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八千萬一把的價格,古蘇心里開始計算。
靈槍除了槍管、彈匣、靈彈和擊發裝置,其余盡是六階和七階的材料,即便核心部件耗費不菲,但最多不過七八百萬靈石的樣子,一整把靈槍加上四個彈匣,成本價也就一千萬出頭。
結果四把靈槍加十多個彈匣,賣出二億四千萬靈石,這才是一本萬利啊!
果然,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偉人誠不我欺——古蘇心里想道。
而此次大比,經過靈槍一事,什么宗門比斗、什么高層戰弟子戰,不論參戰之人還是觀戰之人,都有些心不在焉。
只有那一場“表演賽”提起了眾人的興趣。
誰的表演賽?自然又是古蘇的表演賽。
早前古蘇便與鬼劍仇設計好,由鬼劍仇提出,令古蘇與多名各宗的年輕弟子進行比試。古蘇早已向宋濤核實過,往年大比,各宗二十四歲以下弟子,修為最高不過通靈境,且是初入通靈境,與幽冥宗的楊元差不多。
這已經是各宗門能拿得出的最優秀的弟子了。
如此一來,就是來上四五十個,古蘇也完全不懼,他這“表演”的目的定然能達到。
這場表演賽中,古蘇再次拿出當日擊殺元呈祥的槍擊術,或者叫做“槍斗術”,只不過比那日的動作更加華麗。
只見古蘇兩手各持一槍,依靠肉身之力在二三十名弟子間騰挪閃避,雙槍上下翻飛間,于不可思議的角度擊中身周的弟子。
并且,從槍聲一響開始,場間局面就由古蘇一人牢牢把控,即使有人飛上空中還擊也是無用,數十名各宗的優秀弟子竟毫無招架之力。
待最后一道槍聲落下,比斗的石臺上除了古蘇,再也沒了第二人的身影,數十弟子全被擊下了石臺。
這一場表演賽,看得觀戰臺上各宗高層眼中精光連閃,那些女修看著古蘇眼里也是異彩連連。而落敗的各宗弟子們看向古蘇的眼神,又是不甘又是頹喪。
情緒是一樣的,但他們各自心中的想法卻是不一:
這幽冥宗的小子才幾歲?靠著那靈槍法寶之力,就能打敗這么這么多的各宗門翹楚嗎?他自身修為定也是不俗,否則有法寶在手也發揮不出幾分威力。
這些各宗翹楚原本是準備婉拒鬼劍仇的提議的,打贏了不光彩,輸了更不光彩。更何況之前八階靈槍的威力他們也不是沒見過,連神魂境的前輩都受傷了,他們還打什么?
奈何各宗高層都存著再看一看低階靈槍威力的心思,這些人也只好應了下來。
而從古蘇這邊來看,這場表演賽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凸顯靈槍威力,好在接下來的貿易中抬高價格,另一方面也是為接下來伏藏道人的出場做鋪墊。
此時,古蘇站在石臺上,向著四面躬身。觀戰臺上的鬼劍仇向古蘇吩咐道:“蘇兒,告訴眾位前輩,你的修為。”
難得有這么個出名的機會,古蘇“羞澀”一笑:“晚輩古蘇,融靈境六階修為,現年實歲,九歲。”
“什么!”
“不可能!”
“小子不可胡言!”
場間一片混亂,弟子們竊竊私語,各宗門高層卻都失了態。
他們吃驚一方面是因為古蘇的年紀——就是打娘胎里開始修煉,九歲,只怕玄氣境中的貯靈境都到不了。
另一方面,融靈境即使有法寶之助,也斷然不可能打敗數十名修士,更何況還不是同階的,數十名弟子平均修為都要在貫靈境六階以上。
不過也有不少人安坐,不動如山,其中自然有鬼劍仇等幽冥宗修士,另外二人卻是云霄子和靈寶上人。
云霄子自不必說,與古蘇試驗對陣之時,他從古蘇催動靈寶的法力強度便判斷出大致;靈寶上人雖驚,卻是心思甚為穩重之輩,加上先前與古蘇打的交道,提前有了心理準備。
“眾位道友,聽我一言。”鬼劍仇雙手虛抬,場間紛擾頓時漸息,“各位不過是不信我這徒兒年紀和修為。不過,年紀從來都與修為沒有直接的關系,修行界難道沒有虛活數百歲的修士?我這徒兒有我與伏藏共同培養,如此年紀如此修為難道就毫無可能?”
兩句話將眾人問得安靜下來,鬼劍仇再一指石臺周圍站立的各宗門弟子:“況且,古蘇即便將修為報得再低一境,他們肯答應嗎,今后又如何修行的下去?”
言下之意便是,各宗弟子此時已敗,如果古蘇不是融靈境,而是更低的匯靈境甚至玄氣境修為,這些弟子的修道之心怕是會崩潰。
“鬼兄提醒得對。”云霄子先行反應過來。他承了古蘇的好,此刻鬼劍仇的話亦是為了點醒各宗高層,于情于理,他都要當這個“托”。
“我等修行中人向來奉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前無古人之事,在座的道友身上不免也有一二。云某認為,古師侄所言不虛,有這個結果……”云霄子一指落敗的各宗弟子,“只能說明靈槍法器之強,古師侄天資之高。”
聽完云霄子這段話,方才出言質疑古蘇的幾人均開始沉思。
可不是嘛,修仙之道,正是因其包羅萬象、無奇不有,才令他們甘心傾其一生刻苦修煉,只為了感受更高的修為、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倒是我等限于眼界了。古師侄,老夫在此向你致歉。”剛才質疑古蘇的一年老修士向著古蘇遙遙點頭。
古蘇口中說著“不敢”的同時一施禮,心想這些修行界“前輩”果然都是有大氣量的,當著這么多人的面,竟能向他這個少年后輩道歉。雖然部分人有些迂腐,但整體素質還是十分高的。
“下面進行大會第……”楊元的聲音適當地響起,將眾人思緒拉回來,不過一句話尚未說完便被打斷了。
“各位道友,我等晚來一步,抱歉抱歉。”
只見大比場地的入口處行來一群人,正是古蘇期待已久的伏藏道人一行。
這一行人,伏藏道人居中,李一煥林有熊跟隨其后,另有三人,左一右二,與伏藏道人并排,只是前后錯開一步,皆是面帶微笑緩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