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吧,你怎么辦?”李世民吃著劉棟的晚餐,喝著劉棟托關系從西湖采摘的新茶,夢兒專門為劉棟炒制的愛心龍井。
“嗯,不錯,好茶。”
劉棟在心里誹謗著說道:“什么叫污穢之文,無用之文,故事報里通過小說感染讀者,提倡百姓向善,正義公平,難道有錯嗎?講鬼神之說的是讓百姓不要迷信,子還曾經曰過,不語怪力亂神難道有錯嗎?”
李世民看著詭辯的劉棟說道:“哪你亂說大臣又怎么說?”
“冤枉啊陛下,我那是亂說嗎?我說的都是真的好不好。”劉棟委屈的說道;
李世民搖頭道:“行了,以后不準在寫有關大臣和世家的事情,打蛇要打七寸,你這算什么。”說完便走了。
御史告劉棟故事報無用,擾亂文綱,叫停了故事報,李世民現在哪敢,后宮貴妃皇后,沒事的時候都拿出故事報來看,父親整日無事也經常看故事報,你是自己不敢明說,怕老婆不給飯吃才讓朕做這個冤大頭。
朕才不上當,這故事報多好的,百姓愛看,后宮也愛看,犯罪率直線下降,后宮也不再整天幺蛾子,陰陽怪氣的說話了,多好的報紙,其心可誅。
看著李世民帶走了夢兒剛為自己炒制沒兩天的愛心龍井茶,劉棟的心在流血。
這兩天程咬金很是開心,送報紙招了很多退役軍人,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問題,最主要的是,跟劉棟合作的木工店,從開業的麻將桌椅板凳到現在的倒騎驢,生意火爆,沒有現貨,只能預約。
就是老友別的商家模仿,很是氣人,想砸了那家店吧,一看是皇后娘娘開的,砸另一家把,老段就出來了要跟程咬金決斗。
能做生意,干模仿你的都不是善茬,最后沒辦法只能看著別人賺自己家的錢。
最后又找到劉棟來了,自己生意你不管,當甩手掌柜,這怎么行。
劉棟帶著學生一起去城外踏青,無奈的看著眼前的這個兩千五百瓦大燈泡,沒點顏色,沒看見人家攜美出游嗎?沒看見人家李綱處默他們嗎?要么在自己的馬車要么騎馬,你倒好硬是做到我的馬車上,臭不要臉。
來到了白鹿原上,麥子已經開始變黃了,不遠處傳來‘算黃算割、算黃算割’,鄉土的氣息。
程咬金看著田野說道:“麥子黃了過兩天就可以收了,收完了趕緊種,趕入冬前成熟,收完在種上次年在收,百姓不容易呀!”
站在田邊,撫摸著麥穗的云夢兒也說道:“是呀!大人在前面割,大孩子在后面把扎好的麥子搬回家,小孩子拿著竹籠,在地里找掉了的麥穗。”
劉棟不知不覺想到小時候爺爺父親在地里收割麥子,自己在后面揀麥穗,晚上休息的時候聽爺爺奶奶說好多年前他們都餓的吃樹皮野菜,說你們現在好日子,不愁吃不愁穿。
想到現在大唐的百姓也是這樣的日子,不禁感嘆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綱默默的品味著無恥的劉棟剽竊過來的詩說道:“好詩,好一個農夫猶餓死,那你可有好的解決辦法,未來的人是怎么做的。”
劉棟說道:“未來能解決饑餓,土豆是離不開的,土豆啊!你何是才能回來。”
李綱說道:“土豆是何物?“
程咬金給李綱詳細的普及了一下土豆的作用。
李綱說道“哪你怎么不去尋找這個土豆,陛下也真是的。”
程咬金連忙說道:“陛下已經派牛將軍去了,在海的另一邊,也不知道老牛什么時候回來。”
“牛將軍真乃義士。”
李綱問道:“這首詩叫什么名字?”
