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自學中醫的那些年

第十九章:生死節律

自學中醫的那些年 馬醫醫 2085 2020-05-02 17:04:15

  歲末年終夜,

  婦科產房中。

  聞聽嬰兒啼,

  喜得千金芳。

  2017年對我來說是終身難忘的一年,對學習中醫來說是突破瓶頸的一年。

  2017年底我迎來了我家的大寶貝~我的女兒。本來我想為女兒起名“馬一一”,但老婆不同意。寫這篇連載時我為自己起個筆名“馬醫醫”。

  中醫可以說是草根醫學,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通過幾千年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進行觀察總結的一門藝術。

  所以學習中醫后會讓人學會觀察,會教會人思考。學中醫會改變一個人的三觀。

  我以前是個憤青,現在回看以前QQ說說,感覺自己以前傻透了,真為當時自己的智商捉急。學中醫后,對世界有了更多角度的認識,憤青情節也就自然消亡了。

  人所以生病是因為經絡不通,臟腑不暢。憤青之所以憤怒是因為思想角度單一,思路不通。

  說說我的女兒,我對女兒的成長的觀察,中醫教會我的觀察。

  女兒出生時六斤多,不算很重,但身體健康。

  剛剛出生的嬰兒,視物不清,聽力有限,體溫調節能力有限。

  幾個月后,嬰兒可以轉頭,手臂可以抬起。半年后嬰兒脖子可抬起,手慢慢可以抓握。隨時間增長,嬰兒可以坐起來,能看到爸爸媽媽,可以聽懂一些語言。

  一年后嬰兒可以站立,抓握能力變強,可以說出一些簡單的字詞,然后可以慢慢行走。嬰兒繼續成長,從走到跑。語言從單個字詞到短語,手從抓握到靈活用手。

  再繼續成長,嬰兒長成兒童,身體變的強壯一些,慢慢的思維越來越清楚,手眼協調能力越來越強。

  觀察了這么久,我想到這不就是人的成長過程嗎?但是我從成長過程就想到了人的衰老過程。

  人開始衰老,體力先開始下降,皮膚開始松弛。隨著時間增長體力繼續下降,手眼協調能力下降。從可以快速奔跑變得無力奔跑。再往后開始走路吃力,繼續到杵拐杖。然后是坐輪椅不能走路了。體力繼續下降到僅僅能坐立,然后只能臥床,最后人連抬頭都困難。

  其他方面眼睛開始模糊,聽力下降,到思維糊涂,然后就是意識模糊。

  直到人最后死亡,這就是一個循環。從嬰兒的肢體功能一點點的是怎么長大的,到人的衰老過程就是怎么一點點衰退的,直到最后的死亡。

  這僅僅是我學中醫后的一點點觀察。我們再看中醫四大經典中的《黃內內經》,里面很清楚的說明了人從生到死的規律。

  其中《黃帝內經》中講到,《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素問·上古天真

  論》:“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生子。”

  在自然環境下,這指的是女子7歲(男子8歲)換牙,開始第一次快速生長,女子14歲來月經,是第二次發育期。男子16歲開始腎氣盛,性功能完善,也是第二次發育。

  而衰老期女子七七四十九歲月經停止,男子七八五十六歲男性功能衰退。

  首先這些數字是在自然環境下的一個平均數字,隨著人與自然環境的改變(現代人有空調暖氣,離自然越來越遠。),這些數字會有所變化,但平均值依然準確。

  《黃帝內經》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一部醫學著作,我們的祖先在當時就已經精確的總結了人的生老病死的規律。不僅總結了人的規律,還總結了天地人,自然氣候的規律,自然與人的規律。

  由此看來我們的祖先怎么能不讓人敬佩。我們的文化,我們的中醫文化何其強大。

  有人說《易經》是人類世界的一段非法代碼,因為它過于窺視世界的規律。而中醫是《易經》降維版,下降了一個層次。

  一個經驗豐富的中醫可以根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來得知病癥的起因,判斷病癥的發展,并預知病癥的治愈時間,當然也可以預知病人的死亡時間。有些情況下可以準確到小時。

  這聽起來有點神叨叨,和算命的有點像。確實,經驗豐富的中醫,有辨別健康,預知生死的能力。

  這是怎么做到的呢?《傷寒論》里對病癥有預解時的內容,就是說哪些病癥在規定的時間可以治愈。

  《傷寒論》的預解時,因太陽病的病機為陽氣被風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時這段陽氣最旺的時間,人得天氣之助,則正氣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即15-21時之間;

  陽明病,熱盛邪實之證,故于陽氣衰減之時可能病邪欲解。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即3-9時之間;

  提示邪結少陽不得舒發之證,于一日陽氣升發之時,邪有發越得解的可能。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即21-01時之間;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即23-05時之間;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即1-7時之間。

  三陰之為病,陽衰陰盛之證。故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稍后,即陽生、陽長之時,有病邪得解之機。

  中醫的知識中還有日節律,七日節律,四季節律,年節律,60年節律的總結。

  中醫經絡學有子午流注法,十二經在一天不同時段下的運行規律。

  中醫根據病癥的屬性,來結合季節的屬性,再加入一天時間的規律就可以得出病癥的走向,從而判斷出治愈或死亡的時間。

  看過一段訪談節目,一名老中醫樊正倫曾解釋中西醫的區別說:

  中醫是一門時間醫學,它研究的是昨天發了什么,今天發生了什么,明天將要發生什么。

  西醫事一門微觀醫學,比如手疼,它會研究手的構造,神經,血管,骨骼,細胞,蛋白質等等。

  好吧,講的有點深了,中醫并不是一個直觀的醫學。中國人選西瓜喜歡敲敲,聽聽聲音。外國人很不理解,這能聽出啥來,因此他們寫到,“不要敲了,西瓜不會回答。”

  中醫就像敲西瓜,通過外在的表現來判斷人體內部癥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县| 龙南县| 剑川县| 咸丰县| 天峨县| 和龙市| 大竹县| 山东省| 灵台县| 蓬溪县| 枝江市| 永德县| 荆州市| 双城市| 五莲县| 杭锦旗| 琼结县| 小金县| 乌海市| 开江县| 苍溪县| 琼海市| 阜康市| 莫力| 黔南| 宿迁市| 建阳市| 张家界市| 白水县| 安泽县| 迁西县| 河北区| 通辽市| 文山县| 芜湖市| 玉田县| 长寿区| 伊吾县| 雅江县| 海宁市|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