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豐十四年春。
天還未亮,禮部侍郎府。
嚴震在自家夫人的伺候下,穿好官服,整理衣冠,望著銅鏡中的自己,兩鬢有些灰白,年輕不復。
“夫人,松兒怎么樣了?”
一說起嚴松,嚴夫人有怨氣了,道:“老爺,松兒本就突逢大變,斷了一臂,前日你怎可下那般重手,到現在,松兒還在床上躺著呢?”
“躺著也好,省得他盡給我惹事...”
嚴震想起前日之事,越想越氣,自己怎么就生出這么個蠢兒子,竟然瞞著自己,偷偷讓人在圣院的統測名單上添了五皇子的名字,還令人在統測的端硯上動手腳。
他也不動動腦子想想,五皇子入圣院只有一個多月,這次的統測名單上出現五皇子的名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貓膩。
而且端硯上動手腳,這種手段虧他想得出來。
經此一事,自己勞心勞力,安插進圣院的探子暴露了,本想獻給殿下邀功,因為他的愚蠢,全毀了。
沒打斷他的腿,算是輕的了。
只是,這圣院的反應,讓嚴震有些猜不透。
五皇子作弊,拒不認錯,還以三品之境的實力,在圣院動手,被關入靜室,圣院學生聚眾請命......
這一系列的事,擺明了是將圣院往風口浪尖上推。
圣院雖獨立于朝廷之外,但還是受圣上、皇后管轄。
“松兒,畢竟年紀還小,年少輕狂,老爺你就多擔待,等松兒長大,懂事了,那時候,老爺該享清福了...”
“行了,我上朝去了!”
嚴震不愿再提這糟心的事,都二十幾歲了,一點長進也沒有,若非嚴松是他獨子,他早就把其打發回老家了。
出了府門的嚴震,坐上馬車,朝皇城午門駛去,途中經過一個小攤,買了塊饃,填了填肚子。
當今圣上登基,承襲舊制,七天上一次早朝,后圣上閉關,朝政交由明妃娘娘打理,這早朝變成了一月一次,月初上朝。
到了朱雀街,離午門還有一大段距離,嚴震下了馬車,徒步而行。
路上,到是見到一些小官,不怎么熟悉。
“喲,這不是嚴大人嗎?令郎的傷勢如何,是否如獨臂大俠楊杰一般,改練左手劍...”
說話的是一位年紀與嚴震相仿的男子,身子偏瘦,蓄起了山羊胡,一雙羊眼露出戲謔的目光,望著嚴震,笑道。
“哼!”
冷哼一聲,嚴震懶得搭理,拂袖而去。
此人名為付立德,官居工部侍郎,隸屬二皇子康宥門下,與嚴震一直不對付。
付立德見嚴震沒有搭話,頓覺無趣,只是那嘴角的笑意,表明他的心情還不錯。
午門前,來了不少人,兩兩成群,獨自蜷縮在一角的也不少見。
嚴震找到自己位置,閉目養神了起來。
不久,官員們騷動了起來。
嚴震回頭一看,卻是兩位皇子到了。
兩架帶有皇族標記的豪華馬車,并駕齊驅,緩緩駛來,馬蹄踏在地面上,蹬蹬的聲音,在安靜的午門前,格外清晰。
兩位皇子在車夫的攙扶下,下了車。
一位著淡紅皮弁服,皮弁七縫,上繡三爪飛龍祥云紋,束以鑲珠銀絲白腰帶,頭戴配珠七梁冠,面容俊朗,是為二皇子康宥,被封為進武侯。
另一位容貌與明妃有幾分相似,一雙桃花三白眼,鼻梁堅挺,棱角分明,穿一身暗紅皮弁服,樣式與康宥一樣,除了顏色不同外,就是配的腰帶鑲玉,頭上的七梁冠無珠。
三皇子康業小兩歲,其爵位比不得康宥,被封為平毅侯。
雖同為侯爺,可二人的地位卻有著不小差距。
珠玉珠玉,珠在玉前。
加珠的侯爵,再進一步就是郡王。
郡王已到了皇子獲封的最高爵位。
按照慣例,封了郡王,也就絕了入主東宮的機會。
待新帝登基,賜封眾臣,郡王便會升遷為親王。
兩位皇子來了,那些個投靠于皇子門下的官員坐不住了,紛紛來拜見。
嚴震也在其列。
“見過殿下!”
投靠在康業門下的,有文有武,可過來拜見的只有四五品小官,嚴震已是矮個子里拔高個了。
五品以下是沒有資格參與早朝。
一群穿深藍衣服的,圍著穿紅衣的,在午門前分外顯眼。
“嚴侍郎,本候正有要事找你...”
