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孫隼的密談并不愉快,甚至還有些讓李煜感到煩躁。
這個司馬懿在搞什么鬼?竟然還有秘密瞞著我?
雖然很確切的相信司馬懿不會叛變,但李煜的心里其實還是很不爽的。
畢竟歷史上的司馬懿他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
“憲英。”
李煜獨自一人坐在飯桌前,用筷子不停戳著自己面前的一塊吃剩下的饅頭。
“我在,公子。”
辛憲英應了一聲,提著一只食盒走到李煜身邊,從中取出一碗乳白色的湯汁和一把銀湯匙。
“公子,這是廚房剛熬的豆腐鱈魚湯,你嘗嘗吧。”
辛憲英先是用銀湯匙舀起一小湯匙,見沒有什么異常之后,喂入了自己口中。
一秒……
兩秒……
三秒……
一分鐘過后,辛憲英感覺自己身體沒有什么異常,才從食盒中又拿出一支白瓷湯匙,連同著手中的豆腐鱈魚湯,遞給李煜。
“公子是在為司馬先生的事情發愁嗎?”
李煜品了一口豆腐鱈魚湯,點點頭。
“好喝。”
隨機將碗放到桌子上,回頭看向辛憲英,問道:“關于剛才孫隼說的話,你怎么看?”
辛憲英:“公子心里不是已經有了答案嗎?”
李煜:“我并不司馬懿的忠心,只是他接觸林氏既沒有和我進行請示,今天下午在會議上他也沒有做匯報,我這心里,確實是有點慌。”
辛憲英沒有接話,只是在一旁靜靜的站著。
她是個才女,但也僅僅是個才女。這種主子與主子的心腹謀臣之間事情,她實在是不知道能說些什么。
司馬懿這個人,她所知道的也僅僅限于很有才能四個字。
……
……
第二日晌午,李煜吃過飯之后,還是對昨晚的事怎么想怎么不舒服。
“憲英。”
“公子有何吩咐?”
“去派人把沈萬三請過來。”
“是,公子。”
辛憲英剛剛離去不足一刻鐘,便又去而復返。跟在她身后的,正是面色鐵青滿頭大汗的沈萬三。
“公子,我剛剛才出門,便在門口遇見沈萬三先生了。”
李煜頷首,吩咐道:“去沏壺茶來。”
“等等!”
李煜話剛出口便被沈萬三打斷了。
沈萬三從袖中掏出一封沾有一個血手印的絹布,轉交給了辛憲英。
“主公……北拓郡李氏分家,被北魯到巡查使錢慕查出私販軍馬、賄賂官員,被判滿門抄斬,家產充公。”
“什么?!!!”
李煜的巴掌狠狠地拍在桌子上,牙關咬緊,眼中有怒火中燒。
這份怒火不是因為李氏分家被滿門抄斬,畢竟雖然名義上是一家人,但實際上李煜對這個“家”,這群“家人”著實沒有什么認同感。
小說中那些一穿越為古代公子哥,身邊必有一位忠心耿耿的侍從的情況卻是出現了,但…哪怕是侍奉原身十幾年的女婢,李煜仍然信不過。
這也是為什么李煜貴為李氏家主,貼身侍候的也僅僅只有辛憲英一個人。在沒有召喚到辛憲英之前,李煜的任何事情都是親力親為的。
在這期間,李煜也養成了吃飯之前先用銀針或者銀湯匙試毒的習慣。
言歸正傳,李煜憤怒的點不在李氏分家被滅門上,而是在于李氏分家竟然被滅門上。
這是那什么北魯道巡查使對他的挑釁?還是對他的警告?
“這是怎么回事?事先怎么沒有一點征兆?”
李煜板著臉,沉聲問道。
他不相信錢慕會毫無征兆查辦李氏,更不相信像趙若英那種算計到骨子里的人會允許錢慕去動一個世家大族。
這件事中間……
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讓趙若英下了狠心。
沈萬三搖搖頭:“這件事情確實是毫無征兆,仿佛就是臨時決定的一樣。不過…昨天入夜北拓郡司馬蒼溟去郡守府見了趙若英,至于交談了一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蒼溟晚上去見了趙若英…我認為問題一定出在這里面。”
沈萬三試探著問道:“主公…要不…請司馬先生和荀令君過來吧。”
李煜點點頭,剛要說讓沈萬三去請司馬懿過來,但腦中兀的閃過孫隼的話,把剛要出口的話又憋了回去。
“好的,派人去把荀令君請過來。”
李煜說完,拿起桌上的帶有血印的絹布,蓋在臉上,閉目沉思。
兩位頂尖謀士,長達半年時間的精心謀劃,若是功虧一簣……
可就是太冤了。
——————————————————
本章1.5k,嗯,說了要和大家請假的,更1.5k應該算我仗義吧,然后下面是本書須知。
——————————————————
京官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榮譽職務);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榮譽職務);
中書省【掌機要,發詔書】:右相(1),中書侍郎(2),中書舍人(7)
門下省【侍人機構】:侍中(2)
尚書省【掌六部,九寺】:左相(1),左仆射(1),右仆射(1)
吏部:吏部司【文官任免】,司封司【調動】,司勛司【升降】,考功司【考科】(尚書一人,侍郎二人)
(頭司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戶部:戶部司【田賦】,度支司【俸祿關稅】,金部司【厘金】,倉部司【公債】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巡官二人)
(頭司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禮部:禮部司【禮儀】,祠部司【祭祀】,膳部司【膳食】,主客司【貢舉】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
(頭司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兵部:兵曹司【武官任選】,職方司【兵籍】,駕部司【軍令】,庫部司【軍令】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
(頭司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刑部:刑部司【律法制定】,都官司【罪奴籍】,比部司【收稅】,司門司【關門出入】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
(頭司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五人,令史若干)
工部:司平司【建設】,司田司【屯田】,司水司【河流】,司虞司【山川林澤】
(尚書一人,侍郎二人)
(頭司一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五人)
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兼膳食
太仆寺:掌馬畜畜牧
太常寺:掌宗廟
宗正寺:掌天子宗族
大理寺:掌邢獄審理
衛尉寺:掌京都軍權
鴻臚寺:掌禮儀
司農寺:掌糧儲
太府寺:掌宮廷貿易
(卿一人,少卿二人,丞二人,主薄五人)
一臺:御史臺(監察)【御史大夫】
五署:國子監(上課)、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循舊制,與六部分工);
散官:(榮譽職務)。地方官制
虛設(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