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立受辱于玉美人,躲在僻靜之處拍水發瘋。發泄完畢,依靠在柳樹上,望著天空有氣無力的喊了一句:“北斗七星何在?”
“在”字剛剛脫口,云縫里就鉆出七個神仙來,他們形容高大,體態飄然。分別是北斗陽明貪狼星君、北斗陰精巨門星君、北斗真人祿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貞星君、北斗北極武曲星君、北斗天關破軍星君。
七星君跳下云層,齊齊跪在楊立面前道:“擎君爺爺辛苦,不知爺爺有何吩咐?”楊立道:“那個玨山女妖是何來歷?”巨門星君道:“爺爺容稟,玨山多玉,與天相接。天上無數神仙曾于玨山落腳,故山中有仙氣。萬年來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山尖孕育,產下一對雙胞胎。老大玙美人,老二玉美人。她們姐妹本可修煉成仙,位列仙班。奈何誤入歧途,追隨七口妖龍為非作歹,壞事干盡。”
楊立不說廢話,直截了當道:“怎樣滅之?”巨門星君道:“爺爺可去天上找矮仙人,他手里有一塊寶石。名為月牙石,或可助你。”楊立不言一謝,縱橫之下,往天界去了。
說話間,楊立進了南天門,四大天王正猜枚劃拳。見楊立來了,急忙收了玩具,俱上前恭迎。楊立問:“矮仙人在何處?”答曰:“在斗牛宮。”楊立進了南天門,轉入斗牛宮。但見有一黑頭矮人趴在桌子上睡覺,兩個守衛也去偷懶。門外排著長隊,都是找他辦事的。
楊立大步進去,卻被排隊的人扯住,喝道:“我們也是找矮仙人辦事的,況且都排了三個時辰的隊,你誰呀?一來就插隊?后面排著去!”楊立回眸冷笑,似有惡意。嚇得那人馬上松了手,彎腰恭敬道:“您請!您請!”
楊立進入宮中,徑直來案下,一把提起矮仙人,將之摔到地上。矮仙人這才清醒,待要罵街,揉眼一看是擎君楊立,嚇得磕頭認罪。
楊立蔑笑道:“你就是矮仙人?”矮人道:“正是。小仙乃凡人得道,未成仙時人稱我僬僥。成仙后便叫我矮仙人。”楊立道:“聽聞你有一寶石,名喚月牙石。我救師心切,可否借用一時?”矮仙人二話沒有就拿出月牙石交給楊立,楊立拿了就走,拐彎抹角碰上了李天王父子,李天王父子要去校場整軍訓話,沒成想碰上了楊立。李天王笑道:“擎君自皈依佛門,一向少見。今日不期而遇,我父子正好奉命整軍訓話,請擎君去講兩句激勵將士的話。”楊立內心最鄙視最抵觸這種動嘴皮子的活。心里抱怨道:“正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扯淡。”楊立正眼不瞧,像空氣似得走了。李天王父子被楊立視做空氣,置若罔聞,好不尷尬。
再說玨山洞內,玉美人恐楊立搬來救兵,強欲與長老做事。長老寧死不從,破口辱罵。激怒了女妖,挈刀擷首。生死之間,彌留之際。楊立搗毀洞門,御槍來取。女妖見狀,舍了長老,避開鋒芒,舞袖待戰,笑道:“擎君是和我成親的嗎?”
楊立揣出月牙石,趁其不備,丟出月牙石,正中其喉腭。須臾間便聞身體破裂之聲,傾刻嬌容長眠于輀。此正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古訓也,長老親見妖被滅,心生萬喜。口雖不言,心多贊嘆曰:“吾有此徒,何患路長?”
