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場一片安靜。
下一刻,風云突起。
就在所有開明兵士認為通道兩邊敵軍已被盡數(shù)消滅的時候,通道兩側,又涌出了共二千巴軍兵士。
他們是山頂上的弓箭手,在箭矢消耗殆盡后,順勢而下,意圖對通道里的開明軍發(fā)動一次突然襲擊。
這群弓箭手以騎術和射術見長,徒步戰(zhàn)力遠不及先前那五千精銳徒兵,唯有突然襲擊,才能對敵軍造成最大的殺傷。
但見左右兩側各一千弓箭手分成五組,每組兩百,悄悄進入攻擊位置,靜待號令。
嗚!
攻擊令出,首先一組左右各兩百人如離弦之箭,齊齊躍出,瞄準各自鎖定的敵軍,發(fā)起猛然擊。
噗嗤!
左右各兩百,共四百開明士兵倒下。
開明兵士驚醒,猛然反擊。
噗嗤!
噗嗤!
又有四百名開明士兵倒下。
同時,共四百弓箭手倒下。
以一換二,這批戰(zhàn)力不濟的弓箭手搏殺方式簡單直接,以命搏命。
下一刻,下一組弓箭手殺到。
倒下,四百換百八!
再一下刻,又一組殺到。
倒下,四百換六百,蓋因開明兵士已有防備,突襲效果減弱。
又一刻,又一組。
四百換四百。
開明兵士面面相覷,對巴軍這種自殺式攻擊聞所未聞。
自此,巴國弓箭手左右各剩兩百,其余盡數(shù)戰(zhàn)死。
這時開明軍高度防備,戰(zhàn)戟、戰(zhàn)戈前出,形成一道密集的防線。
人數(shù)絕對劣勢,敵人有所防范,巴國士兵想一命換一命的方式已難奏效。巴軍剩余弓箭手迅速改變戰(zhàn)術,以二對一。
嗚!
最后四百弓箭手發(fā)起了最后一次攻擊。
從潛伏的位置,其中一人突然躍出,以身體迎向對方兵器。同一時間,,另一個弓箭手趁機逼近,對對手發(fā)出致命一擊。
倒地!
以死亡兩名弓箭手的代價,殺死一名開明兵士。
以四百換兩百。
這是一道致命的算術題,在人數(shù)絕對劣勢、戰(zhàn)力絕對劣勢之下,以兩千人換對方二千八人。
至此,兩側的開明兵士共七千人盡數(shù)戰(zhàn)死。而開明軍則付出了近兩萬人的代價。
開明軍慘勝。
兩側敵人清除,開明軍再無后顧之憂,徒兵在前,平整土坑,向通道盡頭穩(wěn)步推進。
同時,開明戰(zhàn)車三列縱隊也緩緩開進,緊跟在徒兵后面。
……
同一時間,通道之外,龐大開明大軍左右兩翼,一場伏殺正在醞釀。
先前分派在左右兩側的巴軍各五千士兵早已重新編隊完成,只等開明戰(zhàn)車方陣進入通道,即對左右兩翼開明騎兵陣營發(fā)動突然攻擊。
巴軍共有戰(zhàn)車三百乘,各分一百五十乘,悄悄隱蔽在騎兵后方。每乘戰(zhàn)車暫編甲士和徒兵二十人,用去六千兵士,剩余四千組成精銳騎兵。
這共計一萬巴軍兵馬要面對的,同樣是三倍以上的開明軍。另外,通道兩側的幾次突然襲擊,早已引起了開明軍的重視,亦加強了對兩翼大軍的防范。
此番突襲,效果必受影響,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嗚!
等待開明戰(zhàn)車方陣大部進入通道,又是一聲來自巴國的進攻號令劃破夜空。
巴軍四千精銳騎兵從隱蔽處躍然出動,不多時,一個折轉,就突然出現(xiàn)在開明大軍左右兩側騎兵的視線之中,漆黑如墨的甲衣,漆黑如墨的戰(zhàn)馬,形成一股漆黑如墨的洪流,向開明騎兵方陣猛沖而上。
噠噠!噠噠!
