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慧敏那句話剛剛發出去,就感覺飛船震動了一下,隨即“鍋盔”發來了一條信息,“時間有限,現在就出發吧!”
“我內個大艸,你這是要做什么?”當然了,前半句姚慧敏沒有發出去。
“離開這顆恒星,去找別的種花的星球。這顆恒星自會有其他的個體來熄滅?!?p> “媽的!原來你可以離開沃爾夫-拉葉星的嗎?”前面的感嘆詞姚慧敏也沒有發出去。
“是的,我已經決定不分裂了,我要一顆開滿花的星球。”
“等等,等等,先別走,剎一腳啊!我們還沒有聯系上我們的機遇號!我們不能丟下他們。還有,你這初始速度是多大?對科考星的世界有沒有影響?我們商量著來啊,要不然我們死光了誰來幫你種花??!”
“鍋盔”停了下來。姚慧敏等人駕駛飛船回了科考星。
到了地心世界,楊凱瑞等人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一來做事沖動,違反了對外星生物做出任何承諾都必須大家共同商議的規定,二來斷送了人類可能借助黑洞和蟲洞回歸到銀河系的可能性。
不過批評歸批評,該準備的還是要準備。該學習的知識還是得學習。
比如單磁極粒子聚合體能夠推動一個星球的動力是什么,速度能夠達到多少,科考星因此會不會解體,單磁極粒子聚合體因此消耗的物質或者能源會不會對他本身的存在造成什么傷害等等,這些全部都需要和“鍋盔”溝通并且學習。
另外機遇號回來的時間也需要溝通,要不然他們跑了,機遇號回來毛都沒有了還玩個什么!
因為人類還沒有實時通訊技術,當初計劃的就是機遇號出發后,全力飛行五年時間,差不多就是100光年的距離,然后在那附近探索,如果沒有結果再往前100光年,還沒有就回科考星。
回到科考星后補充維修再出發,所以最少時間是十年,最多二十年,因為機遇號比光塊,停下來以后也不能收到科考星發出的信息,只能按照原定計劃,依據那顆沃爾夫-拉葉星來導航。
人類原本寄希望于“鍋盔”,希望他的重子能夠通訊,但是通過解釋,重子只能感知有磁場的大型物體,并不能模擬磁場傳遞信息,大家只能在等待中準備。
根據換算,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推動科考星最快的速度居然可以達到300倍光速,要達到這個速度,他本身需要釋放將近一半的重子物質。那么它對抗科考星的磁場吸引的時間至少也會縮小一半。
“還好姚慧敏當初讓它剎一腳,要是啟動就來個三百倍光速,就算人類在地心居住,到現在怕已經灰飛煙滅了。”楊凱瑞知道這些信息后擦了擦汗。
因為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消耗巨大,楊凱瑞提出了大批量生產行星發動機計劃,在科考星上裝在速率發動機,最大速度還是20倍光速。
雖然這樣會消耗不少物質,但是如果真的能找到一顆可以用的流浪星球,那還是有足夠的物質補償的。
星球裝上了曲率發動機,就算慢一點,也可以節省一點“鍋盔”攜帶的重子,到時候用于轉向或者其他突發事件。
全速跑完“鍋盔”現有的重子勢力范圍要500多年,他們這一代人的壽命按照馮子清的說法是一千年,等跑出去連上其它的重子網絡,幾秒鐘之內就能知道有沒有流浪星球也是可以接受的。
再說還有這五百年的時間里搞點科研,提高下科考星的速度,以后跑得更快了也不是不可能。
要生產速率發動機簡單,這是最早解鎖的高科技了,但是安裝起來就很麻煩了。
他們缺人!
大型機器人,器械在最早安裝射電望遠鏡的時候就制造了很多了,但是科考星表面地形復雜,很多時候人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弄,機器就要算很久,現在他們擁有的智能電腦還就只有媽媽樹那一臺,安德魯只能算半個,所以有時候工程進展速度很慢。
又一個十年,前十年里出生的孩子們長大了,從小就耳濡目染了速率發動機的制造與安裝,長大后他們幾乎都從事了這方面的工作。
一開始的時候安裝一個速率發動機需要40個人帶500個大小不一的機器人,后來搞成模式化后也需要至少20個人帶480個機器人。再后來地基平整的隊伍單獨出施工作業后,就只需要10個人代300個機器人完成了。
到“鍋盔”發來信息重子感應到了機遇號為止,人們一共建設了30臺速率發動機。
好在科考星表面雖然凹凸不平,但是不像地球大部分被海水覆蓋,增加了施工難度。
在這里,高的部分直接挖掉,低的部分直接一層蟻碳一層原有物質堆起來,堅固無比。
機遇號回來還要十年。他們還可以建造至少40臺,基本就完成了五分之四,在呆個幾年就可以出發了。
現在每個人都鼓足了勁兒,不僅僅是想要一顆開滿鮮花的星球,更是因為“鍋盔”還答應了要將它自己的中心重子復制一個給人類。
人類可以用這個中心重子鏈接到星際空間所有的重子,就相當于人類能夠掌握星際空間的感知細胞了,這樣人類還用為尋找物質發愁嗎,當然不用了。
至于時間,楊凱瑞已經不計較了,至少是五萬年往上了,“鍋盔”只有在和科考星最后的戰斗中重子快要耗盡是才會復制出一顆中心重子到重子網絡,原有的那顆中心也會加入到保護單磁極粒子的戰斗中去。
五萬年雖然對于楊凱瑞他們來說很長,但是對于整個人類,對于星際空間無邊的黑暗來說只是一瞬間。找到一顆星球一邊種花,一邊種曲率發動機,還可以同時將原來科考星有用的東西都搬過去。下一次就不會無緣無故捕捉到單磁極粒子聚合體或者其他奇怪的黑暗物種。
雖然前景很慘淡,但是現在人們的心情隨著機遇號的回家已經越來越激動了。
二十年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地心世界里的一天是24小時,夜晚時間都超過了8小時以上,對有的人來說,七千多個白天夜晚數著手指頭的來說還是很長的。
終于機遇號開始減速,到了可以視頻電話的時候,大家都等著艦長姚思潔和楊凱瑞通話。
“新元科考星,新元科考星,這里是機遇號,這里是機遇號,收到信號請回答?!?p> “機遇號,機遇號,信號很好。這里是新元科考星,歡迎回家?!?p> “報告新元科考星,此次機遇號任務失敗,我們沒能找到像樣的星球。”
“能夠順利返航就是勝利!我們期待著你們回家?,F在暫時關閉通訊功能,我們太空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