康業讓前來拜見的官員散開,唯獨留下了嚴震。
“殿下,有何事要交代微臣,盡管吩咐...”
康業掃過一眼四周,四下無人,隨即招招手,嚴震附耳過來。
“此次朝會,勢必會議論圣院之事,昨日,圣院遣人奉上文書,請求圣上徹查康延舞弊一案,圣院乃教書育人之地,禮部必有一人任陪審...”
“我與聽從相商量過,推舉你為陪審...”
“你應該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不要因為私事而誤了我的大事...”康業拍了拍嚴震肩膀,特意提了一句。
“微臣明白!”
嚴震躬身應道。
同一時間,康宥也在交代刑部侍郎燕呈詠。
無論是康宥,還是康業,都很清楚,圣院請朝廷徹查舞弊一案,目的并不單純。
但他們舍不得圣院這塊肥肉。
這次是個機會,明里暗里,將他們的人送進圣院。
好一個陽謀!
知道一些內情的嚴震,眼中精芒一閃,而后笑了,回到了自己位置。
之后,陸陸續續有官員到來,其中就包括五部尚書、大理寺卿、衛將軍等一干文武。
兵部尚書由大司馬忠勇侯白渠兼任。
自圣上閉關,大司馬、左右兩位丞相以及兩位從相,獲準隨時入宮之權,參與朝政,所以上早朝的時候,在午門外,一般是見不到這幾位文臣、武臣之首。
兩位皇子也有隨時入宮之權,只是他們是為了覲見母妃。
為了避嫌,兩位皇子是不會晚上進宮。
咚!咚!咚!
隨著門城樓上的鼓聲響起,文武百官忙排好了隊伍。
隊伍中,誠意伯鳳令儀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統領著兵部。
卯時一至,鐘鳴聲起,宮門一開。
文武百官從左右掖門有序入城,到了廣場整隊,以官位品級依次列好,文武分開,兩位皇子位于武臣前列,涇渭分明。
凈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
進了殿,一眼就能看到空懸的帝位與后位,帝位在中間,后位左側偏下。
明妃坐于帝位右側,位置要比后位低,她并非皇后,能入太極殿參政,已是圣上恩賜。
明妃之下,左右各坐著兩人,分別是大司馬白渠,安王康瞻,左丞相傅衡,右丞相尹無念。
左右兩位丞相身后,聽闌、文彥倬兩位從相佇立著。
若圣上高坐帝位,無圣上賜座,白渠等人自然不敢坐著,可上面坐著的人是明妃。
圣上閉關前,朝政雖交予明妃打理,但那只是小事,大事還得需要幾人點頭。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一位鴻臚寺屬官側旁而出,喊了一聲。
“臣,有事啟奏!”
一位御史出列,躬身說道:“臣彈劾圣院有失圣上重托,五皇子作弊之事,致使圣院學生聚于錄事處,擾亂教學,百姓議論紛紛,暗指圣上包庇,有損圣院圣地之名,更有損圣上仁德...”
“此事,本宮已知曉,昨日圣院送來文書,請求徹查五皇子舞弊一案,今早,本宮與四位相爺、大司馬、安王商定,以大理寺為主審,刑部、禮部、京都府、宗正寺協同,前往圣院調查,諸位可有異議...”
“臣等無議!”
“既然無異議,刑部、禮部朝會之后,將陪審人員名單呈上來了...”
說著,明妃瞥了一眼康瞻。
無事不登三寶殿。
安王康瞻代表宗正寺,作為陪審,真的只是三王爺的意思嗎?
康宥、康業二人以為這人選要在朝會上議議,沒想到直接定下來了,到省了他們一番唇舌。
刑部尚書、禮部尚書早已各自投了二人門下,刑部、禮部成了二人自留地,這陪審人員還不是由二人說了算。
大理寺卿,京都府尹保持中立,宗正寺二人又插不上手。
或許考慮到了這一點,明妃等人才沒想著在朝會上議論。
之后,有人稟報云州蜀河鬧蟲災之事,開倉賑災,免除一年賦稅...在朝的幾位迅速做出了決定。
有人告老還鄉...
有人辭官守孝...
有人累功升遷...
等等。
時間悄無聲息地過去,不知不覺已至巳時一刻,隨著一聲退朝,朝會就此結束,百官退去。
回到王府的康瞻,嘴角流露出笑意,逗弄著籠中云雀。
“王爺今天似乎很高興...”
從退朝之后,鐵面發現王爺臉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
“王爺說的是亡斧疑鄰的故事...”鐵面思索了片刻,道。
“宮里的那位,就有這種多疑的毛病,說到底還是麻雀飛上了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