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飜!阿飜你醒醒。”張憲抱著岳飜,一只手拼命地按在岳飜胸腹間的傷口上。
這一刀太狠了,劈開了岳飜的護甲,留下了一條尺許長的大傷口,里面的內臟已隱隱可見,血像泉水一樣往外涌,止也止不住。
雖然岳飜還有一口微弱的氣息在,可張憲知道,即使是華佗再世,恐怕也無能為力。
看著不省人事的岳飜,張憲憤恨欲狂。
“王經。你馬上帶著岳飜回去見大帥。”張憲抹了一下眼淚,吩咐道:“快,莫要耽擱。”
張憲是要讓岳飛能見上岳飜最后一面。
“王磐,隨我來。不活剮了楊再興這個狗賊,我張憲誓不為人!”
……
等到王經趕回中軍,岳飜已是魂飛天外。
岳飛看著自己幼弟的尸首,熱淚縱橫,痛呼道:“阿娘,岳飛不孝,沒有照看好阿飜。”
岳飛排行第五,前面四個各個都是幼年早夭,而他自己十幾歲就出來當兵,岳飜是家中老幺,一直跟在老母身邊,老母對岳飜也是格外疼愛。
去年,岳飜才前來投軍,沒想到,轉眼竟成永訣。
“大帥,末將無能,保護岳將軍不力,請大帥責罰。”
“你起來吧,將軍難免陣上亡。是阿飜自己技不如人,命數如此,怪不得別人,起來吧。”
“王經,你們先退下吧,我和阿飜再說說話……。”
……
閏四月初六,岳飛領軍追至賀州城下,與曹成力戰,大破之。
曹成棄賀州,逃至東北百里外的桂嶺山區,一路設立寨呰,連控隘道,以十萬部眾守蓬頭嶺。
十六日,岳飛率八千將士攻桂嶺,曹成退走連州,岳飛追至,曹成又退走韶州。
曹成桂嶺大敗,十萬部眾也作鳥獸散,四處奔逃。
這給岳飛帶來了一個問題,如果不管這些人,專盯牢曹成,方便倒是方便,怕只怕這些人四處奔逃,又會重新為盜,危害地方。如果要全部剿滅,勢必要兵分數路,那自己的力量也就會被削弱。
岳飛權衡再三,最終決定,先小后大。
王貴、徐慶、王經兵分數路先追擊殘兵敗寇,而岳飛自己在連州牽制曹成,等眾人來連州會師后殺大boss。
諸將出發前,岳飛一再告誡,脅從者可憫,不可妄殺,只可誅賊酋而撫其眾,不可損圣上保民之仁。
前頭讓楊再興跑了,張憲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火,岳飛令下,急欲報仇的張憲便馬不停蹄追著楊再興到了靜江。
楊再興也無語了,不知道自己和張憲結了什么不共戴天的死仇、還是欠了他的錢,為什么張憲就緊咬著自己不放。
兩隊人馬一邊追趕一邊交手,到最后,楊再興幾乎成了光桿司令,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結果逃到桂林深山,不小心掉進山澗,最終被張憲活捉。
這個楊再興也是個妙人,被張憲活捉,張憲就要殺他,楊再興慌了神,大聲喊叫,說自己是好漢,要見岳飛。
張憲一聽,我干!
還好你自己提醒,差點忘了,老子是要將你活捉回去在阿飜靈前活剮,以祭奠小兄弟在天之靈。
……
“跪下!”
楊再興被押到岳飛跟前已是半個月后。
“大帥,就是此賊害死阿飜的。”張憲咬牙切齒地恨道:“讓我把這廝押到阿飜靈前活剮了他!”
岳飛細細打量了一番跪在眼前的楊再興,并沒有暴走,而是平和地問道:“你就是楊再興?”
“正是!”楊再興揚著頭,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吊樣。
“啪。”張憲狠狠地將楊再興踹倒在地,罵道:“死賊囚,給老子老實點!”
岳飛揮手制止了張憲,繼續問道:“你要見我,是為哪般?”
楊再興直起了身體,答道:“我是好漢,你也是好漢,所以我要見你。”
“聽你的意思,你想降我?”
“嗯。”楊再興也直言不諱,說道:“我楊再興還不想死,想留此有用之身。”
“大帥,不要聽這賊酋胡說八道,他是貪生怕死,讓我殺了他,替阿飜報仇!”
