過呀,怎么辦呢?
我反復思考著,回憶著,這時候我突然想到“中醫經典魔鬼特訓班”中,倪海夏--倪師曾經講過兒童退燒的方法---“推天河水”,這個是小兒推拿的一種方法。
推天河水:具體方法就是在兒童手臂前臂內側中間位置(手厥陰心包經),醫生用手指肚在兒童皮膚上進行反復摩擦。
推天河水主要內容如上面所說基本類似,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理論,比如“開關天河水”,男童與女童的推天河水的方法不同等理論。有心人請自行百度一下。
很多不同的理論現在還存在爭議,但是從網上看推天河水的退燒效果還是不錯的。
好吧,現學現用,我從網上查了一下具體推天河水的方法與視頻,也試著給我家寶寶用這個方法進行退燒。
中午一次,晚上一次,推了兩次。推拿前體溫38.5度,晚上再測38.6度。。。。
學點啥都不容易呀,有可能我的手法不好,也有可能我學習的不到位,方法用的不對,寶寶的發燒沒有降下來,推天河水以失敗告終。
我們向有小孩的的朋友和同事取經請教,看小孩發燒有什么方法。問了一圈,發現一個神藥“兒童布洛芬混懸液”,專門緩解發燒,優點是見效快,缺點是只能臨時退燒,不能徹底治愈。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擔心小孩發燒時間長了會留下后遺癥,燒壞小孩的腦子。我們也害怕,尤其寶寶第一次發燒,心里甚是沒底。我媳婦馬上去藥店買了藥,按照說明書給寶寶用了藥。
你還別說,“布洛芬混懸液”這藥見效還真是很快,吃完藥不到半小時,孩子就開始出汗了,汗出的很多,一小會衣服都汗濕了。再測量一下體溫36度,燒降下來了。
看,這就是科學的力量,西醫藥的力量!!!
晚上8點吃的藥,8點半也就退燒了,我終于可以安穩的睡上一覺了。
迷迷糊糊中,我看到了我家寶寶在扶著沙發在學走路,一邊走路還一邊說著什么,我心里特別高興,寶寶感冒終于好了,感謝上天,感謝科技啊。
“喂,喂,快起來,把耳溫槍拿過來,寶寶好像又有點燙了。”我媳婦把我推醒。
我一激靈的坐了起來,原來剛剛我是在做夢,看看時間是夜里3點。拿耳溫槍給寶寶測了一下體溫--39.0度,看來“布洛芬混懸液”的藥效過去了。
這次我是徹底睡不著了,根據寶寶的目前癥狀,這個就是《傷寒論》中所寫的“太陽傷寒癥”,而對應的用藥則是“麻黃湯”。
但是“麻黃湯”這服藥發汗力強,藥力迅猛,成年人都要慎重而用,兒童是萬萬用不了的。再者因新聞報道據說麻黃有毒,現在BJ的藥店也根本買不到麻黃了。
我有些懊惱,有些憤怒,我學了這么久的中醫,雖然現在有些成功的案例,但是到現在卻醫不了我的孩子,這中醫的路到底還有多長。。。。
我上網搜索,兒童發燒的解決辦法。
網上的信息非常的多,但是大多都沒啥用,尤其占主要頁面那些廣告,很多都是莆田系。
學中醫后我們不一定能包治百病,但是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我們可以從中找到我們需要的信息,辨別信息的真偽,最后達到我們治愈疾病的目的。
重要警告,如果你沒有專業知識,不要盲目相信網絡上的醫療信息,“魏則西事件”就是一個最好的警示,具體事件內容請有心者自行研究去吧。
回到兒童發燒問題,我用的也是百度搜索,篩選了很多信息。最好我發現了一個兒童神藥“小柴胡顆粒”。
前面我不止一次提過這個神藥“小柴胡顆粒”,還是兒科的用藥。
我們再分析一下我家寶寶的病情,感冒。下面有點專業了啊。。。。
1:鼻子流清鼻涕,代表有寒。
