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11月,持續發酵的克里特島起義,導致希臘與奧斯曼兩國關系的緊張,引起了各國的關注。
11月3日,君士坦丁和喬治國王一起,在憲法廣場皇宮,接見了前來打探情況的英國外交大臣,索爾茲伯里侯爵。
索爾茲伯里侯爵,一副典型的英國紳士的打扮,帶著一頂圓禮帽,身上穿著黑色的呢絨大衣,左手持文明棍。
雙方見面落座后,索爾茲伯里侯爵開門見山說道:“看在上帝的份上,整個歐洲沐浴在難得的和平時光中”
西歐自從1871年普法戰爭后,一直沒有發生什么大的戰事。
“國王陛下,王儲殿下,希臘和奧斯曼兩國,由于克里特島的起義,正處于戰爭邊緣”
“希臘的報紙對奧斯曼土耳其的輿論攻擊愈演愈烈,你們是已經打定了注意,和奧斯曼進行戰爭么”
戰爭的前奏,一般都是對敵國鋪天蓋地輿論,以便調動民眾的積極性。
希臘國內的報紙內容根本騙不了人,只要到路邊買一張,上面關于奧斯曼的新聞讓人觸目驚心。
“大英帝國對于東地中海的局勢平穩,表示關切”
先是意大利和埃塞俄比亞爆發了戰爭,如今兩者正在紅海南岸激戰,此時歐洲也爆發戰爭,恐怕會引起歐洲局勢的連鎖反應。
歐洲國家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牽一發動全身,彼此之間有各種的盟友關系。
尤其是奧斯曼土耳其這樣的大國,無論是戰敗還是獲勝,對于歐洲其他國家來說,都是一場麻煩。
英國是不愿意看到此時希臘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戰爭的。
喬治國王和君士坦丁對視了一眼,回應道:“大臣閣下,您應該知道,這兩年來,希臘商人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商業活動,一直受到抵制,奧斯曼帝國的卑劣行為,導致希臘商人損失慘重”
索爾茲伯里聞言不動聲色,沉默了片刻,道:“如果只是經濟方面的問題,我可以代表英國政府,馬上前往君士坦丁堡進行斡旋,盡量說服哈米德二世,讓他停止敵視希臘商品的行為”
“只要希臘保證不干涉克里特島的形勢”
這位大英帝國的外交大臣,看來對于勸說哈米德二世取消貿易歧視很有信心,或者說是對大英帝國的威望有自信。
思考片刻,君士坦丁道:“如今希臘民眾群情激憤,閣下,您的時間不會太長”
索爾茲伯里對于這么一個籠統的回答,感到不滿,但又沒有太好的辦法,心里不由得一沉,看來進行斡旋以阻止戰爭的可能比較渺茫。
送別了英國外交大臣后,皇宮花園中,喬治國王向君士坦丁問道:“君士坦丁,你覺得這位侯爵閣下的建議怎么樣?”
“沒有什么可操作性,如今希臘已經沒有更好地選擇了,克里特島民眾發出的聲明,在希臘已經是眾人皆知,誰敢拒絕?”君士坦丁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而且,英國人也不值得信任,指不定英國人從奧斯曼那里得到什么好處,轉手就把希臘賣了”
英國人這么一根歐洲攪屎棍,每次都能從歐洲國家的混亂中獲得好處,君士坦丁哪里可能把希望放到他們身上。
事情發展到如今,無論是奧斯曼,還是希臘,都已經有所覺悟了,緊鑼密鼓地作著準備,這個時候聽信英國人的,停下動作,萬一英國人調停失敗了,那希臘豈不是被動了?
奧斯曼那么大的體量,戰前準備時間越久,占據的優勢就越大。
想到這里,君士坦丁對喬治國王說道:“如今最好是做萬全的準備,這是最優選擇”
········
非洲,剛果馬塔迪港。
作為剛果與大西洋聯系的唯一通道,剛果河下游的馬塔迪是剛果最重要的港口。
雖然是一個內河港口,馬塔迪卻可以直通大西洋。
寬闊的河面上,水霧彌漫,隱約可以看到,幾十艘輪船正有序地輪流裝載貨物。
靠港的數艘輪船一側,在希臘軍官的指揮下,土著士兵排成一字長隊,通過木板登上輪船。
一旁的遮陽棚下,希臘在剛果殖民地的一眾高官,正在等待啟程的消息。
班寧,剛果殖民地的總督,看著身邊躊躇滿志的同僚,君士坦丁王儲的心腹,布魯特。
自柏林會議得到剛果殖民地,布魯特就被君士坦丁派來非洲訓練土著士兵,已經是十多年的時間了。
在這十多年的時間里,布魯特按照君士坦丁的命令,在非洲依靠希臘軍官,黑人士兵的模式,拉起了一支五萬人左右的土著士兵武裝。
如今在得到君士坦丁的命令后,終于要帶領這只軍隊返回希臘。
“布魯特,恭喜你,如今帶著這么一支武裝軍隊,回到希臘,你在軍隊中的地位,君士坦丁王儲的扶持下,前程遠大呀”班寧羨慕地看著布魯特祝賀道。
作為從斯坦利開拓剛果殖民地時,就來到剛果的班寧,滯留非洲的時間,比布魯特還要長。
兩人身旁的一身白色海軍服,顯得意氣風發的康托里奧蒂斯上校朗聲道:“總督閣下,我們要出發了”
作為希臘海軍不多的高級海軍軍官,在兩艘艾絲美拉達級巡洋艦交付并被派往剛果河口駐扎后,這位希臘海軍軍官就時常被派遣到剛果河口來熟悉戰艦的指揮。
只見一個士兵快速向三人所在的位置跑來,大聲道:“報告,一共41000名士兵,已經登船完畢”
這次君士坦丁一共抽調了4萬左右的土著士兵,剛果依然留有近萬名士兵,以備突發事件應急所用。
道別后,康托里奧蒂斯一馬當前,登上正靠在碼頭上的“剛果號”上(兩艘艾絲美拉達級巡洋艦,一艘被命名為剛果號,一艘班寧號)。
兩艘軍艦與三艘驅逐艦上,桅桿上懸掛著希臘海軍的標志-船錨十字架交叉旗,艦員們一字排開,站在船舷面向港口的一側,腦后的藍飄帶隨風飛舞,軍艦緩緩開動,告別了近兩年來的駐扎地-馬塔迪港。
河面上等候的幾十艘噸位全在兩千噸以上的輪船,看到軍艦離崗后,一起鳴響汽笛,煙囪中黑煙滾滾,港口中頓時響聲大作。
浩浩蕩蕩的艦隊,正式拔錨起航,前往希臘。
岸上的班寧,看著漸漸遠去的艦隊,心中激蕩,百感交集,遠赴蠻荒非洲,十多年的心血,如今終于派上了用處。
想到此處,眼睛濕潤的班寧,喃喃道:“祝你們好運,祝希臘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