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譽回來后,第一件事便是給段正淳和阮星竹通報了喜事,
說起來,他也佩服父親,也不知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竟然就說服了妻子和四個情人,能讓她們心甘情愿留下來。
所以,最近鎮南王府便又多了幾處院子,分別是給這些姨娘居住的。
同時,他也派遣四大護衛,前往蘇州迎接女兒王語嫣前來團聚。這會兒,又聽段譽說找到阮星竹的小女兒阿紫,這真是意外之喜。
隨后一家人團聚,其中的歡樂自是不必言說。
段譽回來后,大理武林便已經沸騰了。
先前傳出他剪除四大惡人,這才沒多久,又平了星宿海,頓時“段家神劍”之名在江湖上迅速傳播開來
丁春秋作惡多端,雄踞星宿海多年,一身毒術邪功橫行江湖,壓得多少武林人當縮頭烏龜,敢怒不敢言,所以他一倒臺,立馬被人瘋狂抨擊。
他做過的事沒做過的事,全部變成屎盆子扣在他頭上,然后再瘋狂去舔,除掉丁春秋的段譽。
這么做似乎就能消解一些丁春秋曾經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恥辱感,還能彰顯自己的俠心義膽。
一時間,“段家神劍”遠赴千里,劍誅老魔的故事,就傳遍了江湖武林。
段譽也因此大大收割了一波氣運,眉心處的氣運光點已經有蓮子大小,其中似乎還有什么東西在孕育,只要再有一波氣運,便要孕育出來了。
現如今,父親段正淳每天忙著哄自己的女人,母親刀白鳳雖然還是會生氣,但經歷過劫難,心中也釋懷了,接受了這樣的父親,一家人日子就這樣過唄!
段譽則是每天按時練功,偶爾會帶著三個妹妹們,一起去找他們的未來嫂子,一同外出踏青。
安逸的日子過著,總會有點小波瀾。
這天,段譽又接到了天龍寺的邀約,什么話都沒有,只送來一封金光燦爛的信來。
這信極為奢華,以黃金打成極薄的封皮,上用白金嵌出文字,鑲工極盡精細,顯是技藝精巧的匠人花費了無數心血方才制成。
段譽轉念一想,便知道這是鳩摩智的套路了。只是沒想到,鳩摩智會在這時候上門借經。
不過想到自己的介入,世界走向可能會有所影響,便也不足為奇。
……
次日,天龍寺。
此時已日上三竿,陽光正好,眾僧靜坐院內誦經禮佛。
便在此時,忽然聞到一陣柔和的檀香,跟著一聲若有若無的梵唱遠遠飄來。
枯榮大師說道:“善哉,善哉!大輪明王駕到。眾僧隨我迎客。”說罷眾人便走了出去。
過了好一會,只聽得本因方丈道:“明王法駕,請移步牟尼堂。”另一個聲音道:“有勞方丈領路。”
大輪明王舉步進了堂中,向枯榮大師躬身合什,說道:“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卻心中一驚:“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他一見面便道破了我所參枯禪的來歷。”
卻說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
枯榮大師數十年靜參枯禪,還只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而今被他一語中的,當下覺得其精深的佛學修為。
枯榮大師坦然道:“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明王慈悲。”
大輪明王鳩摩智道:“天龍威名,小僧素所欽慕,今日得見莊嚴寶相,大是歡喜。”
隨即,枯榮大師便邀請鳩摩智入座,鳩摩智謝過坐下。
鳩摩智雙手合什,說起此次來此的緣故。
他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蘇人氏,復姓慕容,單名一個‘博’字。昔年曾與他邂逅相逢,講武論劍。
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學無所不窺,無所不精,他得對方指點數日,生平疑義,頗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贈上乘武學秘笈,深恩厚德,無敢或忘。
不料想,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歸極樂。但還有一不情之請,希望眾長老慈悲成全。
本因方丈道:“明王與慕容先生相交一場,即是因緣,緣分即盡,何必強求?慕容先生往生極樂,蓮池禮佛,于人間武學,豈再措意?明王此舉,不嫌蛇足么?”
