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些單磁極粒子聚合體的對話并不順利,因為沒有一開始的切入點,他們只能像講故事一樣給這些家伙用磁場模擬器模擬出“鍋盔”的故事。然后便是要他們不要消除科考設備上的有磁性的物體的磁性。
這這些家伙中,只有一個對人類的飛船似乎有反應,在人類播放了幾次“鍋盔”的故事后,光球布瑞斯阿布斯關閉了防護罩,這個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沒有對人類的飛船消磁,看來這是個不錯的開頭。
不過要想知道恒星剩下的物質是什么,問這個新的家伙有點不太現實,因為他還沒有掌握人類的立體字,而且如果是新的物質,它就算解釋,人類很可能也不知道這個物質的組成和性能。
但是人類到達那附近的話很可能有致命的輻射和宇宙射線,人類不想損失任何一個生命。
權衡再三,人類決定在這附近逗留五年,并且再派遣一艘飛船,飛船上有粒子接收分析器,一路上都能捕捉分析接觸到的粒子,這樣人類就可以分析輻射水平。如果飛船能夠調整速度超近距離接觸那團物質,采集到一些樣本就更好了。
當人們的第二艘飛船出發的時候,第一艘飛船為了不讓那些單磁極粒子聚合體給消磁搞停了,特意向那幾個家伙說明了第二艘飛船即將到來的事。
可能是人類教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有經驗的緣故,也可能是機器人24小時不眠不休的緣故,這個對人類飛船最感興趣的家伙學習的超快,它明白了人類第二艘飛船的目的后,發出了很多圖案給人類。
從一開始的簡單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到后來的復雜的花朵,各種立體圖形,人類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特別是人們看到花的時候,想起了當初給“鍋盔”送花的情景,難不成它們都喜歡看花不成,但是要是花的話,前面的那些圖形,還有立體的幾何圖形又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猜不透,給“鍋盔”看,它也不知道,這簡直讓人頭大。眼看飛船都快要接近了,人們還沒有猜出答案。可是那一團物質根據人們的觀測,體積上已經小了很多了。
為了保證兩艘飛船不被破壞,人們召集了醒著的所有人開會研究單磁極粒子聚合體發來的圖形。
“我們之前的推論雖然有些依據,但是還是缺乏關聯,大家集思廣益吧,我們幾個已經被花給迷惑了。”
“為什么只有等邊三角形,沒有直角,也沒有鈍角三角形?”
“對啊。長方形也沒有,梯形也沒有,話說我最害怕幾何了,現在的空間幾何更讓人害怕。”
“斯密特,你也說說。”楊凱瑞看斯密特坐在角落里不說話。
斯密特從小最喜歡楊凱瑞,那時候大家按規定只能叫名字,她卻一直叫他“凱瑞哥哥”,那時候都沒有哥哥弟弟謝謝概念。也不知道她從哪里聽來的。
她喜歡楊凱瑞,但是楊凱瑞和姚思潔結了婚,只能將她當后輩來看,斯密特郁悶了一段時間迷上了畫畫,除了平日的工作她基本都在畫畫。大家有時候開會叫她,她也是恍恍惚惚的。
曾經大家擔心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癥,但是她說她只是在構思下一幅作品,久而久之她參加大家討論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
“用你藝術家的眼光來看看這些圖形代表了什么意義。或許這個單磁極粒子聚合體也是一個充滿藝術細胞的人。”姚思潔說道。
“其實你們把藝術想的都太復雜了,結合剛剛大家的提問,我覺得這些圖形表達了一個意思,完美。”
“那里看出來完美了?”問話的是趙雙雙。
“這里的每一個圖形在我的眼里那就是完美的,我們不需要一層層遞進式的分析它們的邏輯關系,橫向來觀察,每一個圖形都具有絕對的對稱性,對稱即是完美。”
“難道說那一坨物質里是超對稱粒子?”楊凱瑞增大了眼睛。
要在人類還在地球母星的時候,科學家們就曾經證實了有超對稱粒子的存在,并且已經有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應用。
要是是超對稱粒子那可以讓飛船回來了。就在前不久,人們因為材料學解鎖了媽媽樹智能電腦的最主要的一塊區域,那就是星門的資料,里面就有超對稱粒子的資料。現在雖然還沒有公布,但是已經處在研究當中了。
“不,我想可能還有另一種可能,是這些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會不會是想利用這些超級對稱粒子,來補全自己的另一半?”
“你的意思是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想要從鍋盔變成球形?”
“很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鍋盔”現有的模擬形狀是一個空心的半球,雖然人們不知道那些重子層有多厚。
“如果完成了,那他們會變成什么物質?”
“我想說不定鍋盔都不知道,不如我們問問。還是我們要留下來觀測?”
“直接問一下我們現在的當事者吧,這個很好模擬的。”
“可是我覺得不太妙,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那些對稱粒子都帶走,只留少部分觀察實驗呢?”
“如果他們成了完整的空心球,還會被星球捕捉嗎?他們的目的還會是擴大黑暗維持黑暗嗎?”
“果然未知的就是恐怖的。想要抽走那么多的對稱粒子也不是簡單的事,我們還沒有那么大的容器呢。”
“我看那就這樣,第一步,與那個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溝通,確認認是他們要變成對稱的空心球還是說她是想告訴我們那些物質的組成;與此同時,第二飛船繼續向那團物質前進并收集粒子,隨時向我們匯報,第二步,所有發動機引擎開啟,隨時準備光速航行,準備放棄那兩艘飛船,另外觀測的事情教給鍋盔,實在是觀測不到也就算了。你們覺得如何,我想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必要拿生命去冒險了。另外我們第一批的增壽實驗個體已經確認下來了,進入百倍光速后,我們要抓緊基因修改。”
對于楊凱瑞的話,大家是同意的。不過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第二艘飛船還沒有到達恒心殘留物質區域,一直和人類交流的那個單磁極粒子聚合體居然被第一艘飛船給捕捉了,或者說是它操控了第一艘飛船向科考星駛來!
好在它的速度沒有那么快,也沒有瞬間達到300倍光速,根據“鍋盔”的觀測它的速度正好是科考船引擎的最大速度20倍光速。
人類不知道它要干嘛,現在啟動以最大加速度開始的話,還能跑掉,但是人類選擇了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