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用過吃食,劉備回到租住處,見簡雍、劉紹都在,劉備詢問道:“下午助教有講述新章嗎?”兩人見劉備回來,便道:“大耳,你居然逃課,難道品鑒會有那么好看?”
劉備笑道:“原來是這樣,逃課也沒啥,我不是有你們嗎?再者這次品鑒會,你們沒去倒是可惜了,會上可不是臧否人物,而是一場借由品鑒,來招婿的盛會,有趣的緊。不過下次我保證不會逃課了。”
“奧,原來如此,快些說說,會上發生那些有趣之事。”簡雍最是八卦,對這等事自是不愿錯過,倒是劉紹一臉正經,不想聽。劉備一面說著,一面表演,屋內傳來簡雍大笑聲。待劉備說罷,便尋來劉紹的筆記,一看原來還是上午所講的。
于是劉備到頭就睡,不再管了。劉紹也不說他,只是一時嘆息,簡雍見劉紹如此,便道:“難道你不知,他是什么樣的人,午時他是全學舍內第一個上前請教,助教那是一臉笑意,只夸孺子可教。簡牘上滿滿的刻痕,刻苦如此,誰可比?”
“是呀,大耳永遠像這樣,看似玩世不恭,卻比任何人都要刻苦,只為父祖的期望。或許我父所說的我家人杰,真的就是他。也不一定?”
“學習吧。”
劉備已經聽到發小與族兄的話語,他的一生本就是充滿變數,挫折,只有不斷前進,才能看到前方的道路,復興漢室有多難,天下之民早已苦漢久矣,而劉備所作的不過是拯救天下民心,讓天下重新向漢,只有這樣,漢室才能復興。
想著想著,一覺睡去,夢里他看著諸葛孔明、龐士元、法孝直、還有張益德、關云長一一個走了過來,喊道:“主公。”又看到甘氏、糜氏、孫夫人,吳氏,還有假子劉封滿臉鮮血、以及孺子阿斗、劉永、劉理,兩個小女。聽著劉封說冤枉,劉禪說父皇對不起,劉永劉理臉上掛滿淚水,一對小女哭泣,為何要拋棄她們。
劉備不停說著無事、對不起,但在一對小女面前,劉備冷漠了,沒有話語,只是任由一對小女不斷打罵劉備。劉備無話可說,已經無法彌補,他救得了天下人,卻救不了自己女兒。
直到驚醒,原來天亮了。劉備坐在榻上,然后慢慢推開門,步出宅院,來到巷口,他一屁股坐在臺階上,看著城中煙火氣,這時光好像就此留住,笑著哭哭著笑。等到半刻,劉備冷靜下來,去洗漱了。
學舍內,劉備又一次搶到前排坐席,坐將下來,放下書簡,隨后將書簡平鋪在案上,劉備不斷在心中苦讀起來,簡牘上書寫著什么。
不多時,還是那個助教,助教名諱,劉備也終于知道了,他名孫康,字明昭,并州太原人,出身貧寒,早年遇盧師,成為隨從,言傳身教下自是熟讀五經,更擁有著自己的見解,這也是為什么這位孫助教會成為教喻。
今日,孫助教接著教授論語,伴隨著誦讀之后,便是講解,講解中是一種全新見解,完全包含自己的見解,雖然劉備不知道何種見解才是最正確的,但自先漢以來,大儒紛紛就五經展開了自己的解釋,可以說諸家之中,各種解釋云集,顯然孫助教的講解中,包含了盧師的見解,還有馬季長公的見解,而他自己的見解,只是在兩者之上添加自己的部分。
劉備認真在簡牘記錄下,劉備對各種見解,都能看懂一些,只是眼下還需要繼續將字書看懂,才能下一步,釋義這當字,還不如去看說文釋字,只是每位大儒都有著不同意思,劉備雖然有些惡趣味,但手中的筆一直沒停,一直在記錄。
轉眼間就是二個時辰,剛好午時,孫助教起身走人,劉備連忙站起拱手拜送,孫助教走到劉備面前說道:“汝昨日下午是否沒來。”
劉備一臉驚愕,連忙惶恐道:“孫師,弟子昨日有些不舒服,故而下午沒來。孫康奧了一聲,然后笑道:“原來如此,下次注意,不要錯過任何一場課程。好了,坐下吧。”
“弟子,拜送老師。”孫康走后,劉備一臉后怕,但謊話說出口,就只能再圓下一個謊。然后劉備坐將下來后,頓時感到一陣脾胃有些發虛,似乎餓了,于是看向簡雍等人道:“你們是否有些饑乏。
簡雍搖了搖頭,但肚子出賣了他,他一臉愧色。這時賈勰道:“昨日阿母準備不少吃食給我,說罷便將食盒打開,露出十數枚精美點心,還有十數張餌以及糍粑。劉備為之大喜,公孫瓚轉頭也道:“這下有口福了,哈哈。”
劉備正要用時,從懷中摸出些許作料來,放在餌上,作為拌料,吃到嘴中,感到十分美味。公孫瓚見劉備如此,便問道:“玄德,剛才放的是什么作料呀,有些異味傳出。
“我口味較重,喜食辛辣,前次在伯圭兄處,得到些許秦椒以及蜀椒,就想回去種上一二。冬食辛料,可解寒氣,幽州偏北,冬季較寒,常食此物,寒氣去掉大半。此前見崔醫士給父親解寒時,便使用此物。據言,辛料用作菜肴中使用,口感甚佳,備與阿母說起此事,母將其曬制之后,制成作料,偶爾使用,不出所料。故而母親制蒸餅時,常放入,入口雖有異味,但口感不錯,也送于鄉閭食用,頗得贊許。伯圭兄可食用之。
公孫瓚聞言,從劉備拿了些作料,結果放入口中后,只感辛辣,但因北方稍寒氣候,只是覺得暖了不少,便道:“此物辛辣,冬季使用倒是可以。
幾人吃的津津有味,當然精廬之中,也飄散了一股異味,午后課程如舊,但增加不少辯論課程,還有書寫課,劉備書寫的文體,孫康倒是十分喜歡,他一問才知是一種新文體,某日劉備前往山間,見峭壁上有奇特字體,便模仿一二,沒想到比之隸書更利于書寫。
習字,是用毛筆在觚上書寫,或是使用蔡侯紙,蔡侯紙紙張粗糙,一點也不利于書寫,但用于習字,也不求書寫,所以眾人在草紙上,不斷書寫字體。
習字之后,便是辯論課程,劉備不喜歡辯論,但喜歡聽他人辯論,只見幾個學兄,為一學題,辯的面紅耳赤,別提多精彩了,劉備一邊看學兄學弟辯論,一邊在簡牘不時記錄。旁邊的憲和,也與學弟正在談論什么,憲和雖然平日沒有正形,但其喜歡談論,有急智,德然喜歡安靜讀書,任之不僅喜歡辯論,而且也喜歡讀書。
孫康看著劉備,也知劉備不喜辯論,便也不多打攪劉備,這個弟子不錯,有悟性,孫康很是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