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仙俠

紛亂世仙傳

紛亂世仙傳-第一卷 西漢篇

紛亂世仙傳 藏風守燭 20000 2025-02-18 04:18:47

  第一卷西漢篇

  西漢篇第一章龍虎山間天道難未央宮中皇圖亂

  古有詩云:

  “玉盂祝水起波云,筆下雷聲泣鬼神。龍虎山前山后間,先生活盡幾多人。”

  白玉蟾的《贊歷代天師·第二十三代諱季文字仲歸》一詩,活生生刻寫出龍虎山的鬼神仙跡。現如今龍虎山已是道教一大名山,天師張道陵在此建立正一道一派,傳播道教,并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創造出正一道經典——《老子想爾注》,大行正道,為天下人所知曉。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今日要講的故事,發生在西漢末年,當時的龍虎山還只是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山.....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龍虎山一山洞中,只見一個莫約十四五歲的白衫少年手捧著一卷竹冊,微微皺眉低喃道:“項王太好面子,竟然不渡烏江避難,反而拔劍自刎,當真是不知‘今日我逢生,他日更造化。’一理,倘若他當時渡了江,這天下姓劉姓項還不一定呢。”

  說完,搖了搖頭,又將玉策向后翻了翻,苦臉道:“還是白面,我都將秦末史重讀了三遍,后面還是一字沒有,真煩人!”然后便失望的將玉策放下,一只手撐著腦袋,開始發起呆來。

  “《世俗見聞》一日一說,你今日的見聞一早就看完了,再翻多少次也多不出一頁來的。”這時,一道袍老人漫步走來,只見他胡子三寸長,鶴發童顏,碧眼方瞳,灼灼有光,和藹微笑道:“徒兒,這么多奇書異錄你不看,怎地天天抱著這一本不放?”

  那少年撇了撇嘴,回道:“什么奇書異錄,哪比得上外面的事有趣?弟子在這山中已經修行整整九年了,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唯一的認識也只能從這本書中得知。”

  少年說完,將目光轉向洞外,癡癡地看著從洞外竹林中穿來的一抹陽光,那束陽光不斷的挪移,慢慢的照在少年的臉上,暖洋洋的,不禁感嘆道:

  “多想下山去看看啊。”

  老人看了看少年,嘆了口氣:“致虛極,守靜篤,你整日想著要到外面去玩耍,腦熱心噪,怎得清修道德。”

  少年一聽見師傅講起大道理來,鼓起腮幫子,一臉煩躁:“師父,您要弟子整日坐在這山中,背墻面石,頭昏腦脹,弟子怎么可能不想出去?”說完又嘟起嘴喃喃自語道:“可不知道世俗人事,不去賞風光美景,空想天地道理,怎能悟得真理?”

  老人望著少年,眼神中有幾分詫異,沉思了片刻,說道:“沒想到你竟能說出這份道理來,實屬不易,你說的不錯,這么多年,你也是該下山看看了。”說完,伸手捋了捋胡子。

  少年聽后先是一愣,隨后猛地從地上跳起來,拜到老人身前,一臉興奮地說道:“師父,您說的是真的?”

  老人看著少年,微笑地點了點頭。

  少年見后,別提有多高興,連忙磕了幾個頭:“多謝師父!師父您放心,弟子下山后一定惦記著您,一定經常來看您,不讓您一個人孤單的。”

  “不用了。”老人擺了擺手,將少年扶起身來,“你下山之后就不用再回來了。”

  少年一聽,以為師父是生他氣所以要趕他走,頓時就急了,連忙又跪下來,抓住老人的袖袍:“師父,弟子錯了,弟子不該貪玩想著下山,徒兒知道錯了,師父您不要趕我走啊!”

  老人愣了一會兒,連忙把少年扶起身來,笑道:“徒兒你誤會了,為師怎么會生你的氣呢?”

  隨后伸出一只手在少年頭上摩挲了幾下,面帶笑容:“一直把你關在這深山之中的確成不了大器,你需要下山好好磨煉一下了。”

  少年看著老人,哽咽道:“那您為何說弟子不用回來了?您不想再見到弟子了嗎?”

  老人笑容不改,拍了拍少年的后背,然后走出幾步看著洞外說道:“鴻蒙初開本無姓,要知打破頑冥需悟空。”

  老人突如其來的一串話,讓少年如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他眼里還噙著淚,吸了下鼻子問道:“師父的意思是?”

  “道無止境,為師最多只是將你引進門道,后面的路還是要靠你,既然你自己選擇了入世這條路,為師也會尊重你的想法的。”

  “那弟子還是不下山了,弟子選擇留在師父身邊好好修行。”少年從小隨老師父上山修行,這么多年師徒之間相處十分融洽,偶爾還會開些小玩笑,感情早已勝似親人。

  老人聽后,仰天笑道:“蔽于天而不知人,下山對你來說是一場很好的歷練,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況且為師并不是不想見,而是為師也有要事在身,要離開這里,他日如果有緣,你我師徒二人還會再見的。”

  “可是師父...”

  “下山去吧。”老人打斷了他的話。

  少年還欲再說,卻見老人已徑直走到一石臺上入定打坐了。

  “師父,這么多年,您一直不肯告訴弟子您的名字,如今您要弟子走,總該告訴弟子,讓弟子記住您吧?”少年看著老人,可老人卻已入定不再理會。

  沉吟了一會兒,伸手將殘留的淚水擦干,然后恭敬地朝老人跪下,用力地磕了三個響頭,面帶不舍,猶豫了一下,還是咬了咬牙,說道:“師父...李宣,告辭了。”

  說完,便果斷的頭也不回地跑出洞去。

  過了一會兒,老人突然睜開雙眼,嘆了口氣道:“世苦民亂,道士下山,法入凡塵,道濟蒼生。”

  原來這少年叫李宣。

  長安城-未央宮-正殿宣室

  “張大人,你說...這自圣上平帝駕崩后,一直都是太皇太后臨朝,已經過去一年了,說實話,這朝中一日不立新陛下,我這心就一日難安吶...”

  “蕭丞相,您就別瞎操這個心了,這朝中雖然沒有皇帝,可不還有王大人嗎,有王大人攝政,還擔心這朝政會亂?”