岳飛揮手再次制止了張憲,盯著楊再興問道:“你是真心降我?”
“嗯。”
岳飛思索了一會兒,站起了身,走到楊再興跟前將他扶了起來,替他松了綁,道:“我知道你是條好漢,我相信你是真心降我,我不殺你,你當以忠義報國。”
“大帥!”張憲不干了,撲通就跪了下來,哀求道:“不能就這樣放過這個賊子啊,阿飜的仇不能不報啊!”
“起來!”
岳飛緩慢而堅決地說道:“我也想替阿飜報仇,但他殺阿飜只因公戰,今他肯降我,我再殺他,是為私仇。”
岳飛這句話徹底征服了楊再興,只見他直挺挺了跪了下來,狠狠地磕了幾個頭,心悅誠服道:“我楊再興并非貪生怕死之徒,只想留此有用之身。今真心歸順大帥,從今往后刀山火海任憑驅馳,有違此誓,人神共棄!”
……
張憲生擒楊再興后,王貴、徐慶、王經等人也陸續回來復命,大軍云集連州。
正當岳飛準備集全力對付曹成時,卻傳來一個讓他頗為意外的消息:曹成投降了韓世忠。
原來韓世忠平范汝為后旋師永嘉,結果就賴在溫州不走了。
這不走不要緊啊,可能是嘗到了甜頭或者對葉治印象好,韓世忠是三天兩頭去騷擾葉治,搞得小葉官人是痛不欲生,時不時還得出回血。
在溫州待了兩個來月,連葉治家的看門狗看到韓世忠都嫌的時候,這個瘟神終于走了。
韓世忠前腳一走,小葉相公就在五味和大擺宴席慶祝,還破例寫了一首《送瘟神》,詩是這么寫的:
“春風楊柳萬千條,億萬神州盡舜堯。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葉治還用他那讓人驚掉下巴,筆走泥鰍的書法,將這首詩題在了五味和的雪白墻壁上。
溫州也是文風鼎盛之地,不乏詩詞高手,眾人看了葉治的詩,難得一致地認為這首詩雖然格調不高,不過卻又一股磅礴的王八之氣!
害的韓世忠在半路上噴嚏連天,心想難道是葉小兄弟想我了?這小子可真仗義啊。
韓世忠出了溫州,并沒有北上行在復命,而是領軍向西,由處州、信州直抵豫章。
到了洪州,韓世忠將江南西路又好好篩了一遍,大小盜賊聞風而遁。他得知曹成敗退邵州,已是窮途末路,就派董旼前往招降曹成。
曹成權衡再三,最終選擇投降,得戰士八萬。
解決曹成后,趙構于六月初九命韓世忠班師,岳飛屯駐江州。
和韓世忠前后腳得到回朝命令的還有呂頤浩。
呂頤浩被任命為左相之后,和秦檜的關系就日益緊張。
呂是左相,秦是右相,左在右上,所以呂頤浩要壓秦檜一頭。而且呂頤浩已曾位列冢宰,無論資歷還是人望都不是秦檜這個“驟得君”所能比的,因此他在朝政上的話語權自然要比秦檜大得多。
這對于一心想要獨霸朝政的秦檜來說是難以容忍的,呂頤浩即使不能說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但起碼也是最大的絆腳石。
秦檜拜相后沒多久,他就抓住了一個踢走絆腳石的好機會,事情還得從桑仲說起。
桑仲原是王彥八字軍的老部下,八字軍被打散后,他干起了盜賊的買賣,勢力不斷增強,聚眾數十萬。后來被招安為襄陽、鄧州鎮撫使,算是從了良。被招安后,桑仲也沒偷奸耍滑、兩面三刀,反而是忠心王事。
三月間,桑仲曾上疏,請求趙構允許他帶兵收復被劉豫占領的州府和汴梁,并正劉豫降金僭越之罪,同時請求朝廷發兵作為他的聲援。
呂頤浩覺得桑仲之議可行,所以多次請趙構下旨同意出師。
而秦檜就抓住了這個機會,想把呂頤浩支開。
他多次給趙構灌迷魂湯,說周宣王內修朝政、外攘夷狄,才能中興。如今應該向周宣王學習,兩個宰相,一個在內主政,一個在外治軍,那中興可待。
趙構被秦檜說的一愣一愣的,也沒多思慮,不久就下令呂秦分工。呂頤浩治軍旅,秦檜負責朝政庶務,猶如越王勾踐時文種和范蠡之分。
