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榆知道一定是謝清霽和他這么說的,忍不住解釋:“哥,我真的沒事,這次就是個意外,我好久沒生過病了。”
“你沒事最好。”譚欽云摸摸她的額頭,“要是明天病懨懨地回老宅,爸得把我罵死。”
“哪有那么夸張?我又不是小孩子了,能對自己負責。”
“咱爸可不這么想,你出事兒我肯定是連帶責任。”譚欽云把藥箱放好,坐在沙發上盯著她,“你和謝清霽怎么回事兒?”
“哥,我給你倒杯水去。”
“回來!”
一百件事里,譚欽云可以有九十九件順著她,唯獨一件不行——她不能委屈自己。
“哥。”辛榆的腔調里有明顯的不情愿,她盤腿窩在沙發上,不想答話。
譚欽云拿出當哥哥的威嚴:“你不喜歡他就直接拒絕,你要是喜歡他就不要想寫亂七八糟的事情。星榆,我看得出來,你對他有感覺的,何必為難自己?不是我為謝清霽說話,他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你知道嗎?達觀,沒有他看不開的事情。他今天能做出這么幼稚的事情,必然是心里不痛快了。我認識他這些年了,也沒見過他有幾回不痛快。你對他的影響已經很深了。”
這是辛榆從來沒了解過的事情。達觀?是一生順遂帶來的本能的坦然,還是歷經磨難后勘破萬事的無所謂?
“他不會輕易放棄的。”譚欽云對這一點十分肯定,“還記得答應過我什么嗎?不要鬧得老死不相往來。”
譚欽云有自己的預判,如果謝清霽一直不放棄,而辛榆一直不接受,按照兩人的性格,最后很可能走到這一步。
他父母已經是這樣了,他絕不希望身邊再有其他人落到這個地步。
“哥,我也不想的。”辛榆一眨眼,眼淚就掉下來了,“兩個人在一起哪有那么容易?更別提相愛了。爸媽曾經那么愛彼此,不還是徹底反目?與其愛過之后成為陌路人,倒不如一開始就不要相愛。”
譚父譚母并不是豪門聯姻產生的表面夫妻。他們婚前就深深相愛,婚后更是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縱使是這樣,兩人在十八年后還是產生了不可調和的人生矛盾,決絕地分道揚鑣。
譚欽云是最能理解辛榆的人,彼時父母婚變,他們雙雙受到不小的打擊。
當時譚欽云剛剛成年,沒有“要爸爸還是要媽媽”的問題。他按照原定的計劃出國留學,但心里始終過不去,因此四年沒有回過家。
最痛苦的是當時只有十二歲的辛榆,一夜之間什么都變了。
爸爸媽媽分開了,哥哥也不在身邊了,她好像突然間被世界拋棄了。
譚欽云坐到辛榆的身邊,將她摟進懷里,“還說自己不是小孩子,哭什么?”他抽了幾張紙給她擦眼淚,“爸媽是爸媽,你們是你們。你自己說過的,順其自然,順從自己的心意,不能為了還沒發生的事情就把自己嚇跑。你盡管放膽子去嘗試,有什么事情哥都給你擔著。姓謝的敢對你不好我就去揍他。”

居則安
是一生順遂帶來的本能的坦然,還是歷經磨難后勘破萬事的無所謂? 你們猜是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