話說楊立救了長老,回到四夷館匯合適象沙婆一同進宮面見國王。不一間,師徒三眾臨城下,三寶示以木棨珽,城門官驗收無誤后即報與黃門,又由黃門入大內啟曰:“有東土取經人至,欲于此通牒過關,見及弗見,猶請殿下自度。”
時殿下正喂藥于太后,聞此鎖務,不意脫身。太后知其心意,乃撫手顫聲曰:“我知道你孝順,可你是一國儲君。不能盡小孝而忘大孝,夫大孝者,無不以公為孝、以民為孝。今既有東土高僧到訪,汝當親問,何以鎖務趨避乎?你難道忘了你父親是怎樣的了嗎?”殿下乃命紫宸殿朝見。
不一時,殿下加王冕、龍袍。一時間百官朝賀,分居兩列。殿下敕令:“傳喚東土僧人入殿。”內官傳命于城門吏,方啟門放行。三寶深恐沙婆貌丑,枉擔驚駕之罪。乃教沙婆找地方回避一下,只帶著楊立進宮面圣。
三寶著白玉袈裟,持十二環禪杖,正襟危步,法門龍象的進了紫宸殿。伏拜丹墀,高呼萬歲。百官見此,皆喃喃稱贊。殿下也覺中華之國人才一表,不可侵犯。遂賜座于三寶,三寶謝坐面君,見國王甚是年輕,不知其為殿下。
三寶拿出通關文牒進而再拜道:“請陛下在此文牒之上加蓋寶印,貧僧也好南游取經。”殿下見他不知情,將自己拜做國王,慌得急忙解釋道:“高僧不可亂叫,我非國王,乃太子也!因父王有病,我權攝政。高僧若想通關,就請誦經祈禱,祝愿父王早日安康。”
朝中宰輔問:“高僧出東土欲往何地?”三寶曰:“南海普濟寺。”又問:“其程若何?”答曰:“未曾走過,略約九萬六千里。”
宰相問曰:“費時幾何?”對曰:“十三年矣。”宰相又問:“圣僧佛壽幾何?”答曰:“貧僧五十六歲奉命取經,歷經十三年,今已虛度六十九。”宰相笑曰:“我看圣僧粉面嘟嘟如同少年一般,怎么可能六十九?高僧身上一層不染,怎么可能行萬里路,來到我處?”
三寶推出楊立道:“貧僧之所能足躐千里,全賴貧僧之賢徒也。”文武百官上下打量楊立,將楊立看得羞人答答,緊退長老身后。一時無話可聊之間,猛聽得一聲狼叫,緊接著翊衛隊便來啟奏說:“御花園里闖入一頭母象精,意欲傷害國王。”
長老還沒反應過來,殿下及文武百官都烏泱泱的跑到御花園去了。長老和楊立定了定神,緩了緩心。才想起來是象沙婆搗鬼,恨得長老道:“剛走了一個袁空幻,又來一個象沙婆,盡給我惹事。”
長老拉著楊立的手風風火火沖到御花園,這里已是圍了一圈一圈又一圈。少時,三寶擠進人群里,親眼看見鐵籠子里裝著一頭綠眼狼在吞食東西,旁邊是那婆子拿著饅頭喂食。長老不由火燒了心,過去就扇一巴掌,罵罵咧咧不住口。沙婆解釋說:“師父你說奇怪不奇怪,這頭狼不吃肉,就喜歡吃饅頭。”太子哭著說:“這不是狼,它是我父王。”長老十分吃驚,正要弄清情況時,有一鳳駕光臨,殿下視之,乃太后也。殿下跪迎曰:“母親負病來此,是叫孩兒無地自容乎?”乃斥侍從,欲馘之。太后怒曰:“此乃我之意也,絕非他人之過。汝承祖訓,安敢施暴無辜乎?”殿下復拜,乃止。
三寶上前禮拜,二徒亦拜。顧狼視三寶。目噙欲泣曰:“此非叢林之物,實乃社稷之主。”
三寶六神皆驚,稍頓之。詳問由緣,告曰:“陛下生性多殘,嗜欲好殺。春焚秋獵,夏躐秋繯,所作所為已記于天。凡人得志,必泄昔日委屈之欲,況帝乎?此也罷了,俗云‘百善孝為先’:陛下為人之時,先皇皆有肺疾,正是骨肉相賴之際。陛下恐浼傳于己,特囚先皇先妣于御馬廄,日食草,旦飲尿。先皇以此為恥,絕食三日,負病而薨。先妣忿恨,咒罵陛下為白目狼,陛下聞之,割舌剜目,終死。”
言及于此,師徒無不攥拳切齒以仇之。太后淚眼朦朧,心皸欲裂,伏案流涕,復不能言矣。殿下續言曰:“皇爺爺在日,多行孝舉。皇爺爺故去,使食母之獍戴衣冠,使跪乳之羊披狼皮。日月混出,乾坤顛倒,國中再無孝子矣。好在天道不昏,報應不偏。使二腳淪為四腿,使天子易作土狼,使人形變為獸樣,非他人之咒也,皆歸其之愆也。竊念“子不言父”,縱父有罪,子亦無過乎?若我等兒孫盡到規勸之義務,何致于此?父終父,子終子,子焉忍見父為禽獸之軀耶!吾求神僧廣施法力,救父一命也,雖黃金富貴亦不足惜。”