  “你說的是那大司馬王莽?哼!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經常無故提高大臣們的俸祿,想用錢財來收買朝中大臣,還攝政,我看這遲遲不立新陛下,和他也脫不了干系,再讓他多做幾日,恐怕就要坐到皇帝上去了!”

  “蕭丞相你小點聲,要是讓王大人聽見了,你這官恐怕要保不住了,我們這么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可要勸你一句,王大人這不是收買,他是見大臣們理政辛苦,用來慰勞我們的,現如今朝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聽從于王大人,你可千萬別逞能去和王大人作對呀。”

  “張大人,難道你也...”

  “大家靜一下。”

  這時,一位莫約三四十歲身材渾厚,膀大腰圓的中年男子走上了朝臺,只見他身著一件黑色官袍,上面用紅色絲線繡著兩條兇狠猛獸,張牙舞爪,面目猙獰,頭上戴著烏布圓頂大官帽,中間鑲著一顆碧色翡翠。

  再看他的臉,青灰色的臉上長著一對像鷹翅一般的粗眉,如臥蠶橫在老樹般,一雙鷗目不怒自懼,整個人看上去就像他身上的刺繡,如一只猙獰的猛獸站在面前,可他一開口,聲音雖糙,語氣卻十分溫和,又像一只沉穩的綿羊。

  “各位大臣,自一年前平帝駕崩后,遲遲沒有立帝,朝中不可一日無君,莽本不是漢室宗親,只要勤勤懇懇為大漢效力,便是莽畢生心愿,可如今緊要關頭,民間躁動不安,莽只能負眾望所托,折煞這亢亢為國之身,擔任朝中攝政。”

  他話一說完,臺下眾大臣便開始紛紛附和:

  “王大人這是什么話,您如此盡忠盡職,乃是我等臣民們學習之楷模!”

  “是啊,我等都十分崇敬王大人吶!”

  王莽聽完點點頭,又說道:“在下再三考慮,還是不可作此欺君之舉,所以,在下決定,今日,即立新陛下上位,各位大臣意下如何?”

  此話一出,臺下大臣先是愣了愣,隨后都接連表示贊同。

  王莽滿意地看著這場景,然后朝下人們做了個眼色,幾個下人從后面抱出個只有一兩歲的嬰兒,王莽將嬰兒接過,不等大臣們開口,便說道:“在下也是迫不得已,如今漢室宗親一脈稀疏,按禮法安排只能立這位小皇子劉嬰為皇太子,皇太子年幼不懂人事,不過在下會盡心盡力輔佐皇太子執政,好盡我這顆忠國忠君之心。”

  “禮法為大,王大人理當如此!”

  “王大人聲譽高,能力強,有王大人輔佐小皇子執政再好不過了!”

  大臣中大部分的人都附和王莽的話,只有少部分人面色不大好看,顯然是對王莽此舉十分不滿,卻沒有一個人敢出來反駁。

  “荒唐!”

  一個滿帶憤怒的的聲音從大臣們的附和聲中奪尖而出,大臣們紛紛停下議論,看向這個反駁之人,正是之前就對王莽有所不滿的蕭丞相蕭榮。

  王莽似乎并不感到意外,而是緩緩地抬起頭,看著這位唯一敢反駁自己的人,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蕭丞相,有什么問題嗎?”

  這些動作在別的大臣眼里,不過普普通通的舉止罷了,可當蕭榮的眼神剛一和王莽接觸,便不由得渾身一顫,此時的王莽在他眼里,就像一匹餓狼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隨時想把自己撕碎一般,嚇得他愣在一旁一時說不出聲來。

  “看來蕭丞相是日夜操勞,太過疲憊了,來人,扶蕭丞相下去休息。”王莽收回目光,朝兩個下人指使道,隨后那兩個下人便一人攙著一邊將蕭榮扶下殿去。

  做完這些,王莽把目光投向眾大臣,再次問到:“各位還有誰有異議嗎?”

  無人反駁。

  他點了點頭,隨后面色莊重,只見他將手中的嬰兒舉過頭頂,道:“今日!奉眾之所意,立漢室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嬰’!因皇帝駕崩不在人世,即皇太子繼位!”說完,將小皇子放在朝臺上的龍椅中,然后俯下身朝著皇子拜下大喊一聲:“臣,叩見陛下!”

  朝下眾臣也跟隨他下跪拜道:“臣,叩見陛下!”

  ......

  西漢篇第二章道心朦朧初生果世苦民亂已成型

  丞相寢房

  蕭榮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床上,想起身,卻感覺四肢軟弱無力,剛努力將自己拱起一點,卻一只手沒撐住,又“咣”的一聲倒在床上,只得虛弱地喊了句:“來人。”

  門外侍衛聽見動靜,急忙出去稟報,不一會兒,便見一道倩影從廊間匆匆跑來。

  仔細一看,是一位少女,看上去莫約十七八歲,一襲青紗衫飄身,面容清秀可愛,身形活潑靈動,只是形色有些匆忙,見她一路跑來,直沖到蕭榮寢室前,推開門,急聲叫道:“爹!你醒了?”

  ......

  丞相府會客廳

  “爹,您昨天去上早朝,不一會兒就被兩個下人扶進府里,他們說爹您太累了,所以帶您回來休息,然后一直到現在您才醒來,可把芩兒我擔心壞了,爹,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啊?”蕭芩兒將蕭榮扶到椅子前坐下,隨后問道。

  蕭榮一想到昨天朝上發生的事,一股難以抑制的怒氣就從胸中涌起,但看見自己的寶貝女兒在身邊,一時不好發火,只得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柔聲回道:“芩兒呀,爹沒事,爹只是有些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剛剛蕭榮的一行一色,蕭芩兒都看在眼里,哪肯相信,只認為是父親怕她擔心罷了,便幾步走到他背后,伸出一對玉手在父親的肩膀上捏了起來,嬌嗔道:“爹,您有事還瞞得過芩兒嗎?還是說給芩兒聽聽,看看芩兒能不能幫爹出出主意?”

