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ㄒ唬P棲葑
我曾為他抵擋朝堂上的明槍暗箭,愛他到離別時只敢在墻角窺望。
那時的我們不過十四、五歲,那天正好學堂放學,放假三天。我便邀請了譚忠來我府上玩,第二日再回去。而這,竟就是我們和聲和氣度過的最后一段時光。
我們倆從小就一起上學,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我就覺得,這世間怎會有如此出塵的人,真真應了一句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穿著統一的學堂服,眉眼帶笑,不經意望過來的目光停留在我身上時,我都感覺到自己的心都要跳出來了。
之后,我便一直跟在他身后,看著他溫和地對著周邊的人笑,和別人一同談論著夫子布置的題目。
不知是不是我的行蹤太明顯了,那一天,他終于朝我走了過來,溫潤有禮地問我,二皇子,你一直跟著我,是有事找我嗎?
一雙笑成縫的眼睛,彎彎的,當時不知用了多大的毅力才克制住自己沒有伸出手去摸摸。
當時的自己只是搖搖頭,伸手拉住他的衣袖。
至此之后,他便一直帶著我。我也與他終于熟悉,能夠時常不經意地靠近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在領著他回到府上后,我便拉著他到府中閑逛,給他看我搜集的各種稀奇玩意兒。我說的很起勁,那天可以說是我說話最多的一天。當時他的表情和平常一樣,溫和地笑著,耐心地聽我講話,甚至在我口渴時遞給我一杯茶。
呵!到現在,那盞茶杯我都留著,整日用著。
之后,我們便來到涼亭,一同用晚餐。
不知是不是喝醉了,膽子就大了。我看著癱軟在桌前的人再也忍不住,將唇附在了朝思暮想的地方,但他遠比我想的要警惕。
剛剛碰上,我還沒來得及感受,就被推開。
他頭也不回地離開,沒說一句話。
之后,我在府中緊張焦躁地等了兩天,終于回到學堂,卻聽到他已經前往邊疆的消息。
之后,朝堂上時常傳來他打了勝仗的消息,我心中為他自豪,但同時又很擔心他的安全,戰場上刀劍無眼,我整日都在期盼著他平安歸來。
那些老頭子,在朝堂上只知道四散定北王勢力強盛,不得不防的言語,我一直為其辯護,同時攔下了不少彈劾譚忠的折子。也虧得父皇心中敞明,知曉定北王府的忠誠,未曾有任何動作。
本想派人前去邊疆打探消息,畢竟譚忠自那日回京,我與其見面后已經有近五年未見了。去定北王府打探消息,也只有一切安好的回復。但是我的兄弟們,都將我視為帝王之路上的絆腳石,處處挾制著我,我根本無法分身派人前去。建安夫人和譚誠去邊疆的事我還是半個月后才知曉,那個時候我都快瘋了,說什么都要去邊疆,下人們使勁攔著我,最后將我打暈,醒來后,我不再出現過激行為,在床上躺了五天,最后辭了父皇賦予我的職位,閑賦在家。
就這樣,我日日盼他歸來。
真是…,如今只有我一人了,我已經向父皇請辭,準備去楊城,看看他出生的地方。
?。ǘS瑜
我是在禁軍初選的時候看到譚誠的,白白嫩嫩,感覺我一手就能將他掄起。但不知為何,在操場跑圈的時候,我竟不由自主地關注著他,也許是那股不服輸的毅力吧!
之后看他暈倒,我將其扶住后帶往京郊,后來有幸在狼群之中救過他一次,便成為了朋友。
我和他便經常來往,知曉他是定北王的二公子,加入禁軍后由于這些錯綜復雜的關系,他成了殿前人員。我和他的交集漸少,但每每休息日或是下了班,還是會一同連天吃飯。
他家中的弟弟妹妹都知曉我們關系好,也時常纏著我教他們習武。
后來,因為邑族使者的緣故,他被帝王召見,后來我才知道,他進入那偏殿近一個時辰,出來后便前往禁軍統領住處,消了自己在禁軍之中的名字。
第二日,我專門找人換了班,再去找他時,就聽管家說,他一早就去了邊疆。
未曾道別,我在京城等了一年,期間去定北王府多次,得到的消息都是沒有消息。
我實在是等不下去了,請辭了統領,單身匹馬直接往邊疆奔去。
后來,終于是找到了他!
這時的他,已經成了一方統領,接手了他大哥譚忠的軍隊,至于譚忠,我至今也未曾見到,只聽到譚誠說,一切都還好!在別處修養!
