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細流,終將匯成大江大海,在這股強大的力量面前,任何敵人終要低頭。
“謝主任,剛才車控組說一會有幾輛車過來,讓我們做好放行。”余主任向謝主任報告。
“什么情況?現在不是不讓車輛外出了嗎?”謝主任疑問。
連漪做志愿者已經五天了,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送走不同的車,看著防控措施日益收緊。原來只是道路排查、測溫、登記,現在已經開始封路,區域內全部單行道行走,為了更加便利地統計出行信息,甚至有公告,只要離開本地,再回來,均要隔離十四天。
在這么緊張的情況下,車都是能不出動就不出動,現在居然還有幾輛大貨車要進出,很奇怪。
“連主任,請你和對方對接一下。”謝主任安排。
“好的,馬上聯系。”連漪應道。
“你好,聽說你們一會要進出高速,請問什么情況,有手續嗎?”連漪撥打對方手機。
“我們有手續,是這樣的,我們是開來棉紡公司,我們秦董在網上看到WH定點醫院缺棉被,所以捐贈了一批物資,今天裝車送過去。”對方聯絡員說道。
連漪了解情況后,報告了謝主任。
“原來是愛心企業捐贈,我們要支持一下。你跟他們說,幾點過來,我們提前安排好,保障他們順利通行。”謝主任點點頭。
連漪給對方回復,這是她第一次遇到愛心企業物資捐贈事情。入口處這么窄,一定要提前做好交通疏導。防疫物資早一日送到,受災人們多一份保障。
到了約定時間,幾輛大貨車浩浩蕩蕩地開過來,因為提前做好安排,通行很順利。
“你們是哪里人?”連漪邊給司機測體溫,邊隨意問道。
“我是本地人。”司機答道。
“你們送過去,要花多長時間?”
“十幾個小時。”
“車隊是公司組織的?”
“不是,我們都是自愿的。別看我年齡不大,老司機了。我開車十多年了。”司機師傅拍拍胸脯,很是自豪。
“佩服。路上要小心,有些地方不好走。”連漪真心感嘆。
“知道呢,送完這次就不去了,回來還要準備隔離。”司機樂呵呵地說道。
連漪忍不住給師傅比了個贊,“體溫正常,請多保重,平安回來。”
道路口所有的志愿者都忍不住給這幾輛車的司機比贊,他們都是普通人,但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此后幾天,連漪陸續接待了近十次捐贈車輛,全部都是自發組織的,有個人捐贈的,有國企捐贈的,有私企捐贈的,有一次性口罩,有一次性牙膏、牙刷、洗護品、拖鞋等日用品,還有紙尿褲等衛生用品,數量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連漪從沒有在媒體上看到過相關報道,如果不是在道路口,這些拉著捐贈橫幅的車輛從她面前一一駛過,這些感動的人和事,可能也像塵埃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之中。民族的力量、民族的脊梁就是由這些細微的不足道的人慢慢撐起壯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