  蕭榮感到從背上傳來的陣陣酥麻的感覺,頓時心都化了。夫人去世的早,他只有這么一個寶貝女兒,還有一個長子一直在外面帶兵打仗,平日里最寵這個女兒了,哪禁得住她這般撒嬌,心里的怒氣頓時消了一大半,寵溺地回道:“爹真的沒事,只是……”

  蕭榮話沒說完,只見一個下人從府外匆忙地跑進來,稟報道:

  “丞相,門外陳公公求見。”

  蕭榮愣了一會兒,這陳公公乃是內廷總監,專替皇上傳旨,今日怎么會到他府上來,想到這里,連忙吩咐道:“快請陳公公到府上來。”

  隨后,見一位身著紫色宦官服裝的人,手持一把拂塵和一卷玉軸,眼睛望天,鼻孔瞧人,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走進了會客廳,手上還翹著蘭花指就將玉軸打開,細聲細氣地說道:“陛下有旨:

  漢丞相蕭榮昨日在上朝時因牽掛國事,勞累過度而在朝前昏倒,王大人擔心您日夜操勞,有傷身體,特請您回鄉修養,莫要掛記朝廷中之事,欽此——”

  說完,將玉軸收進袖袍里,看著蕭榮:“蕭丞相,您還有什么問題嗎?”

  蕭榮聽到這里,差點氣得當場拔劍,但他是個識時務的人,知道現在萬不可發火,還是努力壓制住心中的怒氣,咬牙問道:“那王莽,真的立了劉嬰為皇太子?”

  陳公公把目光收回,把弄著手中拂塵,語態里滿是傲氣:“昨日王大人已經當著眾大臣的面,立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嬰’,因陛下駕崩多時,所以昨日‘孺子嬰’便已登基,已是當今陛下。王丞相還有問題嗎?”

  “沒有了。”蕭榮臉已漲得通紅,低著頭揮了揮手,那陳公公“哼!”了一聲,甩了甩拂塵,走出了相府。

  “砰!”

  蕭榮猛地起身一掌拍在一旁茶桌上,那茶桌立刻就裂成了兩半,然后大喝一聲:

  “混賬!”

  這番舉動,把站在一旁的蕭芩兒嚇了一跳,連忙過來扶蕭榮坐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背道:“爹,您消消氣,這事情怎么會......”

  “芩兒。”蕭榮打斷了她的話,盡力用柔和的語氣說道,“趕緊寫一封信給你哥,叫他速速回來見我。”說完,又氣火攻心,猛地咳嗽了幾下。

  蕭芩兒看著父親,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點了點頭,跑出會客廳去。

  “好你個王莽,兩歲的嬰兒還不懂人事,怎么可能會下諭詔,明顯是你自擬圣旨,你這是想造反!”

  “想我蕭榮乃漢高祖開國大臣蕭何七世孫,歷代是朝廷命官,今日竟落得如此下場,讓朝廷落入奸人手中,真是愧對列位祖宗!”

  “如今朝廷大肆收稅,搞得處處民不聊生,百姓們早已開始蠢蠢欲動,可兵權大部分被王莽那奸賊握著,我蕭榮只有不到兩千的自衛軍,想補救,卻也力不從心,唉,我大漢危矣!”

  ......

  龍虎山

  李宣跑出山洞后,一直在周圍的山上打轉,昨晚是在一棵老樹下過的夜,看著從樹枝間灑下來的月光,吹著清涼的山風,他想了很久,一夜未眠,直到現在都遲遲沒有下山。

  曾經一直渴望去外面看看,卻因師徒離別暫失了心情,現在自己孤身一人,他也不知道自己下山后該去哪,該干什么,想了很久,他還是決定回去,哪怕師父不理他,他相信,只要他賴著師父身邊不走,師父也會拿他沒辦法讓他留下來的。

  他原路返回,看著兩旁的樹木一棵棵向后掠去,他的腳步不覺越來越快。終于到了那片熟悉的竹林,竹林深處就是師父在的山洞了。想到這里,李宣飛快地踏進了竹林,可是,當他來到竹林深處時,登時吃了一驚,面朝自己的是一面高大的山壁,原本應該出現在山壁上的石洞卻一點兒蹤跡也沒有。

  他沿著石壁不斷地找,哪怕很多地方已經被他找過好幾遍了。可他畢竟還只是個十四歲的孩子,嘴里一邊念叨著:“師父,師父,師父您在哪?”眼淚又涌了上來,一雙稚嫩的手一直在山壁上摸索著。

  若不是往事歷歷在目,他甚至懷疑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找了快半個時辰了,一直不見師父的蹤跡,他的臉已滿是淚跡,哽咽地大喊道:“師父!你快出來,你別不要弟子啊!”

  此時他已被悲傷沖昏了頭腦,大吼了一句:“把我師父還給我!”

  說完,后退了幾步,用衣袖擦了一把淚,然后兩手掐著訣,口里帶著哭腔念道:“天地無極,乾坤借法,八卦坤艮,開山裂石!”念完,兩手一伸,化掌憑空向石壁打去。只聽“轟!”的一聲,面前的石壁立刻炸開化為塵土。李宣沒有停手,他像瘋了般不停揮舞著雙掌:

  轟!轟!轟!轟!

  所到之處都是塵土飛揚,驚得山中的飛禽走獸全都跑出山林,不一會兒,整座山壁被他打的殘缺不全,到處都是坑坑洼洼,而李宣也累得不斷喘氣。但他還是沒有放棄的跡象,舉起來又是一掌將要打下去。這時,只見從天上飄來一道霞光,飛進了竹林。李宣感覺眼前一黑,便昏了過去。

  李宣好像做了個夢,夢里的他還在師父身邊,每天和師父斗嘴,聽師父講大道理。他不覺嘴角露出微笑,可突然,師父不理他了,還要趕他走,李宣不肯,然后師父就變成星光一點點消失了,他伸出手想抓住師父,然后突然就醒了過來。無論夢里多么真實,醒了就是一無所有了。他發現自己還是躺在竹林里,天已經黑了,不覺有些失望。

  李宣就要爬起身來,便感覺自己懷里有什么東西,仔細一看,是一個包袱,他急忙坐起來,打開了包袱,只見最上頭是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徒兒,莫怪師父絕情,你終究是要踏上自己的道路的,要知道‘道不可道’,為師能教你的只有這些,后面的還要靠你自己領悟。還有,為師教你法術,是要你用來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可你剛剛濫用‘開山術’,把山中的猛獸都嚇跑出去,現在山下的百姓,正受著被野獸侵襲的痛苦,你還不快趕緊下山,去救那些無辜的百姓。包袱里面是一本《人間見聞》和一些世俗的錢財,這是為師最后能幫到你的了,你我師徒二人,有緣再見。

  李宣擦干眼角殘余的淚水,將字條放進衣襟里,平復了一下心情,將目光再次投向包袱,里面是一卷玉策,上面刻著《人間見聞》四個字,還有幾貫銅幣。

  看完后,他沉默了良久,將包袱重新裹起來,背在身上,摸了摸懷里的字條,向山下走去。

  ......

