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心理學的產生、含義、研究對象
2、心理學流派
3、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第一節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產生及含義
產生:
@1:希臘亞里士多德《論靈魂》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心理現象的著作;
@2: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研究————標志著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正式誕生,馮特因此被稱為“心理學之父”“科學心理學創始人”;
關鍵詞:《論靈魂》、亞里士多德、1879年、馮特、德國、萊比錫大學、心理學實驗室、心理學之父、科學心理學創始人
含義:
@1: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1—1:廣義的心理學:研究對象包括個體心理、團體心理和動物心理;
@1—2:狹義的心理學:研究對象主要是個體心理,包括認知過程,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等部分。
@2:心理學是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2—1,心理學的地位1:是一門基礎理論學科;
@2—2:心理學的地位2:是一門運用學科。
關鍵詞: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科學、廣義、個體、團體、社會、動物、狹義、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中間科學、邊緣科學、基礎理論學科、運用學科
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現象,也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且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點明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般認為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點明心理現象包括的范圍】
@1:心理過程:心理過程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動態過程,是人腦對客觀現象的反應過程。
@1—1:心理過程包括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等三個方面。
@1—2:同時,人的各種心理活動,都伴隨著注意這種心理狀態。
總結:心理過程是動態的,是人腦對客觀的反映,認知、情緒情感和意志等都伴隨著注意這種心理狀態。
@2:個性心理:個性心理是指表現在一個人身上比較穩定的心理特性的綜合,是一個人總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穩定的差異特征。
@2—1:個性心理主要表現在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兩個方面。
心理過程與個性心理的關系:個性心理是在心理過程中形成的;已經形成的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又制約著心理過程的進行。
關鍵詞:動物的心理現象,人的心理現象、心理過程、個性心理、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意志過程、注意這種心理狀態、個性心理傾向性、個性心理特征、形成、制約
三、心理學流派
@1:構造主義心理學:
人物:
馮特【奠基人】
鐵欽納【在美國創立】
地位:第一個將心理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的流派
主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意識經驗,并把經驗分為感覺、意識和激情狀態三種基本元素
研究方法:重視內省法,主張內省法與實驗法結合起來
@2:機能主義心理學(19世紀末20世紀初):
人物:
詹姆士【創始人】
杜威、安吉爾【代表人物】
主張:研究意識,認為意識是一個持續不斷、川流不息的過程,不把意識看成是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
相對立:與構造主義心理學流派相對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
@3:行為主義心理學:
人物:華生(標志)
標志:華生的《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
代表人物:斯金納、班杜拉
主張:研究行為,采用實驗法
反對:反對意識研究;反對內省
地位:西方心理學史上,心理學的“第一勢力”
@4:格式塔心理學(也稱完形心理學):
人物:韋特海默【1912年,德國心理學家】
發表:《關于運動知覺的實驗》———格式塔心理學創立的標志
創始人還包括:苛勒和考夫卡
主張: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
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
強調:人的每一種經驗都是一個整體,不能簡單地用組成部分來說明
@5:精神分析心理學:
人物:佛羅伊德(奧地利)
代表人物:榮格、阿德勒
主張:重視對異常行為的分析和無意識的研究
主張認為:人類的一切個體和社會行為,都跟源于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欲的沖動。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現在正常和異常的行為中。
地位:精神分析心理學是心理學的“第二勢力”
@6:人本主義心理學(20世紀60年代):
代表人物:馬斯洛、羅杰斯
地位: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主張:心理學應以正常人為研究對象,人的本質特性,研究人的尊嚴、價值、欲望、情感、生命意義及創造力和自我實現
研究目的:了解人性,發展人的潛能,從而促進人的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的顯著特點:強調研究整體的人、健康的人、出類拔萃的人,以及本性、潛能、價值和經驗
@7:認知主義心理學:
標志人物及作品:
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爾《認知心理學》
代表人物:皮亞杰(瑞士)
地位:現代認知主義心理學也稱信息加工心理學
主張:把人的心理活動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統,由感官搜集信息,經過分析、存儲、轉換加以利用。
第二節心理的實質
一、心理是腦的機能
腦的地位:
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
正常發育的大腦為心理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腦是物質發展的最高產物。
神經系統的地位:
神經系統是心理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人的心理活動都要通過神經系統來實現。
總: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以活動的形式存在的。
@1:神經系統的結構:
@1—1:神經元(神經細胞)
構成:細胞體(胞體)、樹突、軸突
地位: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作用:接受和傳遞信息
神經元的分類: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聯絡神經元(中間神經元)
@1—2:神經系統
構成:腦和脊髓
腦:大腦、腦干、間腦、小腦、邊緣系統
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位于脊髓管內
低級中樞:大腦皮層以下的部位,包括脊髓、延髓、腦橋、中腦、間腦、小腦及皮質下神經節等,它們都受高級中樞的支配。
各神經系統的地位:
脊髓是神經系統的最低部位;
延髓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被稱為“生命中樞”;
腦干:由延髓、腦橋和中腦共同構成。
高級中樞:大腦———分左右半球
左半球:負責身體右邊,抽象邏輯和語言中樞
右半球:負責身體的左邊,負責形象思維和高度空間知覺,情緒,音樂和藝術等
地位: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的“司令部”
周圍神經系統:
構成:12對腦神經,31對脊神經和自主神經組成
功能:把各感覺器官的神經沖動(信息)傳給中樞神經系統,再把中樞神經系統后神經沖動(信息)傳遞給有關的組織器官。
地位:周圍神經系統是構成人體的“通訊網絡”
@2:神經系統的活動方式:
反射———是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形式,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對體內外刺激產生有規律的應答活動。
反射:無條件反射【先天】,條件反射(又稱信號反射【后天】)
反射的生理結構:反射弧
反射弧的構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穿出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二、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映
@1:客觀現實決定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活動,就其產生方式來說,是客觀事物引起人腦反射的活動;就其內容來說,是作用于人腦的客觀現實的反映。
@2: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映象。
人的心理是客觀的又是主觀的,它是在具體的個體頭腦中進行的。人的知識經驗、需要、愿望以及個性特征不同,因而對客觀現實反映也不同,人的心理是客觀現實的主觀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