“憫農。”
“好詩。”
“其實憫農是兩首詩,世人只知一首,還是另外一首。”
“另一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好。”李綱品味著詩句說道;“這兩首詩就是下一期報紙的頭版。”
程咬金眼睛一轉順勢說道:“小劉可有什么幫助農夫的工具沒,你看農夫這么辛苦,有工具的話是不是輕松一點,不是有句老話說的好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李綱和云夢兒也瞅著劉棟,至于處默秦懷玉等人早就跑的不見人影了。
劉棟咽了一下口水說道:“我想想,在我的那個時候,種地都是機器耕種,根本不要人。”
“那不更好嗎?”李綱還沒說話呢,程咬金就開心的說道;
劉棟白了程咬金一眼說道:“呵呵,重幾噸的鋼鐵鑄造,跟房子一樣大的機器,你能造,別做夢了,光讓幾噸重的鋼鐵動起來,現在就辦不到,幾百年后說不定可能實現,現在,讓我想想,應該有。”
程咬金不服的嚷嚷著,劉棟懶得搭理他,懂什么是機械嗎?發動機就不提了,你能造出蒸汽機來嗎?沒有動力怎么運行。
劉棟看到遠處有牛拉著犁耕地,說道:“走,去我們的學校看看,修了一半,入夏前應該可有修好,到時候正好過來避暑。”
李綱說道:“白鹿原地勢比長安高,四面空曠,是一處天然的避暑勝地。”
程咬金說道:“這里哪有終南山,驪山,秦嶺好?那怕華山也比這里好?”
李綱說道:“你懂什么,秦嶺雖好,可是入夜后,涼氣滲人,不宜久居,尤其是對我這樣的老人而言,這里四面平整,無任何阻擋,夏風吹著才舒服。”
眾人邊說便走,看見劉富貴等人拉著牛在耕地,劉富貴在發現劉棟等人的農夫提示下,連忙放下手里的活計,遠遠的跑了過來,劉棟很好奇的問道:“劉村長,你們這是在干什么。”
劉富貴說道:“侯爺,這是去年弄大棚的時候,平的地,下雪了,來不及蓋一直荒著,我就想先種上麥子,秋收后,在蓋大棚也不耽誤事,就帶著工地上幫不了忙的村民來種地。”
劉棟說道:“你們怎么用兩頭牛拉?”
劉富貴說道:“不用兩頭拉,拉不動。”
劉棟好奇的走了過去,劉富貴趕緊讓拉牛的婦女停下,劉棟看了一眼犁跟小時候村里用的不一樣,怎么是直的,是個人都知道,直的活得很累,得拐著彎才舒服。
程咬金一看跟錢有關系,馬上過來說道:“是不是想到什么好東西了?”
李綱、夢兒等人也看著劉棟,劉棟說道:“在我很小的時候,用的犁上面這里都彎下去的,這樣一個牛就可以拉地,人只要在后面把持方向就可有了,很輕松,根本不用兩個牛拉,人還在后面推。”
程咬金立馬就要派人去長安找木匠過來。
“不用,把這個改一下就可以了,很簡單的,找個彎曲的木頭,就這樣。”劉棟在地上用樹枝畫了一個弧度。
劉富貴趕緊帶人去在旁邊的樹林砍樹叉去了。
用斧子鋸子等工具現場簡單的魔改,再次套上牛。
劉富貴親自趕著牛,便犁地邊喊道:“真的,輕松多了。”
劉棟說道:“這只是簡單的改了一下,回去讓木匠調整角度,無論牛還是人都會更加舒服?”
李綱疑惑道:“這是什么原理。”
劉棟說道:“我打個簡單的比喻,拉架子車你往上拉累,如果你往下按著走就很輕松。”
李綱正要說話被程咬金打斷說道:“架子車是什么?”
劉棟瞪大眼睛說道:“難道沒有架子車?”
李綱說道:“老農基本都用獨輪車,獨輪車據傳是三國時的蜀相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演變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