  龍虎山下潭西村早晨

  “張大娘,你聽說了嗎,就在剛剛,隔壁白楊村村外的圍墻被狼刨了個洞,從外面鉆進一條灰毛大狼來,咬傷了村里兩個大漢吶,現在他們村大部分人都跑到咱們村子避難來了。我看這野獸遲早要到我們這兒來,你說這可咋辦吶。”

  “我也不知道啊,怎么地這山里的野獸全瘋了似的往山下跑,而且見人就咬,王大嬸,我倒是聽村里的巫師說,是咱們每年給神靈的祭祀太少,惹得神靈發怒,派這么些野獸下來是懲罰咱們的。”

  “對對對,我也聽說了,巫師們還說咱們村必須馬上湊齊十個壯年男丁,祭祀給神靈,才能讓神靈息怒,唉,希望祭祀完后神靈能原諒我們......哎!你看,那山上好像有個人下來了!”

  張大娘聽后也朝王大嬸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一小孩正從山上走下來。

  “真的哎!那咱們要不要去救他進來,這外面有野獸......”

  “你瘋了。”王大嬸打斷了她的話,“咱們現在出去,不就沒命了嗎,唉,也不知是誰家的孩子,現在這個情況,不看住讓他呆家里,還讓他瞎跑,真是可憐。”

  從山上走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出山的李宣,此時他心情已經稍微平復下來。剛剛,他老遠就見山下的一片亂象,便急匆匆趕下來。只見山下都是野獸的尸體,還有更多的野獸在到處亂奔。

  他停住腳步剛就要施法,見一個少年向自己跑來,看上去十八九歲的樣子,一把抓住他的手,向西跑去。李宣想掙脫,但奈何對方力氣比自己大,又見他對自己沒有什么惡意,也就沒用法術,任由他拉著跑。

  跑出大概一里多遠,兩人來到一個破草屋前,少年剛要拉李宣進去,卻被他伸手在胳肢窩下抓了一下,松開手來。李宣掙脫后,朝少年抱拳道:“抱歉,我沒事間陪你玩,我還要去驅趕野獸呢。”

  那少年愣了一會兒,隨即一把抓住李宣的衣袖一臉嚴肅道:“就你一個人,還想去驅趕野獸?趕緊跟我進來,免得到時不但沒有把野獸趕走,反而自己成了他們的早餐。”,說完,將李宣拉進屋去,然后探出頭看了看外面的情況,見沒有野獸跟過來,便將門關了起來。

  西漢篇第三章張陵分發寶符箓趙升意氣現異功

  李宣被拉進屋后,發現屋里還有兩個男孩正朝著他微笑,看上去年齡好像和自己差不多。

  “師父,這是你拉來的新伙伴嗎?”其中一個皮膚黝黑,頭發扎成一個鬏的男孩,笑嘻嘻地向門口的少年問道。還有一位面色微黃,束著頭發,背上背了一把劍。

  那少年把門關好后,便向李宣走來,拉著他的手,將他帶到一個草席上坐下,然后微笑地說道:“你好,我叫張陵,徐州豐縣人,這兩位是我的徒弟。”說著,伸手指向那個皮膚黝黑的男孩,“他叫趙升,是我大徒弟,待人十分熱情。”然后又指向另一個:“他是王長,為人性情溫雅,很少說話,是我的二弟子。”王長聞聲看來,微笑著朝李宣點了點頭。

  “對了,你剛剛說你要去驅趕野獸?就你一個人,這么去不是送死嗎?”張陵隨手拿了個草席坐下道“正好我們幾個也在想辦法驅趕野獸,而且我聽說村里的人為了驅趕野獸,要祭祀活人,我們得趕在他們祭祀前把野獸弄倒,進去解救村民,不如你隨我們一起吧。”

  李宣想了想,問道:“那你們想出對付野獸的辦法了嗎?”

  張陵點了點頭,道:“不瞞你說,我小時候曾有幸得到過一本道書,上面記載了些制符之道,經我日夜參悟,已經略有小成。”說完從懷里掏出一沓黃紙,每張上面都用墨水畫了許多符文:“這些是‘引神符’,只要把它貼在野獸身上,我再在遠處念‘引神咒’野獸們就會立刻隨我心意,回到山里去,我們要用這個來對付獸群。”

  李宣看見他拿出的東西后,著實是吃了一驚。仔細地觀察了他手中的符箓,這確實是道家畫符術,他并不擅長。況且如果是讓他去,也只是用法術殺死野獸罷了,那樣不但會嚇到村民,還會平白增添自己的戾氣。想了想又問道:“那我們怎么把這些符貼到野獸身上?外面那么多虎豹豺狼,只怕我們還沒來得及念咒,就被它們分去吃了吧。”

  張陵聽后笑道:“這倒沒錯,所以我還特意準備幾張‘隱身符’和‘斂息符’,把它們貼在自己身上后,短時間內野獸會看不見也聞不到你,因為我還多畫了備用,所以如果你也一起的話,符還是夠用的。”說完,又在一旁稻草堆里翻出一小疊符箓出來。

  “那好,我加入你們。”李宣見他們準備如此充分,便答應了下來,抱拳道“我叫李宣。”

  “李宣小兄弟,歡迎加入。”張陵聽后,拍了拍李宣的肩膀,隨后道:“現在我將所有的符分給你們,記住,‘隱身符’和‘斂息符’只能維持一炷香的時間,如果時間到了,無論如何,你們都必須立刻回來,懂了嗎。”

  眾人點了點頭,張陵將手中的符箓分發給三人,自己也留了一份。然后將兩只衣袖擼起來,把一張‘隱身符’和一張‘斂息符’分別貼在兩手上,再將衣袖放下,整個人瞬間就從三人眼中消失。一旁趙升見后不斷拍手叫道:“師父好厲害!師父好厲害!”

