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太子求簽
收下雷堡,本以為會困難重重,在李鐵的幫助下,反倒是容易了很多。
在江湖上漂泊的人,要么是的無親無故,要么是向往自由,易了主就想要回家的,畢竟也沒有多少。
其中,當(dāng)然也是李鐵做了一些工作,于是在打發(fā)了十幾個人以后,剩下的,就都安下心來繼續(xù)在雷堡做事。
更重要的是,雷堡之前已經(jīng)油盡燈枯,連飯都開始吃稀的了,自打杜清酌來了以后,去養(yǎng)生一條街支了一萬兩銀子,至少雷堡已經(jīng)衣食無憂了。
三堡已經(jīng)成了一家人,眼看著雷堡經(jīng)濟危機和政治危機都已經(jīng)安全渡過,誰會傻到這個時候離開?
所以離開的,都是雷氏三兄妹的親信,他們走后,自然是打算和雷氏兄妹去南邦。
有了雷堡的情報網(wǎng),杜清酌突然覺得一切都容易了許多。
比如那個暴跳如雷的太子,他的行蹤,杜清酌就可以了如指掌,情報精細(xì)到,他一天跑了幾趟茅房。
以至于杜清酌不久以后就發(fā)現(xiàn),這小子有個毛病,那就是五更泄。
同時,杜清酌還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每日黃昏都會跑來看自己,笑得風(fēng)輕云淡的龍云軒,他其實現(xiàn)在是麻煩纏身。
拿下安平鎮(zhèn)這樣的大事,自然在朝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幾乎稱得上是人人自危。
皇上害怕,是因為龍云軒手握重兵,可以在大乾翻云覆雨,一個不小心,把他的皇位翻過來也未償不可。
大臣們也害怕,細(xì)數(shù)和龍云軒之前的過往,檢查自己和龍府有沒有過節(jié),最終都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龍云軒大戰(zhàn)西邦,只帶了三萬兵馬,糧草更是沒有一根。
當(dāng)時他們奉了皇上的命令,不許支援龍云軒,以至于龍云軒登門求助時,他們都給龍大將軍吃了閉門羹。
事情有些混亂,朝中大臣分成了兩派,一是投降派,收起尾巴做人,每日為龍將軍高唱贊歌,龍將軍勞苦功高,龍將軍治軍有方,龍將軍……
這一派自然也是墻頭草,有朝一日龍云軒失勢,他們也會立刻倒打一耙,于是龍云軒對這種人只能敬而遠(yuǎn)之。
還有一派,強烈反對軍權(quán)如此集中,每天必然要參上龍云軒一本,有些文人言辭激烈,恨不得把龍云軒說成是賣國賊。
在亂轟轟的朝堂之上,龍云軒只能以不變應(yīng)萬變,你們說什么,我都不反駁,反正安平鎮(zhèn)在我手中,京城西門口,還有六萬龍家軍,有這么硬的后臺在,你們也不敢把我怎么樣。
皇上雖然恨,卻也不能像朝中大臣一般,真把龍云軒弄急了,跺一跺腳,皇上都得顫上三顫。
老皇上只求安撫龍云軒,讓這家伙千萬別跳起來砸他的皇位。
于是老皇上總是一副愛卿才華橫溢,精忠報國,我對你賞識有嘉的樣子。
其實,每日下朝之后,他都會和幾位親信討論龍云軒的動向,揣測龍云軒下一步的動作,以至于每日操勞過度,發(fā)際線退后半寸有余。
在此時,最糟心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太子殿下。
之前他興沖沖去了沙漠,結(jié)果鎩羽而歸,十萬神兵讓龍云軒搬個精光。
他怒沖沖去了安平鎮(zhèn),被龍云軒逼著鉆狗洞跑回京城。
后來他把主意打到了雷堡身上,以為雷堡已經(jīng)勢弱,拿下雷堡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情,結(jié)果橫空殺出個杜清酌。
太子覺得龍云軒如同黑壓壓的烏云,狠狠地壓在他頭上,就算龍云軒偶有疏漏的時候,他未來的老婆也會無孔不入,把他的疏漏填補得明明白白。
對于太子來說,這兩口子太不是人,簡直就是噩夢一般的存在。
為了逃脫這種命運,太子只能寄希望于神明,于是計劃去寺廟祈福,還想求上一簽。
杜清酌一大早就收到了消息,太子要去京城外百里外的靈隱寺。
要知道雷堡的密探無孔不入,靈隱寺的和尚,有三個雷堡的人,其中負(fù)責(zé)接待工作的大和尚,就是雷堡的一個小頭領(lǐng)。
杜清酌連忙收拾了東西,趕在太子之前跑到了靈隱寺,在大和尚的安排下,打扮成一個小沙彌的樣子,等在了寺廟門口。
太子來到靈隱寺已經(jīng)是中午,趕路趕得著急,真是又饑又渴。
爬上靈隱寺九十九級臺階,太子累得氣喘如狗,一抬頭,就見一個小沙彌,大眼睛烏黑閃亮,雙手合十坐在一塊石頭上。
杜清酌早就見過太子在沙漠中的狼狽,雖然此時太子貴氣逼人,可是杜清酌一點兒都不怕他。
杜清酌清了清嗓子道:“善哉善哉,師傅說,今天京城會有一位貴人來此,命我在這里等候,您可是那位貴人?”
太子就是一愣,他今天出來除了跟父皇打了個招呼,似乎也沒遇到誰,難怪母后說這靈隱寺內(nèi)有高僧,看來這一次是來對了。
太子連忙點頭:“是我,我從京城來此,是為大乾祈福,也想求取一簽,以解我心中困惑。”
杜清酌跳下大石頭,沖著太子招手:“那你就跟我來吧。”
杜清酌將太子一路帶到僧房之中,扮成老和尚的李鐵正在整理下巴上的胡須,一見有人來,嚇得手一抖,胡子差點兒貼歪。
李鐵趕緊站起來,迎接太子殿下,雙方客套一番,太子說明了來意,李鐵將一壺竹簽遞了過來。
太子在心中祈禱片刻,虔誠地伸手抽了一根竹簽,拿在眼前看了一下。
竟然是上上簽,正面寫著四個大字:鐘離成道。
一見這支簽,太子心中暗喜,怎么看都是一支好簽,連忙遞給面前老和尚:“還請高僧為我解簽。”
李鐵趕緊上前:“這位貴人,此簽開天辟地作良緣,吉日良時萬物全;若得此簽非小可,人行忠正帝王宣。”
說完,李鐵松口氣,背了一個早上,也不知道有沒有背錯。
太子臉上露出喜色:“請高僧解惑。”
李鐵手捋胡須道:“自然是貴人所謀之事,大成。”
太子再問,李鐵推說天機不可泄露,拂袖轉(zhuǎn)身離去,走的時候不忘帶上那一壺竹簽,他怕太子殿下閑著無事翻看簽壺,這滿滿一壺簽子,可全都是上上簽。
太子一掃往日陰霾,到正殿拿出五十兩銀子,上了三柱香,三叩九拜希望佛祖保佑他此后一帆風(fēng)順。
沒想到,來的時候天上陰云密布,回京城一路卻云開日出,太子更相信這一簽定是準(zhǔ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