急速的馬蹄聲伴隨著這股如離弦之箭的洪流,卷起滾滾黃沙。
這是巴軍蓄謀已久的計劃,滾滾黃沙和急速的馬蹄聲,有效掩蓋了緊隨其后的一百五十乘戰(zhàn)車。
這些戰(zhàn)車經過臨時緊急改裝,去除了所有多余的輜重,以便能夠輕裝前行,達到遠遠超過普通戰(zhàn)車的速度。車的兩側,加載了長戈、長戟等兵器,鋒刃朝前,高度僅及成人膝蓋,意在對對方戰(zhàn)馬造成殺傷,使用馬上騎兵失去快速移動的能力。
每乘戰(zhàn)車后面,跟著二十名徒兵。他們的使命是,隨著戰(zhàn)車沖散敵軍騎兵陣型后,依次跳下馬車,一是為了減輕重量,保持馬車沖擊的速度,二是對對方落馬的騎兵發(fā)動突然襲擊。
噠噠!噠噠!
黑色洪流距開明大軍兩翼越來越近。
開明銀甲騎兵早已整好陣型,嚴陣以待,但聽一聲號令,亦向巴軍沖擊而上。
黑色對銀色,洪流對洪流。
一場騎兵對騎兵的廝殺瞬息將至。
然而,但見巴軍騎兵中,為首一位手中長戟一揮。
嘶!
二千戰(zhàn)馬齊鳴,四蹄牢牢抓地,生生止住了前沖的身子,黑色洪流瞬間停頓下來。
下一刻,戰(zhàn)馬揚蹄,齊齊調頭回馳。
這一變故,讓開明騎兵不明就里,卻來不及減速,繼續(xù)引馬前沖,一瞬間,就扎進了滾滾黃沙之中。
巴軍的戰(zhàn)車到了!
一百五十輛戰(zhàn)車排成三列,迎頭向開明騎兵沖殺而出。
嘶!
?。?p> 馬車上鋒利的兵器將開明軍戰(zhàn)馬前腿割斷,戰(zhàn)馬紛紛轟然倒地。
車上巴軍徒兵猛然躍下,收割著驚慌失措、剛剛跌落下馬背的騎兵性命。
突如其來的戰(zhàn)車讓開明騎兵應對不及,巴國戰(zhàn)車方陣如一把黑色的巨型鐮刀,劃過開明騎兵組成的銀色洪流,不斷砍倒戰(zhàn)馬,直往開明中軍沖擊。
車上徒兵不斷躍下,和落馬的騎兵展開生死肉搏。
很快,開明騎兵方陣中,出現(xiàn)了一道三列戰(zhàn)車碾過后形成的缺口。
這時,先前消失的兩千巴軍騎兵再次出現(xiàn),分成兩列沿缺口沖殺而來,一邊協(xié)從收割落馬敵兵的性命,一邊急追前面的戰(zhàn)車。
同一時間,在另一側,相似的劇情在同步上演。
如果有人站在高處,就能看見,各由一百五十輛戰(zhàn)車和兩千騎兵組成的兩股黑色洪流,正呈左右對進之勢,劃破銀色洪流,直沖開明大軍中軍陣地。
沒錯,這是一個大膽而瘋狂的計劃!
總計一萬巴軍將士,誓要突襲敵軍兩翼,強取中軍。
他們的目標,是開明軍中統(tǒng)領,那位太尉大人!
雖然開明戰(zhàn)車大部已經進入通道,此時仍有六萬之眾的人馬,要在對方萬軍叢中取對方統(tǒng)帥首級,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東門不吹雪
過了今夜12點,五章奉上??此耍綍讶α魝€爪印如何? 新書終于上架,按理該寫篇上架感言之類的文,想想還是免了,諸位都挺忙的,誰有心情聽在下碎碎念,說這本書寫得如何如何辛苦? 罷了,就問一件事,敢不敢花5毛錢,訂閱5章,支持一個首訂? 往后日子,若承蒙不棄,訂閱、推薦票、月票多多砸來吧。 嗯,這是在下第一次請求支持,這老臉,可紅可紅啦。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