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誓德五年,自肅兗帝藺氏二十三歲登基,誅貪官,行法度,免賦稅,朝野上下不過兩年便如換血似的,可謂一片清明。世人皆呼萬歲,敬仰皇帝萬分,民心所向,百姓逐漸富足,也稱得上太平安寧。
五月,鶯啼燕語,和煦之風吹遍京都上下,皇禁城外那北邊六庫大街,南邊社蜀大街,西市府院,東市鄉田,人群熙攘,好不熱鬧。這偌大的城闕中亦然。
承乾宮。
“冬溢,可都收拾好了。”
“回主兒,都齊備了,已差人送往薛府。”喚名冬溢的婢子緩緩走到殿窗前,迎著風將窗子合上,“那百盞金樽鑲玉壺和舍利串珠想來薛老夫人看了定是歡喜,主兒一片孝心都看在眼里。”
“老太太信佛,聽阿則說晚飯后必騰出半個時辰,頌詞念經。再上一柱清香,拜三拜。每逢十五又要往凈慈寺禮佛。那舍利是經高僧度化開光的,本宮也是博老太太歡心罷了。”昭貴妃仍舊是一番貴氣之貌,鎏金錦緞裁制成衣,暗紫色宮服上繡了朵朵芍藥花,看那針法,似是蘇繡中的平迭繡,繡前用粗線打底,后以纏針刺繡。腰間佩玉,攜紅流蘇梔子香囊。新月眉,櫻桃口,面若桃花,膚若凝脂,好一個美人。
“永和宮的承嬪許是更要上心些,后妃不得出宮,她也只得送些壽禮。說起來薛老太太倒是她的親外祖母。也難為她,入宮三年,除了一次薛二伯來拜見皇上,承了恩典來給她送些補品,到永和宮坐坐,便無親人見過了。”昭貴妃言罷,揮揮手招來侍奉的小宮女,前往里室小憩去了。
這貴妃說對了,提前一個月永和宮的那位承嬪娘娘就開始到處去尋新鮮玩意。盛大夫人多次家信寫到宮中事多,還請娘娘不必太過分心于壽禮上,許是承嬪小時多由薛老夫人照看,生出的情分厚了些,每次家信都落款前寫著'外祖母安否'。
承嬪盛宴是尋人向江南買來的一只玉如意,刻上了彌勒佛笑臥。這本是江南私人收藏著,自己原不好叨擾,幸是路過鐘府,詢了緣頭,鐘二夫人特意派了寶儀姑娘前去高價買來,說來也欠了貴妃一個情。
京都西市薛府。
這老夫人過的是七十壽宴,七十古稀不逾矩,只見那府邸大門掛著一副對子,寫到'青霜不老千年鶴,錦鯉高騰太液波',據說是御筆恩典。往里走那正殿牌匾是'明正德才'四個燙金大字,兩側又是一副對聯,上聯'國中從此推鳩杖'下聯'池上天今有鳳毛'。丫鬟們穿紅著綠,進進出出,高掛著溜圓的紅燈籠。再往里,右手宴賓客,左手收壽禮。照規矩,薛府幾位老爺忙著應付客人,媳婦姑娘們則在里屋陪老夫人。這宴會除了幾位老爺,薛四夫人和蔣夫人、公孫夫人也是忙的不可開交。
薛四爺是薛家家主,順字輩定,擇字瑥。故這四夫人趙氏自打嫁進來便是正經的家主夫人,后娶周氏為妾,側室蔣氏,公孫氏,年氏前些年生了二公子明徽后便撒手人寰,為了沖喜納了魏氏為妾。
壽宴開始前,登禮的劉媽媽把記冊給老夫人過目,陪坐的盛大夫人回頭喚丫鬟“把姑娘們都叫進來吧。”那丫鬟應聲后去了后殿,在門口正巧碰見孫三夫人,行了萬福,待孫薛氏進屋后方匆匆走了。孫薛氏是薛老太爺側室陳夫人的女兒,向薛老夫人行禮賀壽后與長姐盛薛氏寒暄一番。三人剛說起這次鐘大姑娘,鐘二姑娘和五姑娘都來了,一路從江南來舟車勞頓,甚是辛苦,門口丫鬟掀起簾子進來拂拂身言道:“姑娘們來了。”
打頭進來的是二小姐薛世顰,之后眾人跟著顰姐兒依禮祝壽,左一句右一句哄的薛老夫人笑得合不攏嘴,說這些個姑娘們真真是打小嘴里抹了蜜糖,都是孝順討喜的孩子。賀禮琳瑯滿目,最得老夫人心的便是顰姐兒親自一針一線繡了小半年的百花齊放圖,還有六姑娘雁姐兒的白翡玉壺和上好的神泉小團。
“外祖母,孫女禮禮給您賀壽,這犀角雕福壽紋手鐲一對還望您老不嫌棄。”孫家的嫡親二小姐孫禮禮言道。明眸皓齒,正是孫薛氏的女兒,今年剛及笄。孫家家主為朝中重臣,也是自小便與薛梅艷定下親,待梅艷及笄后就大婚嫁入孫府,這禮禮經常到薛府玩耍,與薛家幾位小姐更是自小一起長大的情分,薛老夫人對孫禮禮的疼愛可真不比盛宴少半分。

聿嬅
新文更新,希望大家多多分享推薦評論。剛看始可能會看不進去,希望大家能堅持,后面的情節大家絕對想不到哦,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