2:發燒,《傷寒論》里面的解釋是,太陽癥,會有發熱的癥狀,因為體表受寒,所以衛氣抗邪于表,因此正邪相爭而發熱(發燒)。
3:小便淡黃,小便的顏色一般可以看作是體內寒熱程度,顏色清白為寒,深黃為熱。目前看體內寒熱正常,因此加以判斷為太陽表癥。
4:《傷寒論》里的理論為六經辨證,并且認為太陽癥時間到了一定程度會傳經,傳到少陽癥,或者陽明癥,當然也有可能傳其他經,但是概率很低。
5:小柴胡顆粒為小柴胡湯的中成藥,主要治療的是少陽癥,少陽癥的特點是寒熱兼有。
6:小柴胡顆粒為和解藥劑,相對來說,藥效穩定,相對安全。
7:很多醫生都喜歡用小柴胡顆粒(也有很多醫生不喜歡用它,因為藥價太便宜了),主要因為感冒了時間短在太陽癥,小柴胡顆粒可能起不到作用,但是時間一長,太陽癥轉換為少陽癥,那么小柴胡顆粒就起作用了,相當于在半路堵截疾病,在它轉變后再治愈它。
8:感冒雖然是常見病,但是辯證也是相當復雜的,因此用小柴胡顆粒,成功概率會變高,這個是“庸醫理論”啊,但技術不高也不妨一試。
好,既然相對安全那就不妨一試。第二天早上,藥店剛剛開門我就買來一盒小柴胡顆粒。我自己先嘗了嘗藥的味道。恩,這味道還不難喝,有點微甜的味道,藥味也不是很濃。
來吧,給寶寶喝點吧。可寶寶可不認為這味道好喝,非常抗拒,擺出一副誓死不從的架勢,沒辦法了,我和我媳婦只好強行灌藥。
這殺豬似的場面就又來了,我一手按著孩子的雙腳,一手抓著她的兩個小手。我媳婦端著藥碗,一手拿著小勺來給她喂藥。寶寶奮起抗爭,誓死不從,喝到嘴里的藥再吐出來,嗷嗷亂叫。
這一碗藥撒了半碗,被寶寶又吐了多半,沒喝進去多少。倒是我和我媳婦忙的汗都下來了,心力交瘁啊。
好吧,勉強喝了一點點,到了中午,再看寶寶還是在睡覺,感覺變化不大,用耳溫槍量一下體溫,38.2度,沒有上升就是好現象。
中午,我們改變了策略,把小柴胡顆粒摻進寶寶喝的奶粉里,寶寶迷迷糊糊抱著奶瓶喝了不少,她也沒發覺味道不對。
看來給孩子喂藥還得智取,不可強攻啊。我看到網上很多家長給孩子喂藥,都用兒童酸奶瓶來包裝一下,這也是一個不錯辦法呀。
到了晚上,寶寶臉色好一些了,沒有那么紅了,再用耳溫槍量一量體溫,37.5度。好現象,寶寶體溫正在下降。
就這樣,又喝了些小柴胡顆粒,過了兩天的時間,寶寶的感冒基本就痊愈了。
這次感冒的持續時間能有六七天,兒童的病癥不好診治,這次我也體驗到了那句“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的至理名言。
但是我家這個“小兒”我是躲不掉的啊!
兒童疾病的轉變時間比成年人要快很多。但是優點也是兒童的疾病好的也很快。
中醫還有句古語叫:要想小兒安,七分飽,三分寒。
我開始以為這句話做父母的應該都知道,后來我慢慢了解到,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句話的。
實際上兒童的免疫力遠遠高于成年人,中醫說兒童為純陽之體,他們陽氣很足,這樣他們才能健康成長。
但是他們的弱點是脾胃系統發育的還不是很全面,吃多了,或者吃了壞的東西,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造成脾胃問題。
據我看的資料所知,如果兒童受涼了,或者一時沒吃飽,出現了病癥,這些病癥相對來說容易治療。但是兒童吃多了,受熱過度了,這種病癥治療起來就相當復雜,不易治愈。
再次提示,個人一點小經驗,僅供學習參考,禁止對應本書內容治病。請找專業醫生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