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野哭千家聞戰伐
大周歷167年九月二十六日
崤關城上嚴陣以待,城下四百步出,氐代聯軍摩拳擦掌,大有一舉拿下崤關這座堅城的架勢。大軍分開陣型,桓仲拍馬而出,策奔至崤關城下。
“姬昭小兒,速速開門出城迎戰,要么跪下來求我放過你也可以,本王可以封你做太監,到本王的代宮后面刷馬桶,哈哈哈。怎么樣,考慮考慮,像我這樣善良的人已經不多見了。”
“桓仲,孤大周王室一族有投降的一組嗎?自古以來我大周只有戰死的君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斷了一臂還沒有領教嗎?”姬昭言罷拿過一張大弓嗖的一箭射在了桓仲馬前,登時嚇地桓仲連連后退。
“好,很好,姬昭小兒,你和你爹姬宏那個死人一樣,不知道好歹。不過本王承上天有好生之德,送你一樣禮物。你大周不是以仁治國嗎?我大軍之中現有百姓十萬,送入城中,我想你不會不收吧?”
“傳令開陣,放掉這些個周國難民。”令旗閃動,氐代聯軍打開了軍陣,將所有百姓驅趕至崤關門前。崤關守城兵士見這番情景不知道如何是好。
“打開關門,放百姓入城。全軍警戒,防止敵軍攻城。”姬昭抬手下令。果然如趙信所說,氐代聯軍放掉百姓后并沒有輕易進攻,軍陣就地扎營。
崤關關門大開,衣衫襤褸百姓們也不知所以,見到有活路趕忙涌入崤關城,萬人成海,更何況是十萬多人。足足一個時辰,所有百姓才進入關內。任是姬大天子也經不住感嘆,這十萬多百姓就算拋掉混進來的叛軍奸細,怕也得耗不少糧草,得虧長水郡運來的十萬石糧草,不然就算趙信這滑頭揪出所有奸細,這崤關也得不攻自破呀!
“趙總兵,李總兵(長水郡守備總兵),你們兩位督導守軍防御,萬萬不可讓敵軍偷襲。”
“大王請放心,除非我等身死,否則叛軍永遠別想踏進崤關一人。”兩位總兵信誓旦旦地回答道。
姬昭頷首,招過貼身侍衛問得了趙信的下落便拍馬向趙信處奔去。
~~~
這邊,趙信將難民們聚在了一塊,煞有其事還臨時搭起了一座高臺,千名軍士守衛在四周。趙信清了清嗓子,走上高臺開口道:“各位父老鄉親們,兄弟姐妹們,大家辛苦了,我們這些大周將士未能保住你們的家園,真的萬分慚愧。這逃難途中各位又為賊軍所擒,想必是舟車勞頓,天子授命大軍正在熬制米粥,大伙到時喝上一些,暖暖身子好不好!”
餓了不知道幾天的百姓們聽說有粥喝,連忙跪了一地,高呼天子萬歲,感激涕零。
“行了行了,大家伙都散了,男丁在校場西側等候,婦女等在東側,趕緊行動吧。”十萬百姓在軍隊的維持下開始站隊。
“唉,趙信,搞得怎么樣了?還有啥要求不?”此時,周大天子也趕到了校場,眼見趙信剛剛說完,連忙上前詢問。
“大王無須擔憂,屬下肯定安排得服服帖帖,不過還有一事,您準許我調動的一千兵馬恐怕不夠,還請大王加調四千兵馬在甕城埋伏,屆時屬下會將叛軍奸細引誘入甕城,到時舉旗為號,大王將叛軍奸細一網打盡。”
“好,孤立刻去調兵。”說罷姬昭翻身上馬急急去調兵部署。
一桶桶熱粥都被搬進了校場,百姓們有序得領屬于自己的一碗熱粥。但不知怎的,校場東側很多人剛吃下去就吐了出來。維持秩序的兵士巡視,并把沒吐的男丁帶來出來,搪塞說,城墻需要修補,你們沒吐,體質不錯,需要去城墻幫忙。這些人確實都是叛軍,但一說是去城墻可以乘機搞破壞也都不做懷疑跟著便去了,分批去的林林總總竟然有三千多人。
計劃實施的差不多了,趙信跳上高臺朝東校場的男丁們說:“對不住了大家伙,軍營吃慣了辣的,粥里都要放茱萸和山椒,我們沒有考慮到大家伙的情況,現在決定重新施粥,大家去領吧。”百姓們也沒說什么,高高興興去領新粥了,比較大家都好久沒吃飯了。
趙信也下臺趕往細作集中地:“大伙久等了,第一處需要修繕的是甕城,大家朝那邊走。”細作們根本沒起疑心,還想著,好啊,甕城如果能拿下最好不過,那里可是重地。
但這些叛軍細作沒想到的是,一大幫子人剛剛進入了甕城,出口處便關閉了。趙信令旗一閃,早已埋伏好的四千兵馬便出現在甕城四周的城墻上。甕城內被圍的叛軍奸細這才意識到,自己完全被騙了。
“大王,接下來怎么做?”一位將軍上前請示。
姬昭看向趙信,詢問趙信:“趙信,你怎么看?”
趙信說:“臣以為殺,現在我軍兵力嚴重不足,沒有看管俘虜的余力。”
“好吧。”姬昭向將軍示意照辦,頭也不回的拉著趙信下了城墻。甕城墻上頓時萬箭齊發射向叛軍。
“趙愛卿,來,說說你是怎么揪出奸細的?”
“稟告大王,屬下昨天準備了大量茱萸山椒便意在于此。叛軍抓捕百姓,沒殺百姓就不錯,怎么能不搶光百姓的糧食,這些百姓幾天不吃飯,肚中恐怕早已饑腸轆轆。而人的胃在這種時候應該最為脆弱,粥中加了茱萸這些辛辣食物,刺激胃部,怎么可能不吐。而不吐的說明是飽漢子,能夠吃到飽飯的,不是叛軍的細作那會是何人?屬下早已安排兵士盯著,只待把這些細作揪出來。”
“好,趙愛卿這次做的不錯,若不是愛卿,孤對這些細作還真就手足無錯了。”姬昭拉過趙信夸贊不已。
~~~
第二日,崤關內外發生了兩件特別的事。這第一件是崤關守軍內一名寂寂無名的小兵升任軍司馬。
第二件是叛軍桓仲在一夜等待城內細作消息無果后收到一份姬昭的信,信上說:多謝桓賊送墨豬三千頭,今已盡殺之而烹,可飼喂狗也。氣得桓仲大罵手下皆是廢物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