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奉手,道:“子義,某有幾句心里言,請與子義講。”
太史慈冷哼一聲,并未答話,秦天自顧自道:“社稷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如今之亂世,漢室名存實亡,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戰火連天,唯獨以戰止戰,方可匡扶漢室,以正社稷。”
太史慈冷哼一聲,道:“就你也配提匡扶漢室,以正社稷八字?真是天大笑話!你所輔佐之主,為報私仇,屠戮百姓!若此人手掌大權,天下焉有安平之處?”
秦天道:“亂世之下,人不如狗!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我主敢說敢做,總比一些表面仁義,背地腌臜的虛偽之徒勝以百倍!”
太史慈槍指秦天,道:“秦三郎,速速讓開!我念你總算作了點實事,便放過你!我奉勸你一句,良禽擇木,休要自毀聲名。”
說罷,太史慈猛扯韁繩,飛奔而去。
看著其離開的背影,秦天無比無奈,太史慈這號猛人沒能留下,實在是太過可惜。
為了見上太史慈一面,秦天可是向曹老板請了假,在戰時請假,可是一件大事,曹操也未聲張,只叫秦天暗中離開便是。
騎著赤虎,自任城狂奔至北海,耗費三日光景,在半道上等著太史慈,不想太史慈因曹操所為,不為所動,相反,好像對曹操甚是痛恨。
唉……曹老板,我tm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你!
秦天心下腹誹一句,不再拖沓,起身返回任城。
五日后秦天順利返回任城外,此時平原劉備、北海孔融、青州田楷三路大軍也已齊聚任城東郊,兵力總數多達五萬之眾,更有關羽、張飛、陳登等一眾猛將可用。
眾人匯聚帳中,孔融道:“曹操兵多將廣,不可輕動,需好生計較。”
劉備道:“任城被困數日,更有曹操于間作梗,我軍供給難以久持!當請孔融北海、田楷與云長,與曹操廝殺,我同翼德殺入任城,同陶公商議。”
眾人皆出聲同意,便依計而行。
晚間,劉備與張飛率兵三千殺近曹軍營寨,恰好見了于禁統兵巡查!
于禁大喝:“何人放肆!”說罷,便引軍馬沖殺而來!
張飛飛馬挺矛應戰,張飛武力值何其之高,不過十合,便將于禁打的險象環生!
幸得于禁部將死保,方才得以撤出,劉備趁勢帥軍沖殺,于禁大敗!包圍之勢頓時缺了豁口,劉備所部順利沖入任城。
陶謙早見大旗平原劉備四字,忙著開門。
入城后,陶謙大設演戲,以犒勞劉備部眾。
席上,陶謙好生言謝,劉備自是說出一番義不容辭的正義話來,而后,陶謙言請出徐州印,眾人不明所以,陶謙雙手捧著牌印,行至劉備席前,道:“玄德乃漢室宗親,當匡扶漢室!老夫年邁無能,請愿將徐州拱手相讓!還望玄德萬勿推辭,陶謙自寫表文,奏報朝廷。”
劉備忙撤身行出席外,九十度彎腰拜道:“劉備雖漢朝后裔,然無功無名,為平原相尚且如履薄冰,何敢承受如此大任!陶公此言,莫非懷疑備有吞并之心?”
陶謙道:“此老夫真心所讓,還望玄德念在徐州萬民,休要推辭!”
雙方你來我往,僵持不下。
糜竺道:“如此戰時,當議退敵之策,再當相讓。”
雙反這才罷了。
劉備道:“備這就寫信送與曹操,言和一事。若曹操不從,再行廝殺不遲。”
眾人皆允。
信到曹營,曹操見了大怒,暗想區區數萬人馬,便敢叫討賊復仇大軍無功而返,豈有此理!當即下令將前來送信的陶謙從侄陶肯斬殺,令前于禁、李典引軍攻城。
這邊正打仗,外又自家人前來稟報,言及北方,竟是人中猛將呂布引軍殺入北地,威逼兗州。
情報上言,兗州各地,緊剩下東郡、祁鄉、拒野三城在手,其他各地已被呂布攻克!在荀彧幫襯之下,曹仁死守三地,竟是五戰五敗,只能困守!
拒野、祁鄉二地在程昱并皇甫廷燮等將死守之下,大限呂布兵鋒,但也岌岌可危!
后方如此頹勢,曹老板不敢大意,郭嘉道:“如今正好可以賣個人情給劉備!可著良將居魯國斷后,主公自引大部回援兗州。”
曹操允,便令秦天統兵一萬留守魯國,以絕徐州追軍,自引大部兵馬返回兗州,同呂布廝殺。
秦天落了這么個差事,與魯國斷后!
這個差事,著實有點大啊,因為劉關張三兄弟可都在任城呢,若這三個人來攻魯國這么個貧瘠小城,秦天還真的沒有把握能夠將之守住。
曹操大軍撤去,只留秦天居守魯國,任城境內眾人那叫一個歡喜。
陶謙召集眾人,,設下酒宴,感謝犒勞各方人物,孔融、劉備、田楷等人皆到此地。
席上,陶謙再提相讓徐州一事,道:“老夫年邁,無能治州,愿將徐州讓與玄德,自養天年。”
在場的孔融、田楷之勢,都不是現在的劉備所能夠比擬的。所以,劉備說話可得圓滑幾分。
“孔北海、田刺史,皆勝玄德百倍。再說玄德奉文舉令來援徐州,強敵已去,劉備自留徐州,其讓天下人以為劉備無義也?”
糜竺上前一步,道:“徐州殷富,戶口百萬之巨,劉使君萬不可推辭。”
劉備思緒一轉,又道:“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內人望所歸,近在壽春,何不讓州與之?”
孔融道:“袁公路冢中枯骨,何談及也?今日之事,非玄德莫屬。”
陶謙痛苦而出,伏于劉備肩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那叫一個讓人感動,見劉備仍無受領之意,道:“使君若去,徐州百萬之民謙難養也,唯以死謝罪。”
張飛看不過眼,道:“大哥,這都讓成這樣了,你就受了吧。”
關羽也道:“既陶公這般相讓,大哥便權且領了州事。”
一來二去,糜竺、田楷、孔融等也在旁幫腔,劉備也就順水推舟將州事接下,至于他是真不想接還是假不想接,也只有劉備自己知道。
事后,留下心腹將領鎮守任城,自引劉備并一干人物返回彭城,而劉大耳也迎來了事業的第一波高峰期,俗稱第一個“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