鳩摩智卻道:“方丈所言,確為至理。只是小僧生性癡頑,閉關四十日,始終難斷思念良友之情。慕容先生當年論及天下劍法,深信大理天龍寺‘六脈神劍’為天下諸劍中第一,恨未得見,引為平生最大憾事。”
本因道:“敝寺僻處南疆,得蒙慕容先生推愛,實感榮寵。但不知當年慕容先生何不親來求借劍經一觀?”
鳩摩智長嘆一聲,默然半晌,才道:“慕容先生知此經是貴寺鎮剎之寶,坦然求觀,定不蒙允。他道大理段氏貴為帝皇,不忘昔年江湖義氣,仁惠愛民,他也不便出之于偷盜強取。”
本因謝道:“多承慕容先生夸獎。既然慕容先生很瞧得起大理段氏,明王是他的好友,須當體念慕容先生的遺意。”
鳩摩智道:“只是那日小僧曾夸口言道:‘小僧是吐蕃國師,于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蕾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由小僧代勞便是。’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
說著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兩名漢子抬了一只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只見里面是一只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
本因心道:“我等方外之人,難道還貪圖甚么奇珍異寶?再說,段氏為大理一國之主,一百五十余年的積蓄,還怕少了金銀器玩?”
卻見鳩摩智揭開金箱箱蓋,取出來的竟是三本舊冊。他隨手翻動,本因等瞥眼瞧去,見冊中有圖有文,都是朱墨所書。
鳩摩智凝視著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神情哀切,悲不自勝。本因等無不大為詫異。
只聽他說道:“這三卷武功要訣,乃慕容先生手書,闡述少林七十二絕技的要旨,以及破解之道。慕容先生將此三卷經書賜贈小僧,小僧因此獲益良多。現愿與貴寺交換,若能蒙眾位大師應允,令小僧完成昔年信諾,實是感激不盡。”
眾人聽了,都是一驚:“少林七十二絕技名震天下,據說從未有人練到二十門以上。這位慕容先生卻能知悉七十二絕技要旨,以及破解之道,實在是不可思議。”
本因方丈默然不語,只心想倘若能得這書,武學上便可與少林并駕齊驅,抑或更有勝過。
鳩摩智又道:“貴寺賜予寶經可自留副本,于自身并無損失,一也。小僧得到后,親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貴寺武學決不會因此外流,二也。貴派一陽指可與少林指法相互印證,三也。”
本因等聽他娓娓道來,頗為入情入理,似乎此舉于天龍寺利益甚大而絕無所損。本相大師極愿與人方便,心下已有允意,只是論尊則有師叔,論位則有方丈,自己不便隨口說話。
鳩摩智眼見手段盡出,就連自導自演的苦情戲也不能勸動天龍寺僧眾,故而當下決定扔出一些干貨。
鳩摩智就命人拿出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的三種指法,分別是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的秘籍和破解法門。
隨后,他又一一演示,施展這三門絕技,也確實有不凡之處,令眾僧大開眼界。
本因、本觀、本相、本參四僧見了鳩摩智演練三種指力,都不禁怦然心動,但是否要將“六脈神劍”的圖譜另錄副本與之交換,確是大費躊躇。
本因道:“師叔,明王遠來,其意甚誠。咱們該當如何應接,請師叔見示。”
枯榮大師卻道:“本因,咱們練功習藝,所為何來?”
本因方丈微微一愕,答道:“為的是弘法護國。”
隨即,枯榮大師跟著又問,一連問了幾個問題,本因都一一作答,但也逐漸明白了枯榮大師的真意。
本因連忙道:“師叔指點甚是,咱們自己的一陽指尚自修習不得周全,要旁人的武學奇經作甚?明王遠來辛苦,待敝寺設齋接風。”這么說,自是拒絕了大輪明王的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