言訖,長跪三寶前。長老不知所措,目視楊立。楊立說了一句話:“不孝之罪,罪獲于天。”說完這話,天上降下一位神仙,乃護道真人弟子太陽星君。神光到處,眾皆下拜。太陽星君拜了楊立一番,乃對眾人言曰:“孝治國名雖孝治,實則最是不仁不孝的。上至國王,下至黎民,打罵父母,殘害生靈。過生日乃是慶祝生辰,爾等卻要殺生慶祝。親人命喪,本是哀痛之事,爾等不加流淚,卻大吃大喝,靡靡音樂。太上有言曰:‘惡狼欲求犬者,當立一千三百善;犬欲求人者,當立三百善’。爾等要想自己的親人變化成人,必須從狼做起,狼做一千三百件好事就會變成狗,狗做三百件好事就會變成人。如果做一件壞事,那他們永遠不可能復原成人了。”
殿下問:“可他們現在是禽獸之軀,如何做好事?”太陽星君道:“或引盲,或救溺。或驅惡,或守善。凡其所及,凡人所需,皆可立善。”說著又拜了楊立,返回天庭去了。
長老因急征程,俯呈通牒求印。太后接過,一一翻看。有一朱筆,視之,乃大周女王則天陛下也,其文曰:
北龍神洋暨東土大周圣母神皇則天大圣遠召:朕初登基,民心有惑,疑為女子安能稱帝?朕亦有此惑,不思稱帝。奈佛祖示下:圣母臨人,永昌帝業,言朕乃東陵圣母轉世,言及南海普濟寺有經云《三寶大云真經》。時福先寺大德高僧唐釋子張文明者,乃南華真人轉世,三十五歲已往天竺。十八年后,復任南游。朕感其誠,拜為御弟。所經之地,切望放行,屆時兩國利通有無,互惠周邊。天授元年秋十月——洛陽城南,大周九印。后面乃是碧云國印、黑米國印、敬法國印、飛鷹國印、文邦國印、信法國印、婦士國印。
太后覽畢,心嘆曰:“武則天真乃千古一帝也,我何不效仿之。”乃持玉印蓋之,還遞與三寶。并在鴻臚寺設宴款待了長老師徒,宴席上,太后道:“陛下人身還未恢復,不知大國高僧對我孝治國有何治世良言,我當謹記在心。待陛下恢復人形以后,我必定時刻督促。”
長老乃大發議論道:“貴國名為孝治國,當以孝治天下。孝順父母,理之當然。然而名利驅動之下,上至國王,下至乞丐,不孝順父母者比比皆是。國家欲強,以民為先。人民欲興,以孝相傳。太后可將每年的七月初八定為國孝節,列入國法之中,人人必須遵守,違者將嚴懲不貸。”
太后來了興致道:“請問國孝節之詳情如何?”長老娓娓道來:“每逢七月初八國孝節之時,舉國帶薪放假十五天。這十五天內不許做自己的事,而是規定士農工商等所有人在此期間必須回家為父母洗腳、捶背、按摩、聊天、做飯、務工、娛樂等各方面盡孝。并派專人暗中監視,并在半年之內派人私訪其父母,看其父母對子女之孝順是否滿意等。如發現并沒有做到或者其父母不滿意者,官可罰俸半年,降職一等。民可罰錢五百至一千不等,并在各行各業減少對其之聘用機會。若三次不改,官可降民,永不錄用。民可充軍,永不復返。
若家中無父母者,可孝順親戚老人。若無親戚老人,可孝順鄰居老人。再無,可孝順鰥寡孤獨者。貧民孝順父母長達十年以上者,且口碑道德極好者可經地方舉薦為官,若其才不勝任或不自愿,可在各行各業中優先提供職業,若有其職業,可獎金十萬至二十萬不等。每年選出十大孝子標榜天下,必能深入民心,與民呼吸一體,社稷將永世不衰!”
太后曰:“善!”即以此定為國策,列入國法。
臨別之時又贈送了一顆夜明珠。
話說師徒三人離了孝治國,走了很久,走至一園山,怎叫園山?只因連綿起伏之山都圍著柵欄,柵欄里柵欄里又都是果樹。光禿禿的,只是地上鋪了一層厚葉子。有詩道:
山上農園如長路,
尋頭撈尾不知處。
連綿直至虞淵里,
莫非西天栽果樹?
