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傍晚時分,小鎮(zhèn)上炊煙裊裊,販夫走卒結(jié)束一天的營生,勞累一天,無論是頗有進項亦或是兩袖空空,俱是倦鳥歸巢,只看腳下路,不管路旁人。
街尾巷口,還是有氣無力的響著刺耳的鐵刀磨石的聲音,由遠(yuǎn)及近,惹人生厭。
“鏘鏘”
“賒刀賒刀!”
“鏘鏘”
“只賒不賣!”
突然刺耳的聲音戛然而止,一塊碎青磚從半掩的門里飛向面黃肌瘦,蓬頭垢面,背著個碩大破竹簍的小人兒。
“小賤種,滾遠(yuǎn)點,老遠(yuǎn)聽著就起雞皮疙瘩,耽誤老娘做生意!”
“哎呦!老婊子你失心瘋了!?若打傷了我,你那點兒賣肉錢能賠得起醫(yī)藥費么!”
“嘭!”又是一塊碎磚飛出,小人兒趕緊縮腰低頭,佝僂跑遠(yuǎn),嘴里尤是不干不凈。竹簍歪歪晃晃,傳出一陣金鐵交擊的聲音……
“師父說的果然不錯,我們這行與娼妓相克!”跑遠(yuǎn)的小人兒,嘴里嘀嘀咕咕,眼睛還不時望向身后,生怕那一直看他不順眼的“半掩門兒”羅娘子追打出來。
小人兒名喚余錢,聽那個整日神神叨叨的便宜師父說,是在棵一抱粗的大榆樹下?lián)斓乃丈綗o從知曉,因正是春花爛漫,榆錢滿梢頭的陽春三月,故給起了個聞?wù)咻笭柕拿郑河噱X,諧音榆錢兒,應(yīng)景喜慶嘛。
等余錢懂事后,為了這名字還跟便宜師父慪了半個月的氣,可沒辦法,腌臜老頭死不松口給他改名,說是人這輩子的名字不能輕易更改,因為起名之初就定了一輩子的運勢。
屁的運勢!還不是不識字!老頭子一輩子只跟刀打交道,走街串巷閑暇時,除了給余錢叨叨一些賒刀人的刻板規(guī)矩,就沒說一句振聾發(fā)聵的書上道理。
余錢就余錢吧,人得認(rèn)命,誰讓自己是老頭子撿的呢。活命之恩,不可或忘。
老頭子自稱賒刀人,就是把刀賒給那些買不起刀的窮苦人,或是純粹懷著“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準(zhǔn)備有來無回心思的有錢人,然后定下時間,到時再來收刀錢。這個時間定的有長有短,十天半個月的有,幾十年的也不少,更有甚者,隔上幾代人再來收錢。
為防對方耍賴不認(rèn)賬,賒下刀后往往留下幾句警語讖言。到時若甚事沒有,自然是一了百了。若一語成讖,便想著能鎮(zhèn)住對方,乖乖還錢。畢竟這人啊,無論窮富善惡,大多相信頭頂三尺有神明。如若這都不能讓賒刀的人乖乖還錢,那便考驗賒刀人的膽魄手段了。
所以干這行就需要有膽魄,有眼光,更要有運氣。有膽魄,才敢賒刀收錢;有眼光,才能審時度勢,預(yù)判將來,得以一語成讖;至于運氣,那便是虛無縹緲,無從言說,時勢罷了。
老頭子自然是三者皆無,要不然也不會一輩子窮困潦倒,最后病死途中,落下個草草收尸的境地。畢竟三者皆有的人,哪個不是人中龍鳳,犄角崢嶸之輩,誰又會去做那有上頓沒下頓的賒刀人?
老頭子手上有本代代賒刀人薪火相傳的賬簿。上面記載著不知何時、不知何地、更不知何人的賒刀記錄以及賒刀人留下的讖言。
比如賬本最后一項,“乙亥年五月十三日,南浹洲出云國伏虎山崔原,賒靈器純陽劍,山傾赤水,收靈石百萬”。這里面南浹洲出云國伏虎山是何處,聞所未聞,讓人如何找尋?讖語“山傾赤水”更是無稽之談,照此收賬,豈不是血本無歸?靈石是何物,能當(dāng)錢花?
可賬本里都是這樣的奇言怪語,莫名其妙。
臨死前,老頭子不停跟余錢念叨代代賒刀人口頭相傳的規(guī)矩。“寧賒家貧如洗三餐不繼,不賒腰纏萬貫無根浮萍”。“黑刀是根,賬本是命”。其他片言只語也無。
前一句,老頭子給余錢解釋多次,余錢也懂,就是怕把刀賒給那些沒有跟腳的人收不回刀錢唄。至于后一句,余錢就當(dāng)個笑話聽,嗤之以鼻。
一把黑不溜秋不知啥材質(zhì)的破刀,除了硬沒別的優(yōu)點,著急了可以當(dāng)撬棍用的玩意兒。劈石砍柴,剁骨切菜,沒見老頭子磨過。
那賬本倒是聽老頭子嘀咕了幾回,可一聽就知道是無甚用處的爛賬,除了撕了當(dāng)廁紙估計沒甚鳥用,等哪天余錢識得賬上字句了,估計能氣笑了。
余錢用老頭留下的銀錢買了付薄皮木棺,讓老頭子好歹入土為安。除了那把還有點用處的黑刀,其他菜刀、柴刀、剪刀亂七八糟的刀,大都讓余錢賤賣給了鐵器鋪子換做米錢。剩余的便是竹簍里那些了。
至于那本賬簿,權(quán)且留著,畢竟是個念想兒不是。
背負(fù)竹簍,腰別黑刀,懷揣不知所謂的賬本,余錢心想著今天看樣子還是要賣刀換米了。
賒刀人不賒刀了,還算賒刀人么?
可是這般小小的一個人兒,肩不能扛,手不能抬,不賣刀難道去做那野狗一般的乞丐么?先不說余錢愿不愿去做,即便去做了那伸手乞討的小乞丐,最后不也是成了被人打斷手腳的乞討工具?
趕在鐵鋪關(guān)門,把背簍里所有的刀全都賣掉,又去米鋪買了米,剩下的錢還能支撐小半個月。回到老頭子留下的小院,燒火做飯,飽餐一頓,收拾停當(dāng)。
天色漸黑,余錢躺在床上,思緒紛亂。
今日鐵器鋪子老板看余錢賣光了刀,大概想到他今后再無收入,便跟他說起了一件事。小鎮(zhèn)每隔十年,就會來一些飛來飛去的仙人,尋訪十歲以下身具靈根的男女幼童,去那山上修仙問道,尋求長生,不過卻從未聽說誰家孩子能夠選中。
“今年又是十年之期,那些仙人如果再來,余錢你不妨去試上一試,說不定就能被選中。如若有幸選中,既能解決吃飯問題,又能做那山上仙人,即便不能長生,想來一生衣食無憂問題不大。”
“靈根……那是什么東西,我有么?”
“那我就不知了,你我都是凡夫俗子,想來是看不出什么。”
……
鐵鋪老板的話,讓師父死后一直渾噩度日的余錢再次升起希望。要是能拜入仙門,不求那長生不死,能解決吃飯問題就是極好。
至于便宜師父臨終托付的賒刀生意,那便無所謂了。但凡賒刀能糊口度日,余錢也不會賣刀換米。再說了,難道神仙就不用刀了?把刀賒給神仙也是一樣嘛。
前后想完,便心安理得的迷糊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