  這時門口傳來張陵的聲音,卻不見其人:“你們也像我一樣,把符貼在自己的兩手臂上,對了,記得‘安神符’最好貼在野獸的背上,這樣不容易被它們弄下來,你們小心一些,我先走一步了。”

  三人相互看了看,隨后也將符貼上,登時,屋里變得空無一人。

  村圍墻外,放眼望去有近百只野獸,其中不乏有虎豹豺狼此等兇狠之類,它們發了瘋似的相互撕咬,地上已經躺了無數動物殘缺的尸體,其它野獸分食完后,便拋棄在地上被反復踐踏著。其他的如野牛、山羊等動物也如無頭蒼蠅般到處亂撞。

  李宣看見此番景象,心里不禁有些觸動,如果不是自己隨意施法,也不會鬧得現在這樣了。想到這,他加快了腳步,向獸群跑去。

  在這之前,四人就分配好每個人行動的區域,以免出現差錯。雖然大家都隱了聲息,但也不免會瞎打誤撞被哪只猛獸撞到,所以大家也不敢大意,小心謹慎地踏入了獸群。

  西漢篇第四章義斗巫邪日當空行途分道陽西下

  村子里,所有的村民被聚在了一起,人群中隱隱傳出細微的抽泣聲,只見他們面前是一個用石頭堆的祭臺,大約有半人高,還有兩個燒得正旺的火堆。祭臺上站著三個身著奇裝異服的男子,其中一位頭上帶著一個類似公牛的野獸頭骨,身披一件灰色麻布袍,將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看不清真容;另外兩位則是裸露上身,有著古銅色的皮膚和健碩的肌肉,頭上插著各種飛禽的羽毛,下身系著虎皮圍裙,脖子上掛了許多骨飾,臉上也用顏料涂畫過。

  祭臺后面是一大堆材草,材草上面放著十個大麻布袋,里面好像裝了什么東西,鼓鼓的。

  過了一會兒,太陽慢慢移到了正空,灰袍男子忽然發話了:“午時已到,開始祭天!”

  說完,另外兩位從火堆里取出兩根火把,舉起來便要扔進材草堆里,這時,人群中不知是誰大喊了一句:”大家看吶!外面的野獸好像不動了!”

  聽到這聲大喊,所有的人都朝

  第一卷西漢篇

  西漢篇第一章龍虎山間天道難未央宮中皇圖亂

  古有詩云:

  “玉盂祝水起波云,筆下雷聲泣鬼神。龍虎山前山后間,先生活盡幾多人。”

  白玉蟾的《贊歷代天師·第二十三代諱季文字仲歸》一詩,活生生刻寫出龍虎山的鬼神仙跡。現如今龍虎山已是道教一大名山,天師張道陵在此建立正一道一派,傳播道教,并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創造出正一道經典——《老子想爾注》,大行正道,為天下人所知曉。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今日要講的故事,發生在西漢末年,當時的龍虎山還只是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山.....

  “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龍虎山一山洞中,只見一個莫約十四五歲的白衫少年手捧著一卷竹冊,微微皺眉低喃道:“項王太好面子,竟然不渡烏江避難,反而拔劍自刎,當真是不知‘今日我逢生,他日更造化。’一理,倘若他當時渡了江,這天下姓劉姓項還不一定呢。”

  說完,搖了搖頭,又將玉策向后翻了翻,苦臉道:“還是白面,我都將秦末史重讀了三遍,后面還是一字沒有,真煩人!”然后便失望的將玉策放下,一只手撐著腦袋,開始發起呆來。

  “《世俗見聞》一日一說,你今日的見聞一早就看完了,再翻多少次也多不出一頁來的。”這時,一道袍老人漫步走來,只見他胡子三寸長,鶴發童顏,碧眼方瞳,灼灼有光,和藹微笑道:“徒兒,這么多奇書異錄你不看,怎地天天抱著這一本不放?”

  那少年撇了撇嘴,回道:“什么奇書異錄,哪比得上外面的事有趣?弟子在這山中已經修行整整九年了,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個什么樣,唯一的認識也只能從這本書中得知。”

  少年說完,將目光轉向洞外,癡癡地看著從洞外竹林中穿來的一抹陽光,那束陽光不斷的挪移,慢慢的照在少年的臉上,暖洋洋的,不禁感嘆道:

  “多想下山去看看啊。”

  老人看了看少年,嘆了口氣:“致虛極,守靜篤,你整日想著要到外面去玩耍,腦熱心噪,怎得清修道德。”

  少年一聽見師傅講起大道理來,鼓起腮幫子,一臉煩躁:“師父,您要弟子整日坐在這山中,背墻面石,頭昏腦脹,弟子怎么可能不想出去?”說完又嘟起嘴喃喃自語道:“可不知道世俗人事,不去賞風光美景,空想天地道理,怎能悟得真理?”

  老人望著少年,眼神中有幾分詫異,沉思了片刻,說道:“沒想到你竟能說出這份道理來,實屬不易,你說的不錯,這么多年,你也是該下山看看了。”說完,伸手捋了捋胡子。

  少年聽后先是一愣,隨后猛地從地上跳起來,拜到老人身前,一臉興奮地說道:“師父,您說的是真的?”

  老人看著少年,微笑地點了點頭。

  少年見后,別提有多高興,連忙磕了幾個頭:“多謝師父!師父您放心,弟子下山后一定惦記著您,一定經常來看您,不讓您一個人孤單的。”

  “不用了。”老人擺了擺手,將少年扶起身來,“你下山之后就不用再回來了。”

  少年一聽,以為師父是生他氣所以要趕他走,頓時就急了,連忙又跪下來,抓住老人的袖袍:“師父,弟子錯了,弟子不該貪玩想著下山,徒兒知道錯了,師父您不要趕我走啊!”