三寶不由贊嘆道:“觀此山園,足見民風之勤也。”于是問楊立道:“果植于山,能結果乎?”楊立道:“我常食果,只知其味,不知其卉。”
三寶道:“賢徒不必如此,術業有專攻耳。若你以此問我,我亦不知。”楊立拜服之,指山頂道:“爬過此山,下了此嶺,必有人家。”三寶道:“善哉!沙婆楊立,努力向前。”說罷,下了騎,卷了袖。攀山椅石登上頂峰,三寶樂道:“看,前林木間有煙火冒出,想是做飯了。若我們走的快還能趕上。”
說著又一步步向下滑,三寶不小心滑落了腳,滾落山坡,緊接著就是一聲慘叫,昏死過去。沙婆第一個向下沖,也慘叫了一聲。楊立下來尋找三寶,碰著沙婆,沙婆一把摟住楊立哭泣著說:“紫郎有死人,有死人。”楊立看那死人模樣:
斷臂無頭,枯骨腐肉。兩腿粉碎,十趾散落。衣服件件如雪飛,尸體塊塊被狼吞。認不清男和女,看不出生以死。更可憐親人心境,真不知何處安生。
楊立違心求善,將死人埋了。一來讓死者入土為安,二來以免驚擾路上行人。沙婆更加覺得楊立是個貼心善良之人,對他更是無微不至的關懷,情深意篤的信賴。
楊立背起師父,沙婆牽著駱駝犬,兩人協力沿山而下,見山下密密麻麻處有炊煙散出,時不時猶聞人吆犬吠聲,二人相投而去。
日落時分,二人至村口,那犬吠人吆聲愈響愈烈,村之別路還有打獵者經過。
楊立在前開路,沙婆牽著駱駝犬,擔著行李隨后。三寶自然趴在駱駝犬上,進了村,幾條大黑狗就撲過來咬。這時門外閃出一個紅臉醉漢,指著楊立晃悠到跟前,嚷罵道:“你是哪個廟里的禿驢,敢到本將軍的地盤上來?”
楊立模仿長老模樣雙手合十道:“將軍息怒,貧僧是外地僧人,初至此地,只想借宿一晚,不敢多事。”醉漢不及多話,里頭就有人喊:“賢兄不進來吃肉喝酒,站外面做甚?”醉漢應一聲“來了”,然后招來一個軍士,吩咐道:“給他們安排住宿。”
軍士帶著楊立向前走,沒走幾步,醉漢一聲大喝,嚇的沙婆心驚肉跳,軍士道:“將軍尚有何事?”醉漢晃晃道:“白住可以,飯錢得給。”楊立點頭道:“這個自然。”
話說軍士帶楊立進入一間破木屋,沙婆拴好坐騎,背長老到炕上。又出去挑回行李,拾掇好后又生了火,熬了半鍋熱湯。不一會軍士端來晚飯,五個饅頭三碗熱粥。楊立給軍士五錢,因問道:“此間不似國都,何有將軍衛士行走?”
軍士揣了錢,緩聲道:“和尚少問,此乃市廛之地,非你出家人所容之處,趕緊歇了好走。”說著甩手離去,沙婆喝了粥,嚼了一嘴饅頭,只咽不下去。磨牙撇嘴問楊立:“什么是市廛之地?”楊立道:“像是做生意的地方。”沙婆嘟嚷道:“官與民爭利,天下再無窮人矣!”
楊立道:“就怕是閻王開飯店,鬼都不上門。”二人閑話了一陣,那沙婆畢竟女體,又逢長老昏死過去。此時還是半夜三更,神鬼不知,諸多便利,不禁萌生了大播云雨之心,脫了衣服,摟著楊立就要做。楊立許以取經之后再行房事,當下不可。為了脫身,乃假意殷勤,要給她找吃的去,象沙婆感動不已,也就忍了身體之需。
那楊立脫了身,出門迎著風聞到一股酒香,便潛入軍漢門內,上陳名酒十大壇,連灶一排,上有六七口大鍋。楊立隨揭一鍋,見鍋里燉著個豬頭。又揭一鍋,乃是虎腦。其余鍋中皆豬虎之散肉也,楊立之心猶如狂奔之馬,沖天之鶴,按捺不住心中饞癮。脫去僧衣鋪在地上,把六七口鍋里的肉各自撕扒撕扒放于衣上,也不管湯湯水水,淋淋灑灑,也不計較臟不臟。都一股腦的包了起來,借著月光飛向山林里獨享去了。未知后事,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