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時期,地方藩鎮實力強大,各地起義事件頻頻發生,戰爭的鐵與血再次席卷整個中原,正是: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
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究其根本,可以追溯到李隆基時期的安史之亂,安史之后,中央皇權已然遠不及地方節度使,皇權對藩鎮不斷的放任、妥協,在唐末,終于爆發了。
李克用,原名朱邪克用,沙陀族人,朱邪氏本是沙陀族中的顯貴大姓,更是三代鎮守著蔚州,因為自身的勇猛善戰,州刺史這個職位也是世襲罔替。由于中原地區爆發了農民起義,而中央政權實在是沒有什么兵力能夠解決,只好“微信”各個地方軍事集團進入中原討伐起義軍。
古代時期,中原漢族官吏大多較為迷信,喜歡沒事算個卦、拜個佛。李克用的父親朱邪赤心不知中了哪門子邪,收到朝廷的“微信”,竟然第一時間沒有召集部下趕往中原去分一杯羹,而是帶著李克用前來尋找道家全真派的祖師爺呂洞賓。
你沒看錯,就是那個狗都要咬的呂洞賓...
其實沙陀族歸附大唐已經一百多年了,雖然不是漢族,但朱邪一脈早已將自己看成了大唐子孫,極為忠誠。這次來算命,朱邪赤心也并不是為了自己,朱邪赤心心里明白得很,自己馬上年過半百,按照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來說,可以說半截身子已經埋進土里,此行,更多的是想看看兒子克用前程如何。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求簽的時候,朱邪赤心沒有上手,而是讓克用來搖。掛簽從竹筒蹦出,簽上刻著:
“南下可建功,亂世禍無窮。三代貴至極,回頭一場空。”
朱邪赤心一看,這不是擺明了說南下出征大吉大利么!于是回到自己的領地調集兵馬南下征討起義軍。
這次可不是要去征討唐末有名的黃巢起義,而是黃巢起義之前的一個小起義集體,因為帶頭大哥名叫龐勛,所以歷史上稱之為“龐勛起義”。
龐勛這個人早年也算是唐朝的公務員。
公元859年,南詔國國王去世,王子繼承王位。因為王子名叫“世隆”,在古代嘛,臣民的名字中不能出現皇帝的名諱,而這位王子兩個字都占了,所以當時的皇帝唐懿宗不予冊封王號。世隆一想,你這都不承認我了,我還給你賣什么命?一怒之下,自立為帝,國號“大理”。
唐懿宗時期,雖說政權衰弱,朝廷腐敗,但也不是你個邊遠小國可以撼動的。唐懿宗決定,“微信”各路節度使南下討伐,由于討伐之地遠離中原,所以朝廷做出承諾,南下討伐的將士,只要超過三年,就可以回到中原,再用新的將士前去換防。
不曾想,這次討伐竟然持續了十年之久,十年間,戍邊將士屢次聯名上疏,希望朝廷信守承諾,讓他們返鄉探親,無奈朝廷根本調不動其他的地方軍事集團前往換防,只好推一年是一年。
龐勛當時正好在戍邊軍中,職務是糧科判官,實際上相當于炊事班給養員,伙同著幾個關系比較好的兄弟,借助著軍心小亂之際,帶頭造反起義。畢竟曾是正規戍邊部隊,戰斗力較為強悍,僅僅幾個月,就打到了江淮,占據了徐州。
正趕上當年蝗災旱災嚴重,一路之上窮苦的百姓也源源不斷地擴充著起義大軍,等到朝廷反應過來,龐勛手中已經掌控了十五萬兵馬。
這一情況可嚇壞了唐懿宗,想要討伐,但又實在不具備討伐的實力,唐懿宗想了一個辦法,他任命自己身邊的右吾大將軍康承訓為征討總指揮,帶領著自己為數不多的軍事力量中的一部分,再“微信”各州府、部族一起討伐起義軍。那意思就是,你看,雖說我這老大有名無實,但也出力了,你們各方勢力是不是也得表示表示?
康承訓集結了各方勢力,一共十萬大軍,龐勛聽說朝廷大兵逼近,也抽調了五萬人馬與正規軍相持在柳子鎮。朝廷的這十萬大軍中,朱耶赤心代領的五千沙陀軍赫然在列。
別看朱邪赤心好像挺摳門似得,其實他帶領了八千部下前來,與朝廷大軍會合的路上,經過一座小城,小城已經被起義軍占據,這必經之路被封死了,怎么辦?只能打過去。
兩軍對陣城下,別看只是一座小城,城中士兵也大多是后加入的窮苦百姓,但幾員勇將還是有的,起義軍這邊出陣的孟敬文,朱邪赤心這邊派上了李霓,幾十個回合下來,李霓敗下陣,還沒等哈哈大笑然后嘲諷一番,就看見沙陀人這邊一名二十歲少年策馬而出,不是別人,正是朱邪克用。
幾十回合后,孟敬文已然落于下風,好漢不吃眼前虧,孟敬文退回城中,雙方鳴金收兵。回到營地的朱邪赤心因為自己兒子出色的表現正開心著,克用上前對自己的父親說了幾句,大略意思就是,對面也打不過咱,肯定要出陰招,咱得小心點別讓對面半夜突襲了。
李克用能與朱溫對峙那么多年,除了手下將士的勇猛之外,自然少不了這統軍打仗的謀略。起義軍果然半夜襲營,早有準備的沙陀人設好伏兵,實力本就比對面強,又占據了先機,戰況很快的就一邊倒了,起義大軍大敗而歸。
經過了短暫的小插曲,朱邪赤心帶著部下很快的趕到了唐軍集合地,由于沙陀人畢竟是少數民族,服裝的樣式、款別不同于中原地區,長相也顯得更加粗獷,人數又比較少,所以這支小隊伍的出現,并沒有獲得任何一方勢力的重視。
朱邪克用還是年紀太輕,脾氣暴躁,受了冷落自然咽不下這口氣,剛準備在眾勢力面前擺個擂臺,打他丫的,被父親攔下,朱邪赤心心里想著,我這兒子呀,哪兒哪兒都好,就是這個脾氣太過火爆,不夠沉穩。
火爆的脾氣和容易沖動的性子,伴隨了李克用的一生。如果李克用沉穩老練,五代十國的這段歷史,也將少了很多故事,例如著名的“汴州雨夜殺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