之后,我便一直跟隨著譚誠,做他的護衛,同他一起上陣殺敵。
后來,有幸看到定北王,之后,經有帝王準許,譚誠繼承定北王世子之位,可承襲定北王之位。
就在皇諭下達的那天,所在兵營全體吹響號角,氣氛沉悶,聽著不似歡喜。所有的將士筆直站立,面向東方,沉默而又堅定。
近半盞茶的號角聲吹奏完畢,連日黃沙滿天,遮蔽日光的天氣突然轉好,陽光透過厚重的沙幕落在人群之中,一掃陰霾。
我知道他很累,但又不能停下,只得在走路的時候慢下腳步緩一緩。他曾說,“我不能失?。 ?,說出這句話時的堅定竟是讓我心痛。但我也只能在他身后默默陪伴,無聲支持。
?。ㄈ┰轮?p> 我自小父母便相繼離世,家中只有我一人。一日,班主在街上看到了我,便將我帶到了劇院,要老師傅教導我。我是個能吃苦的,再加上有一些天賦,長到十五六歲便開始登臺。
那一日,我正在后臺卸妝,一個小矮丁跑了過來,那是我第一次見到譚廉,針的是可愛啊!充滿了孩子該有的朝氣,我心中是說不出的羨慕。
之后,不知是何種緣故,他經常來尋我,與劇院中的人都混熟了。我也便將他如同親弟弟般照顧。
不知是不是他家中的人將他寵的太好,他總是顯露出孩子般的姿態,隨時撒嬌,說一套做一套,沒有很長久的堅持可言。
但我也漸漸習慣了,孩子嘛,總有一天長大的!
知曉他是定北王的公子,我并未驚訝,也只有這種貴族才能陽出如此不諳世事的孩子了!但見到他其余的哥哥和妹妹時,我似乎有些明白了,這不是家庭問題,純粹是譚廉自己呆頭呆腦的緣故。
其實我也知道,那一日晚上,譚廉一直跟在我身后,看著我在河邊祭奠,回到家里。后來,因著班主回鄉,劇院不得不解散,譚廉邀我去他那兒住,那個時候我問他,是不是早就想好了?
他的回答我至今記得,“說過一直保護你,必當一直履行!”
之后,他們家出了一系列事情,譚廉依舊毫無目標,我便第一次兇了他,幾天后,思過后的他帶著我南下,去了很多地方,最終來到了北部邊疆,也就是在這里,他長眠了!
我不愿回顧那段痛苦的時日,他曾很多次說過,會一直保護我,我也曾問過他為何,他的回答很是單純,“那一日見到你后臺那么多人,忙忙碌碌的,很累,我就想著,以后肯定要好好護著你,這么好看俊俏的人不能累垮了!”
之后,帶著他回到京城,他妹妹譚潔邀我參與醫館建設,我因著譚廉答應了!我是他救過來的,不能辜負了這條珍貴無比的性命。
?。ㄋ模┣瑖?p> 譚家自乾國建國始,就在南方當上了小官,祖上不少人都是各地的小縣官,做實事,受當地百姓愛戴。之后,譚家有一支開始逐漸往武官方向發展,在當今帝王登基時,領命前往邊疆守衛,擊退邑族,又因譚家世代英良,帝為此直接將譚毅提升為當朝唯一一位異姓王,以表彰其為乾國所做的貢獻。
后來譚誠,也就是定北王二公子承襲王位,與其父親一般,常年鎮守邊疆,一生未曾娶妻;家中的四小姐譚潔被封為安樂公主,與一平民生子,名為譚飛將,自十五歲就跟隨在其舅舅身邊,在戰場上洗禮。
因為定北王在北部邊疆阻擋邑族的侵擾,乾國在這段時間內整頓吏治,修改各類條例,發展生產,百姓生活趨向穩定富裕。
譚氏家訓:
孝悌為先,忠信為本,積德行善,不違俗倫。
自立自強,處事以忍,廣結賢良,不謀非分。
當差有事,尊上寬仁,努力進取,有朋謹慎。
不奢不侈,顆粒成廩,婚喪從簡,持家以勤。
貪婪飄蕩,荒廢青春,胡作非為,辱沒先人。
秉公懲戒,繁榮后昆,恭愿后裔,永傳家珍。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3-19/5e72e58f12c51.jpeg)
筆下有誤
家訓摘取自《王氏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