  老人愣了一會兒,連忙把少年扶起身來,笑道:“徒兒你誤會了,為師怎么會生你的氣呢?”

  隨后伸出一只手在少年頭上摩挲了幾下,面帶笑容:“一直把你關在這深山之中的確成不了大器,你需要下山好好磨煉一下了。”

  少年看著老人,哽咽道:“那您為何說弟子不用回來了?您不想再見到弟子了嗎?”

  老人笑容不改,拍了拍少年的后背,然后走出幾步看著洞外說道:“鴻蒙初開本無姓,要知打破頑冥需悟空。”

  老人突如其來的一串話,讓少年如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他眼里還噙著淚,吸了下鼻子問道:“師父的意思是?”

  “道無止境,為師最多只是將你引進門道,后面的路還是要靠你,既然你自己選擇了入世這條路,為師也會尊重你的想法的。”

  “那弟子還是不下山了,弟子選擇留在師父身邊好好修行。”少年從小隨老師父上山修行,這么多年師徒之間相處十分融洽,偶爾還會開些小玩笑,感情早已勝似親人。

  老人聽后,仰天笑道:“蔽于天而不知人,下山對你來說是一場很好的歷練,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況且為師并不是不想見,而是為師也有要事在身,要離開這里,他日如果有緣,你我師徒二人還會再見的。”

  “可是師父...”

  “下山去吧。”老人打斷了他的話。

  少年還欲再說,卻見老人已徑直走到一石臺上入定打坐了。

  “師父,這么多年,您一直不肯告訴弟子您的名字,如今您要弟子走,總該告訴弟子,讓弟子記住您吧?”少年看著老人,可老人卻已入定不再理會。

  沉吟了一會兒,伸手將殘留的淚水擦干,然后恭敬地朝老人跪下,用力地磕了三個響頭,面帶不舍,猶豫了一下,還是咬了咬牙,說道:“師父...李宣,告辭了。”

  說完,便果斷的頭也不回地跑出洞去。

  過了一會兒,老人突然睜開雙眼,嘆了口氣道:“世苦民亂,道士下山,法入凡塵,道濟蒼生。”

  原來這少年叫李宣。

  長安城-未央宮-正殿宣室

  “張大人,你說...這自圣上平帝駕崩后,一直都是太皇太后臨朝,已經過去一年了,說實話,這朝中一日不立新陛下,我這心就一日難安吶...”

  “蕭丞相,您就別瞎操這個心了,這朝中雖然沒有皇帝,可不還有王大人嗎,有王大人攝政,還擔心這朝政會亂?”

  “你說的是那大司馬王莽?哼!我早就看他不順眼了,經常無故提高大臣們的俸祿,想用錢財來收買朝中大臣,還攝政,我看這遲遲不立新陛下,和他也脫不了干系,再讓他多做幾日,恐怕就要坐到皇帝上去了!”

  “蕭丞相你小點聲,要是讓王大人聽見了,你這官恐怕要保不住了,我們這么多年的老朋友了,我可要勸你一句,王大人這不是收買,他是見大臣們理政辛苦,用來慰勞我們的,現如今朝中有超過一半的人聽從于王大人,你可千萬別逞能去和王大人作對呀。”

  “張大人,難道你也...”

  “大家靜一下。”

  這時,一位莫約三四十歲身材渾厚,膀大腰圓的中年男子走上了朝臺,只見他身著一件黑色官袍,上面用紅色絲線繡著兩條兇狠猛獸,張牙舞爪,面目猙獰,頭上戴著烏布圓頂大官帽,中間鑲著一顆碧色翡翠。

  再看他的臉,青灰色的臉上長著一對像鷹翅一般的粗眉,如臥蠶橫在老樹般,一雙鷗目不怒自懼,整個人看上去就像他身上的刺繡,如一只猙獰的猛獸站在面前,可他一開口,聲音雖糙,語氣卻十分溫和,又像一只沉穩的綿羊。

  “各位大臣,自一年前平帝駕崩后,遲遲沒有立帝,朝中不可一日無君,莽本不是漢室宗親,只要勤勤懇懇為大漢效力,便是莽畢生心愿,可如今緊要關頭,民間躁動不安,莽只能負眾望所托,折煞這亢亢為國之身,擔任朝中攝政。”

  他話一說完,臺下眾大臣便開始紛紛附和:

  “王大人這是什么話,您如此盡忠盡職,乃是我等臣民們學習之楷模!”

  “是啊,我等都十分崇敬王大人吶!”

  王莽聽完點點頭,又說道:“在下再三考慮,還是不可作此欺君之舉,所以,在下決定,今日,即立新陛下上位,各位大臣意下如何?”

  此話一出,臺下大臣先是愣了愣,隨后都接連表示贊同。

  王莽滿意地看著這場景,然后朝下人們做了個眼色,幾個下人從后面抱出個只有一兩歲的嬰兒,王莽將嬰兒接過,不等大臣們開口,便說道:“在下也是迫不得已,如今漢室宗親一脈稀疏,按禮法安排只能立這位小皇子劉嬰為皇太子,皇太子年幼不懂人事,不過在下會盡心盡力輔佐皇太子執政,好盡我這顆忠國忠君之心。”

  “禮法為大,王大人理當如此!”

  “王大人聲譽高,能力強,有王大人輔佐小皇子執政再好不過了!”

  大臣中大部分的人都附和王莽的話,只有少部分人面色不大好看,顯然是對王莽此舉十分不滿,卻沒有一個人敢出來反駁。

  “荒唐!”

  一個滿帶憤怒的的聲音從大臣們的附和聲中奪尖而出,大臣們紛紛停下議論,看向這個反駁之人,正是之前就對王莽有所不滿的蕭丞相蕭榮。

  王莽似乎并不感到意外,而是緩緩地抬起頭,看著這位唯一敢反駁自己的人,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蕭丞相,有什么問題嗎?”

  這些動作在別的大臣眼里,不過普普通通的舉止罷了,可當蕭榮的眼神剛一和王莽接觸,便不由得渾身一顫,此時的王莽在他眼里,就像一匹餓狼直勾勾地盯著自己,隨時想把自己撕碎一般,嚇得他愣在一旁一時說不出聲來。

  “看來蕭丞相是日夜操勞,太過疲憊了,來人,扶蕭丞相下去休息。”王莽收回目光,朝兩個下人指使道,隨后那兩個下人便一人攙著一邊將蕭榮扶下殿去。

  做完這些,王莽把目光投向眾大臣,再次問到:“各位還有誰有異議嗎?”

