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火燒秦宮
過了幾天,項羽領兵進入咸陽城。
咸陽城規模宏達,氣勢宏偉,不愧為秦朝的首都。
街道四通八達,路面寬廣,道路旁邊的兩排房子一眼望不到盡頭,路邊綠樹成蔭,花團錦簇,鳥語花香。
街道中間是用青石板鋪的弛道,可并排十二匹馬同時通過,兩邊是綠化帶,綠化帶旁邊是人行道,整個街面干凈整潔。
有方便居民休息鍛煉的廣場、花園。道路兩旁的商鋪一間連著一間,客棧,飯館,娛樂設施星羅棋布,嫣然一座現代化都市。
歷經戰亂,咸陽雖然人氣不旺,但規模依然在。
項羽大軍走在寬敞的大路上,兩旁沒有秦民歡迎的隊伍。
秦民,戰斗民族,五百年來,一直和西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抗擊,堅守中國的西北大門,戰斗的基因早已融入他們的血液里。
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雖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這筆血海深仇,秦民永遠不會忘記。看到兩邊稀稀落落的秦民的眼神就知道,目光中充滿憤恨、仇視。
項羽把這一切看在心里,知道自己雖然占領了秦國,卻永遠失去了秦國民心。
大軍來到皇宮前,部隊整齊的站在廣場上,形成方隊。
廣場上巍巍地矗立著十二個巨型金人,似乎在宣告大秦昔日的蓋世武功和神圣不可侵犯。
項羽帶了一部分軍隊進入皇宮,其余人留在廣場。
皇宮里金碧輝煌,極盡奢華,奇珍異寶,琳瑯滿目,數之不盡。
項羽是見過世面的人,也從來沒見過如此多的珍寶,手下將士個個瞪大眼睛,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
軍隊把皇宮里的人員控制起來,集合在廣場,王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美女如云。
項羽讓手下士兵把子嬰帶出來,看了看他,問道:“你可曾想到有今天?如果今天你對我投降稱臣,我就饒你不死。”
子嬰怨恨地看著他,說:“我已經降過一次了,降給了劉邦,人不能降二次。我是秦國的罪人,祖宗辛苦開創的基業敗在我手里,我已生無可戀,死后也沒臉見先皇。項羽,你聽清楚,秦軍二十萬冤魂,遲早要找你索命!”
看到子嬰仇視的目光,項羽大怒:“你死有余辜!”見他還有些有骨氣,命令手下留個全尸。
其實,秦國的大好基業不是敗在子嬰手里,而是敗在秦二世胡亥和趙高手里。子嬰也算有為之君,上任就誅殺了奸臣趙高。無奈秦國大勢已去,子嬰有心殺賊,但無力回天。
假如給子嬰三年的時間,秦不會亡,但是歷史沒有假如。
項羽本想把秦宮妃子都賞賜給有功的將軍和楚姓宗親。
項伯勸諫道:“古時,天子有妃九人,今秦宮,聚集了天下的美女,大王可選沒有生育的,年輕的,陪侍左右,廣續子嗣。”
于是項伯為項王挑選了美女九人,其余則按功勞賞賜給了將軍和楚氏宗親。
面對皇宮不計其數的珍寶,許多將士做夢都沒想到過。
在勝利面前,有些將軍、士兵不安分了,諸侯軍由為更甚,但是軍法明文規定:“燒殺搶掠者,斬!”
沒過幾天出事了,黥布手下幾名士兵酒后跑到一秦民家,掠奪財務,被舉報,按律當斬。
黥布把這事上報給你項羽,項羽派范增監斬。
刑場上一個士兵不服,大聲說道:“我們為項王奮勇殺敵,九死一生。如今我父母生病,急需用錢,出于無奈,酒后壯膽,搶劫了一個商鋪老板,這就要問斬,我不服!別國諸侯聯軍掠奪秦民,強暴民女,為啥項王就不管?這不公平!”
范增把情況向項王作了匯報,項羽覺得情有可原,說:“刀下留人吧,下不為例。”
于是項羽馬上召集各國諸侯將領朝會,會上,項羽說:“各位將軍,你們管好自己的部隊,我們不是強盜、土匪,不能欺壓百姓。如再有,嚴懲不貸。”
一天夜里,諸侯軍的一個小小將領,垂涎秦皇宮的金銀財寶,帶領幾十個人翻過圍墻,進入皇宮一個偏園,把金星首飾,各種值錢的器物洗劫一空后,打包帶走。
走時怕被發現,放了一把火。火趁風勢,不一會兒,整個皇宮燃了起來,等到發現,救火為時已晚。混亂中,各諸侯軍趁火打劫,強暴宮女,掠奪財務。
諸侯聯軍就像一群惡魔,涌上街頭,打、砸、搶。項羽派軍隊前去鎮壓,殺了百來十人,也無濟于事,搶奪事件此起彼伏。
人性的丑惡在財富、美色的面前被扭曲放大。
見諸侯軍搶得熱鬧,楚軍中也有士兵悄悄參與。
諸侯軍不直接歸項羽管理,軍紀渙散,屢殺也禁止不了,全亂了。
事情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項羽只好睜一只眼,閉一眼,結果事態越演越烈,大火越燒越旺。
秦宮一片火海,居民被諸侯軍揉虐、屠殺,戰爭的殘忍性暴露無遺。
見到整個皇宮付之一炬,項羽也感到惋惜,秦宮大火三月不滅。
這場大火,更加燃起了秦民的仇恨,同時也將一個強盛的王朝化為灰燼。
項羽的理想實現了,秦朝滅亡了,可是理想實現后的他,莫名的有種空虛和失落。
不該讓諸侯聯軍進入咸陽的,諸侯聯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一群人皮豺狼。
項羽心里萌發了東歸之意。
有人勸說項羽道:“關中,三面環山,獨東面可以鉗制諸侯,進可攻,退可守,關內平原千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這是王業的基礎,可以稱霸。”
項羽見富麗堂皇的秦宮已被大火燒毀,秦民又恨自己,于是率領大軍東歸。東歸前,他開玩笑地說:“富貴不回鄉里,就像穿著漂亮的衣服在漆黑的夜里行走,誰看的見呢?”
有儒生聽見了這話,嘲笑道:“有人說,楚國的人是帶著帽子的猴子,裝人樣,果然不假。”
這話傳到了項王的耳朵里,項王大怒,下令把說這話的儒生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