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依依不舍的四個后生,鐵佛寒父女倆這才正式踏上官道,漸漸消失在天地相連的遠方。
晌午時分,來到一個大茶棚,鐵佛寒進到棚內,放下補鍋挑子,抱出妙丫,準備在此處歇腳打尖。
大茶棚地處交叉路口,茶酒菜飯一應俱全,是過路旅客、商賈小販和兵卒游俠們歇腳打尖的好去處,
大棚內已有不少過客在飲茶、喝酒、吃飯,棚外的木狀上拴著兩匹高頭駿馬,一看就是過路軍爺的坐騎。
鐵佛寒抱著妙丫在長條木凳坐下,正要叫菜叫飯,卻見一個三十多歲年紀、裝束精干的少婦走了過來,沖著補鍋挑子指了指,對穿著一身新棉襖棉褲的鐵佛寒打量了幾眼,疑惑的問道:
“這位客官,你是補鍋的?”
鐵佛寒點了點頭,算是答復。
精干少婦喜道:
“總算來了一個補鍋匠,師傅,我有一口大鐵鍋要補,要不你先補鍋后吃飯吧,我等著用呢?!?p> 鐵佛寒站起身,對少婦說道:
“鐵鍋拿出來吧,我就在這里補,先給我女兒弄些吃的來?!?p> 一口直徑足有四、五尺的大鐵鍋被兩個漢子抬了過來,鐵佛寒打眼一掃,便見鍋底有一條尺多長的大裂口。
稱得上是一樁大生意!
許久沒接單的大生意!
展示補鍋手藝的時刻到了。
看清楚、看明白,大師傅真人秀即將開場。
鐵佛寒從挑子上取下小火爐,安放好后填入木炭,生燃火便用吹火筒慢慢引紅木炭,然后從木柜中拿出一口小坩堝,內放幾塊碎鐵片,鼓起兩腮用吹火筒吹旺炭火,等待鐵片融化。
大兵也在瞧稀奇、瞧古怪。
不遠處兩位軍爺裝束的精壯漢子,桌上放著兩把樸刀,一邊喝酒吃菜,一邊饒有興致的盯著鐵佛寒修補大鐵鍋。
趁鐵片尚未融化的間隙,鐵佛寒清除鐵鍋上的黑墨煙垢,鐵片融成鐵水后,將鐵水順著裂縫一點一點地補上去。
補好了裂縫并未算完,待焊縫鐵水完全冷卻后,鐵佛寒從木柜中掏出一塊粗砂石,將鍋內凸起的補疤細加打磨。
然后用砂紙平整一遍,使之不妨礙鍋鏟的攪動,最后再抹上些黃泥漿,方才大功告成。
展示結束,完美!
補好這口大鐵鍋,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
精干少婦走過來,滿意的看著補好的大鐵鍋,說道:
“師傅好手藝,多少銀兩?”
第一單生意,給她打個折吧。
“三錢碎銀。”
這時,兩位軍爺站起身,手執樸刀,走了過來,大咧咧對鐵佛寒說道:
“補鍋的,跟我們走一趟吧。”
難道叫我去補盾牌,補鐵盔?
鐵佛寒抬眼掃了兩人一眼,淡然道:
“敢問軍爺,有什么吩咐?”
“我們營地也有漏鍋要補,是行軍鍋,鐵的銅的都有,跟我們走吧,不會虧待你?!?p> 軍營重地,閑人免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可是軍事禁區!
“在下還得趕路,恕難從命?!?p> “你一個補鍋匠趕什么路?走到哪里都是吃一口手藝飯,走吧,營地不遠,就在幾里路開外的樹林里。”
鐵佛寒略一思忖,到手的生意不做,豈不是暴殄天物?
于是答道:
“軍爺稍候,容在下填幾口肚子。”
來到營地,放眼一看,一座座白色帳篷像一朵朵盛開的巨大白蓮,煞是巍峨壯觀,將軍兵卒們不時從帳篷間穿梭走過。
肅穆之情油然而生。
不一會兒,一大堆破漏的行軍鍋就擺在了鐵佛寒的腳下。
大鍋、小鍋,銅鍋、鐵鍋,足有二十多口,真個是一單大生意。
補完這一大堆行軍鍋,天已黑透,仍然還是茶棚那兩位軍爺走過來,說道:
“天色已晚,你父女倆就在這歇一晚吧,明天還有幾口大鍋要補,走吧,跟我去那邊雜役住的帳篷?!?p> 鐵佛寒答道:
“不用,我自己有小帳篷,就在這樹林邊歇息一晚吧。”
兩位軍爺未置可否,倒是蠻大方的扔了一快足有三兩重的碎銀給鐵佛寒,說道:
“這是今天的補鍋費,明天的另算?!?p> 當兵的一般都豪爽,所以現在的退伍軍人人緣好,好找工作。
收好銀兩,從挑子里取出簡易帳篷,在一株大樹下搭好,鋪上籮筐下層墊底的薄棉被,安頓妙丫睡下,鐵佛寒這才仰身躺了下來,望著灰暗的天空出神。
久不接單,一接就接了幾件大單,有點累了。
閉上雙眼,鐵佛寒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