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尚炳在算計少林,而少林這邊并沒有再繼續江湖恩怨。
因為隨著朱尚炳的腳步,北平的燕王接著拜山了。
為此,少林的僧人們再次來了一次迎接儀式。
只是燕王的儀式,就沒有迎接朱尚炳時隆重,也沒有那樣人多了。
北平的燕王,與西安的秦王雖然都是大明的秦王,然而縣官不如現管。
誰讓來少林的江湖豪杰大都出自秦王封地!
朱尚炳的秦王府那不是一般大,以后世的地圖看,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一大明的領土。
是的,沒有一點錯,也沒有搞錯分毫。
朱尚炳的秦王封地到底有多大呢!
以后世的地圖解釋,那就是五六個省的面積。
陜西,青海,甘肅,內蒙,新疆,西藏,還有河南的一部分。
夠大吧!
秦王府能雄霸西北,稱北方霸主那是一點也不夸張。
自上次朱尚炳北伐瓦剌勝利后,朱尚炳的領地已經靠近俄羅斯的烏拉爾山脈了。
孛兒只斤家族,被朱尚炳趕回了瓦剌的大本營葉尼塞河上游。
葉尼塞河是什么地方?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之一。
由此可以預見,如此大面積的秦王封地中,江湖門派自然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而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江湖中人為何會給朱尚炳面子,以及少林的高僧為什么會容忍朱尚炳。
那便要從二十年前的故事說起。
二十年前,朱尚炳的父王朱樉封王后,在強勢的秦王妃趙敏的輔助下,秦王府封地的一切勢力都不得不對秦王低頭,并對秦王府馬首是瞻。
不低頭不行??!
趙敏這位秦王妃的手段,足以讓聞者驚心,見著流淚。
無論是當年昆侖劍派,有著劍圣稱號的西門町,還是玉女閣有著神女稱號的上官云珠,以及少林這座武林至尊,都不得不對秦王府唯命是從。
畢竟,武功再高又如何?
面對千軍萬馬,也只能仰天長嘆,吾命休矣。
“貧僧拜見燕王千歲。”
少林的山門處,方丈一臉春風如同見到親人一般笑著對朱棣行禮。
“各位大師免禮,本王討擾了?!?p> 朱棣同樣和藹客氣,一點也不服剛才山下的王霸之氣。
“燕王請。”
方丈強的笑臉很快消失。
他不在與朱棣寒暄,急忙邀請朱棣入內。
為什么呢?
因為執事堂的師弟,正在不遠處給方丈拼命使眼色。
朱棣何許人?
他如何看不懂方丈的急迫。
“方丈可是有急事?”
朱棣關切的問道。
方丈對朱棣報以歉意,說道:“千歲,貧僧失禮了?!?p> “廣圓師弟,由你為千歲引路?!?p> 方丈對朱棣告罪后,匆忙的離開。
朱棣見到已經顯得十分慌張的方丈,不由驚嘆。
“這真是少林方丈?”
“先生,你去看看有沒有本王能幫忙的。”
朱棣這是對著身后的姚廣孝道。
姚廣孝點點頭,隨即對少林的高僧們告罪,要跟上方丈的腳步。
只是,廣圓大和尚攔住了姚廣孝的去路。
“阿彌陀佛,貧僧謝過千歲關懷,然則少林內部之事,還請千歲容少林自我處理?!?p> 朱棣一聽,不由一笑。
“是本王越俎代庖了,失禮失禮?!?p> “千歲請?!?p> “請?!?p> 姚廣孝郁悶了,他好歹也是燕王首席謀士,這少林也太目中無人了吧!
自己與當年的小僧相比,可是云泥之別了。
“咳咳?!?p> 姚廣孝郁悶后,咳嗽兩聲。
然而,姚廣孝的咳嗽無人理會。
人群甚至越走越遠了。
“大王稍等?!?p> 不由的,姚廣孝只能出聲呼喊朱棣,試圖提醒大家,他的存在。
朱棣一聽,一看,頓時明了。
心中暗自責怪自己,怎么忘了把首席謀士介紹給少林的高僧們。
“本王為給位大師介紹一番,這位是出自天界寺的道衍大師?!?p> 朱棣好心的為姚廣孝抬身份。
卻不想,少林的大和尚們一聽天界寺,看向姚廣孝的目光滿是敵意。
因為他們心中都有共同的念頭。
密宗剛剛欺負上門,凈土宗是不甘人下嗎?
大和尚們的眼光把姚廣孝嚇了一跳,同時,也把朱棣弄得不知所措。
無奈,朱棣出聲打斷和尚們的目光交戰。
“大師請前面帶路。”
“千歲請?!?p> “請?!?p> 姚廣孝在佛門的輩分,是道字輩,是朱棣身邊的大和尚們的晚輩。
這些和尚,都是廣字輩,是姚廣孝的師叔,自然不會鳥他。
而且姚廣孝出自天界寺,天界寺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管理天下僧尼的辦事處。
少林是什么地方?
佛門正宗,圣地。
兩者之間暗中是矛盾重重。
當然,也只能在暗中斗法。
畢竟,太祖的旨意還是要遵守的。
朱棣一行人被少林高僧們安排進客房后,少林高僧們便相繼告辭離開。
“先生,本王來的不是時候啊!”
朱棣心中有些不愉快,對姚廣孝感嘆一句。
姚廣孝道:“大王,少林的麻煩換了誰也會頭疼的?!?p> “哦!”
“先生莫非知道少林之事?”
朱棣問道。
姚廣孝道:“大王可是忘記了,秦王先一步大王上山。”
“哈哈哈?!?p> 朱棣一聽放聲大笑。
“少林惹上了本王那侄子,是禍不是福?。 ?p> 是??!
現在的朱尚炳,在朱棣心里就是一個禍害,災星。
要不是朱尚炳喊出誰動打誰的宣言,他早已經揮兵南下,清君側了。
朱棣在這里幸災樂禍,而少林的高僧們,如同姚廣孝預言的一般,一個腦袋兩個大。
“剛收到消息,洛陽衛已經出動了兩個衛所官軍向我少林而來?!?p> 少林的議事堂中,在方丈的示意下,執事堂長老將緊急情況對各位高僧進行通報。
“為何來我少林?”
有大和尚問道。
“我少林一向奉公守法,何時招惹官軍了?”
方丈接過話,回答道:“加上山上山下的官軍,已經近兩萬于人馬了?!?p> “方丈,到底有何事?”
這會兒了,大和尚們哪里不知道,必定是少林有人有錯在先,才會為少林招來無妄之災。
“有何事?自然是因為那位橫行霸道的秦王了。”
方丈沒有好氣的說出了緣由。
“唉!”
“我少林真是命運多舛啊!”
“這才清凈了幾年啊!”
“我少林莫非與秦王府相沖嗎?”
“是??!”
“以前的秦王也是無故打壓我少林,現在他兒子……唉!”
一時間,議事堂中是愁云慘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