同時,趙構也同意了桑仲的計劃,命桑仲兼制應援京城軍馬,度量軍事,命河南翟興、荊南解潛、金州房州王彥、德安陳規、黃州孔彥舟、壽春王亨等軍馬作為后援,而令呂頤浩都督江淮荊湖兩浙軍事,在鎮江設大都督府,開府建牙,都督各路軍馬。
五月初四,呂頤浩出兵,神武后軍和忠銳兩將跟隨前往鎮江,文武百官隆重送行。
可沒想到的是呂頤浩剛到常州,就傳來了桑仲被部下霍明所殺的消息。
桑仲一死,呂頤浩這個大都督的差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打了水漂。
呂頤浩心里自然是高興的,他知道二相分治是秦檜的鬼把戲,目的就是把他支開。
其實呂頤浩并不情愿去鎮江開府建牙,但是建議趙構同意桑仲計劃的是他,與秦檜相比更擅治軍事的也是他,所有他沒有什么推脫的理由。
現在好了,桑仲一死,呂頤浩立馬稱病不行,就待在常州等著趙構召他回朝。
呂頤浩暗下決心,回朝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秦檜給辦了,因為外出開府的事情已經讓兩人的矛盾公開化。
而秦檜成功支走呂頤浩后,就立馬開始施展陰謀,搶班奪權。
五月二十七,在秦檜的鼓動下,趙構設置修政局,命令秦檜提舉,詔侍從、臺省寺監官、監司、守令條具省費裕國、強兵息民之策。
修政局說是為了省費裕國、強兵息民,其實是秦檜以此之命,通過改革朝廷官制來達到排除異己、樹植黨羽、獨攬朝政的目的。
七月二十一,呂頤浩在常州“病”了兩個多月后回朝。
……
“大光、德邵,你們都給老夫出出主意,這個秦檜不除,朝中無寧日啊。”
“呂相,我倒有一個辦法。”
“大光有何妙計,快快道來。”
呂頤浩精神一振,席益是個智多星似的人物,他老爹席旦不僅官至御史中丞兼侍講,還創席氏七律四柱推命術,家學淵源了不得。
“想除秦檜,只需將其視為朋黨即可。”席益胸有成竹地說道:“我朝自熙寧變法、元祐更化以來,新舊黨爭愈烈。自哲宗紹述,元祐舊臣無一幸免,連司馬溫公、呂公著等一代名臣都被追奪贈謚。而道君皇帝重用蔡京,新黨秉政,以致靖康之難,所以陛下深忌朋黨之害。”
呂頤浩和黃龜年等人聽得不住點頭。
確是如此,要想扳倒秦檜,首先要讓趙構對他忌、憂、憚、怕,而趙構最忌諱的就是朝中結黨。
“秦檜一黨,黨魁者胡安國也,今胡安國在鎖闥,所以我們要先把他給拉下馬。”
胡安國為門下給事中,判門下省事。
王安石變法后,中書門下省就不設正官中書令和侍中,分別由中書舍人和給事中判省事,掌本省職權,也就是說胡安國實際上是門下省的負責人。
按照三省職權,中書省是決策機構,負責取旨,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門下省為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執行封駁權;尚書省則是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政令。
一道政令先由中書省草擬,再送至門下省審核用印,審核通過后交由尚書省貫徹執行。如果中書省出的詔令,門下省認為不合適,不同意頒發的話,那門下省有權封駁,退回中書省修改。
被門下省退回,中書省一般都會做出修改或者廢止,如果中書省執意要通過詔令,就會出現再發再封的情況,如是者三,中書還是執意要發,那一般門下省就沒法再阻攔,而且門下省的老大只有去官請辭一途了。
“那如何先去胡安國?”
“這個不難,今呂相回朝,都督府由參謀官暫代職權,呂相可向陛下推薦朱勝非代都督。”
“妙!”呂頤浩一聽,自然心領神會,知道事情已經成功大半,為何?
因為朱勝非。
(此書因你們而有意義,請推薦收藏,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