  無人反駁。

  他點了點頭,隨后面色莊重,只見他將手中的嬰兒舉過頭頂,道:“今日!奉眾之所意,立漢室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嬰’!因皇帝駕崩不在人世,即皇太子繼位!”說完,將小皇子放在朝臺上的龍椅中,然后俯下身朝著皇子拜下大喊一聲:“臣,叩見陛下!”

  朝下眾臣也跟隨他下跪拜道:“臣,叩見陛下!”

  ......

  西漢篇第二章道心朦朧初生果世苦民亂已成型

  丞相寢房

  蕭榮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躺在床上,想起身,卻感覺四肢軟弱無力,剛努力將自己拱起一點,卻一只手沒撐住,又“咣”的一聲倒在床上,只得虛弱地喊了句:“來人。”

  門外侍衛聽見動靜,急忙出去稟報,不一會兒,便見一道倩影從廊間匆匆跑來。

  仔細一看,是一位少女,看上去莫約十七八歲,一襲青紗衫飄身,面容清秀可愛,身形活潑靈動,只是形色有些匆忙,見她一路跑來,直沖到蕭榮寢室前,推開門,急聲叫道:“爹!你醒了?”

  ......

  丞相府會客廳

  “爹,您昨天去上早朝,不一會兒就被兩個下人扶進府里,他們說爹您太累了,所以帶您回來休息,然后一直到現在您才醒來,可把芩兒我擔心壞了,爹,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啊?”蕭芩兒將蕭榮扶到椅子前坐下,隨后問道。

  蕭榮一想到昨天朝上發生的事,一股難以抑制的怒氣就從胸中涌起,但看見自己的寶貝女兒在身邊,一時不好發火,只得深吸一口氣平復了一下,柔聲回道:“芩兒呀,爹沒事,爹只是有些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了。”

  剛剛蕭榮的一行一色,蕭芩兒都看在眼里,哪肯相信,只認為是父親怕她擔心罷了,便幾步走到他背后,伸出一對玉手在父親的肩膀上捏了起來,嬌嗔道:“爹,您有事還瞞得過芩兒嗎?還是說給芩兒聽聽,看看芩兒能不能幫爹出出主意?”

  蕭榮感到從背上傳來的陣陣酥麻的感覺,頓時心都化了。夫人去世的早,他只有這么一個寶貝女兒,還有一個長子一直在外面帶兵打仗,平日里最寵這個女兒了,哪禁得住她這般撒嬌,心里的怒氣頓時消了一大半,寵溺地回道:“爹真的沒事,只是……”

  蕭榮話沒說完,只見一個下人從府外匆忙地跑進來,稟報道:

  “丞相,門外陳公公求見。”

  蕭榮愣了一會兒,這陳公公乃是內廷總監,專替皇上傳旨,今日怎么會到他府上來,想到這里,連忙吩咐道:“快請陳公公到府上來。”

  隨后,見一位身著紫色宦官服裝的人,手持一把拂塵和一卷玉軸,眼睛望天,鼻孔瞧人,一副心高氣傲的樣子,走進了會客廳,手上還翹著蘭花指就將玉軸打開,細聲細氣地說道:“陛下有旨:

  漢丞相蕭榮昨日在上朝時因牽掛國事,勞累過度而在朝前昏倒,王大人擔心您日夜操勞,有傷身體,特請您回鄉修養,莫要掛記朝廷中之事,欽此——”

  說完,將玉軸收進袖袍里,看著蕭榮:“蕭丞相,您還有什么問題嗎?”

  蕭榮聽到這里,差點氣得當場拔劍,但他是個識時務的人,知道現在萬不可發火,還是努力壓制住心中的怒氣,咬牙問道:“那王莽,真的立了劉嬰為皇太子?”

  陳公公把目光收回,把弄著手中拂塵,語態里滿是傲氣:“昨日王大人已經當著眾大臣的面,立劉嬰為皇太子,號‘孺子嬰’,因陛下駕崩多時,所以昨日‘孺子嬰’便已登基,已是當今陛下。王丞相還有問題嗎?”

  “沒有了。”蕭榮臉已漲得通紅,低著頭揮了揮手,那陳公公“哼!”了一聲,甩了甩拂塵,走出了相府。

  “砰!”

  蕭榮猛地起身一掌拍在一旁茶桌上,那茶桌立刻就裂成了兩半,然后大喝一聲:

  “混賬!”

  這番舉動,把站在一旁的蕭芩兒嚇了一跳,連忙過來扶蕭榮坐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背道:“爹,您消消氣,這事情怎么會......”

  “芩兒。”蕭榮打斷了她的話,盡力用柔和的語氣說道,“趕緊寫一封信給你哥,叫他速速回來見我。”說完,又氣火攻心,猛地咳嗽了幾下。

  蕭芩兒看著父親,猶豫了一會兒,還是點了點頭,跑出會客廳去。

  “好你個王莽,兩歲的嬰兒還不懂人事,怎么可能會下諭詔,明顯是你自擬圣旨,你這是想造反!”

  “想我蕭榮乃漢高祖開國大臣蕭何七世孫,歷代是朝廷命官,今日竟落得如此下場,讓朝廷落入奸人手中,真是愧對列位祖宗!”

  “如今朝廷大肆收稅,搞得處處民不聊生,百姓們早已開始蠢蠢欲動,可兵權大部分被王莽那奸賊握著,我蕭榮只有不到兩千的自衛軍,想補救,卻也力不從心,唉,我大漢危矣!”

  ......

