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個問題,是它讓他們轉換成重子的,這種重子不是星球自然到最后的物質,是它聚合的時候促成的,因為它的聚合需要巨大的能量,這些重子會被它的球面向吸引力所吸引。
第八個問題,它沒有回答,知道人社會和文明的意義。
第九個問題,最終的目的就是保持暗域的黑暗。
關于第十個問題,它的回答是它也很想和人類交流,覺得人類是很有意思的物種,它不會對人類怎么樣,只要人類不在最后關頭進入它的磁力范圍,因為最后它也控制不了它的磁場,對人類的電力磁力設備肯定會形成破壞。
有了以上九個問題的回答,大家雖然心里涼了一大截。
按“鍋盔”這樣的說法,如果它一開始的目的是就是為了熄滅這顆沃爾夫-拉葉星,那它為什么要熄滅這顆恒星?根據第七個問題的回答,大家推測很有可能它們是借助這顆恒星來實現單磁極粒子的聚合,因為聚合吸取了能量,所以將恒星內的物質轉化成了重子物質,成為它們的俘虜,某種加意義上,也算是熄滅了這顆恒星。
還有第九個問題,它的最終目的就是保持暗域的黑暗。這讓人們找到其他流浪星球的希望無線趨近于零。因為就算是行星本身不發光,但凡還有一絲地熱或者巨大的氣態行星流浪到這里,它們也都不是“鍋盔”心中的黑暗狀態,一定會將其變成重子物質,成為暗域的一部分。
但是人們仍舊沒有放棄希望,因為根據楊凱瑞的推測,“鍋盔”這個家伙其實行動非常緩慢。人類的科考星從蟲洞脫出,到現在已經兩萬多年的時間,被科考星捕捉到,也不過就是一萬多年前的事情。
雖然不知道“鍋盔”發現那顆沃爾夫-拉葉星的具體時間,但是根據馮子清的描述,人類從沃爾夫-拉葉星旁邊經過,到運行到現在的軌道并且固定下來也不過用了400年的時間,這中間至少有6百年科考星的運動軌跡是固定的。
它都沒有避開,如果不是有益要捕獲科考星,600年都沒有能夠避開,說明它的速度是勻速的,一旦定了初始方向,它前進的方向是不能變化的,要不就是它的探測系統其實并不怎么樣,人類還有機會。
所以,原本計劃要三十年才能完成的機遇號,二十年不到就完成了建設,通過了測試。不得不說除了媽媽樹提供的科技,蟻人婷婷的工廠貢獻最大。
接下來,楊凱瑞等人一方面繼續和“鍋盔”溝通,一方面繼續完善以前的知識系統,特別是馮子清提到過的宇宙物理的理論知識,雖然他說是沒有什么用的學科,但是對楊凱瑞來說,這正好是現在需要的,什么社會學發展理論知識重要嗎?重要,但是現在在他們這個形式下,屁用沒有。
他們現在可以說是輕輕松松就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了,不僅如此,每個人出了做自己工作外,還超額完成了其他很多機器人的工作,可以說道德水平已經空前提高了,真的是不計報酬的志愿加班,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再不努力,窩都沒有了不說,連造窩的地方都沒有了。
宇宙物理的理論知識,看似無用,實際則是最前沿的科學。宇宙的組成、形態,宇宙的演化和發展,宇宙粒子的研究,每一項都需要充分的試驗、觀測和研究。而這些試驗和觀測都要投入長期的時間和金錢,甚至是創造力來發明各種觀測儀器。
之前楊凱瑞已經從媽媽樹那里獲得了很多這方面的資料,馮子清看了之后說,基本上已經是科考星脫出時候的正常水平,后來的兩萬多年都沒有進展。機遇號出發前,他還建議把單粒子聚合體也納入其中,作為暗物質的一種存在。
想要從媽媽樹智能電腦那里獲取知識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楊凱瑞只好自己組織班子來研究,雖然他們發現了單粒子聚合體,但是現在還是得從最基礎的研究開始。就比如行星、恒星、星云這些宇宙的基本組成,再就是各個星球的形成、演化,星系的運行規律等等。
對于這些,他們雖然在設計機遇號的時候學習過一些,但都是為了機遇號能夠升空,找到流浪星球的時候能夠傳遞信號,甚至能夠登陸,就再也沒有其他的了。
在看到沃爾夫-拉葉星的定義的時候,楊凱瑞有些激動了。
原本他以為這是這顆恒星的名字,就如同科考星叫新元一樣。其實不是,它是具有輝明譜線的O型星。它有這個名字是因為在1867年法國天文學家夏爾·沃爾夫(Charles Wolf)和若爾日·拉葉(Georges Rayet)在巴黎天文臺通過分析光譜所發現這類恒星具有具有輝明譜線,最后用這兩位科學家的名字來定義具有這種光譜的恒星。
關鍵是這種恒星有可能進化至一顆塌縮星(Collapsar)的階段,此種恒星會直接塌縮成黑洞,吞噬附近的物質。
如果這顆恒星能在坍縮成黑洞的時候在它附近出現蟲洞的話,一切不是都有轉機了嗎?楊凱瑞的腦袋在瘋狂的計算。
這顆恒星本身的質量已經夠大了,就算拋去80%的物質,它的質量也在3.2倍太陽以上,絕對有可能形成一個黑洞。要是能夠人為的干預控制它變成黑洞的時間,再利用引擎控制科考星的軌道,就算是多耗費一點物質也有可能到達黑洞附近的蟲洞的。
至于向蟲洞填充負物質也好,在蟲洞中要開啟的軸粒子防護罩也好。這些都是現有的技術,只要有蟲洞,能到達那附近,哪怕就只是飛船通過蟲洞,哪怕是到達完全陌生的星系呢,那都不在黑漆漆的星際空間要好啊。
想到這里楊凱瑞欣喜若狂,恨不得馬上把這個想法和姚思潔分享,但是他才想到機遇號科考船離開科考星才不過一個月而已。
吃飯的時候,他找到了姚慧敏和克萊蒙特,說晚上要開一個讀書分享會,指定要他倆還有蜜糖氡金等人參加。
讀書分享會,是他們的聯絡暗號,這二十多年來只要和“鍋盔”有關的,他們都用這個來代替,所有交談也都是寫在紙上,而且當天晚上紙上筆談之后的紙片都會銷毀。
當然是人類對它不放心,因為它回答人類問題的態度,有多少個數不回答,關于社會和文明也不回答,并不是不能理解,是它根本就不想人類知道,誰知道它有沒有藏著掖著其他東西,或者圖謀人類科考星上的東西呢?

寶寶不負天
勞動節,好累啊!收大蒜,挖地,種花生、玉米,栽辣椒、茄子、番茄。累得直不起腰了。 沒有存稿,每天寫,每天發,但愿勞動節過去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