  龍虎山

  李宣跑出山洞后,一直在周圍的山上打轉,昨晚是在一棵老樹下過的夜,看著從樹枝間灑下來的月光,吹著清涼的山風,他想了很久,一夜未眠,直到現在都遲遲沒有下山。

  曾經一直渴望去外面看看,卻因師徒離別暫失了心情,現在自己孤身一人,他也不知道自己下山后該去哪,該干什么,想了很久,他還是決定回去,哪怕師父不理他,他相信,只要他賴著師父身邊不走,師父也會拿他沒辦法讓他留下來的。

  他原路返回,看著兩旁的樹木一棵棵向后掠去,他的腳步不覺越來越快。終于到了那片熟悉的竹林,竹林深處就是師父在的山洞了。想到這里,李宣飛快地踏進了竹林,可是,當他來到竹林深處時,登時吃了一驚,面朝自己的是一面高大的山壁,原本應該出現在山壁上的石洞卻一點兒蹤跡也沒有。

  他沿著石壁不斷地找,哪怕很多地方已經被他找過好幾遍了。可他畢竟還只是個十四歲的孩子,嘴里一邊念叨著:“師父,師父,師父您在哪?”眼淚又涌了上來,一雙稚嫩的手一直在山壁上摸索著。

  若不是往事歷歷在目,他甚至懷疑這一切都只是一場夢。找了快半個時辰了,一直不見師父的蹤跡,他的臉已滿是淚跡,哽咽地大喊道:“師父!你快出來,你別不要弟子啊!”

  此時他已被悲傷沖昏了頭腦,大吼了一句:“把我師父還給我!”

  說完,后退了幾步,用衣袖擦了一把淚,然后兩手掐著訣,口里帶著哭腔念道:“天地無極,乾坤借法,八卦坤艮,開山裂石!”念完,兩手一伸,化掌憑空向石壁打去。只聽“轟!”的一聲,面前的石壁立刻炸開化為塵土。李宣沒有停手,他像瘋了般不停揮舞著雙掌:

  轟!轟!轟!轟!

  所到之處都是塵土飛揚,驚得山中的飛禽走獸全都跑出山林,不一會兒,整座山壁被他打的殘缺不全,到處都是坑坑洼洼,而李宣也累得不斷喘氣。但他還是沒有放棄的跡象,舉起來又是一掌將要打下去。這時,只見從天上飄來一道霞光,飛進了竹林。李宣感覺眼前一黑,便昏了過去。

  李宣好像做了個夢,夢里的他還在師父身邊,每天和師父斗嘴,聽師父講大道理。他不覺嘴角露出微笑,可突然,師父不理他了,還要趕他走,李宣不肯,然后師父就變成星光一點點消失了,他伸出手想抓住師父,然后突然就醒了過來。無論夢里多么真實,醒了就是一無所有了。他發現自己還是躺在竹林里,天已經黑了,不覺有些失望。

  李宣就要爬起身來,便感覺自己懷里有什么東西,仔細一看,是一個包袱,他急忙坐起來,打開了包袱,只見最上頭是一張字條,上面寫著:

  徒兒,莫怪師父絕情,你終究是要踏上自己的道路的,要知道‘道不可道’,為師能教你的只有這些,后面的還要靠你自己領悟。還有,為師教你法術,是要你用來斬妖除魔,為民除害的,可你剛剛濫用‘開山術’,把山中的猛獸都嚇跑出去,現在山下的百姓,正受著被野獸侵襲的痛苦,你還不快趕緊下山,去救那些無辜的百姓。包袱里面是一本《人間見聞》和一些世俗的錢財,這是為師最后能幫到你的了,你我師徒二人,有緣再見。

  李宣擦干眼角殘余的淚水,將字條放進衣襟里,平復了一下心情,將目光再次投向包袱,里面是一卷玉策,上面刻著《人間見聞》四個字,還有幾貫銅幣。

  看完后,他沉默了良久,將包袱重新裹起來,背在身上,摸了摸懷里的字條,向山下走去。

  ......

  龍虎山下潭西村早晨

  “張大娘,你聽說了嗎,就在剛剛,隔壁白楊村村外的圍墻被狼刨了個洞,從外面鉆進一條灰毛大狼來,咬傷了村里兩個大漢吶,現在他們村大部分人都跑到咱們村子避難來了。我看這野獸遲早要到我們這兒來,你說這可咋辦吶。”

  “我也不知道啊,怎么地這山里的野獸全瘋了似的往山下跑,而且見人就咬,王大嬸,我倒是聽村里的巫師說,是咱們每年給神靈的祭祀太少,惹得神靈發怒,派這么些野獸下來是懲罰咱們的。”

  “對對對,我也聽說了,巫師們還說咱們村必須馬上湊齊十個壯年男丁,祭祀給神靈,才能讓神靈息怒,唉,希望祭祀完后神靈能原諒我們......哎!你看,那山上好像有個人下來了!”

  張大娘聽后也朝王大嬸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見一小孩正從山上走下來。

  “真的哎!那咱們要不要去救他進來,這外面有野獸......”

  “你瘋了。”王大嬸打斷了她的話,“咱們現在出去,不就沒命了嗎,唉,也不知是誰家的孩子,現在這個情況,不看住讓他呆家里,還讓他瞎跑,真是可憐。”

  從山上走下來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出山的李宣,此時他心情已經稍微平復下來。剛剛,他老遠就見山下的一片亂象,便急匆匆趕下來。只見山下都是野獸的尸體,還有更多的野獸在到處亂奔。

  他停住腳步剛就要施法,見一個少年向自己跑來,看上去十八九歲的樣子,一把抓住他的手,向西跑去。李宣想掙脫,但奈何對方力氣比自己大,又見他對自己沒有什么惡意,也就沒用法術,任由他拉著跑。

  跑出大概一里多遠,兩人來到一個破草屋前,少年剛要拉李宣進去,卻被他伸手在胳肢窩下抓了一下,松開手來。李宣掙脫后,朝少年抱拳道:“抱歉,我沒事間陪你玩,我還要去驅趕野獸呢。”

  那少年愣了一會兒,隨即一把抓住李宣的衣袖一臉嚴肅道:“就你一個人,還想去驅趕野獸?趕緊跟我進來,免得到時不但沒有把野獸趕走,反而自己成了他們的早餐。”,說完,將李宣拉進屋去,然后探出頭看了看外面的情況,見沒有野獸跟過來,便將門關了起來。

  西漢篇第三章張陵分發寶符箓趙升意氣現異功

  李宣被拉進屋后,發現屋里還有兩個男孩正朝著他微笑,看上去年齡好像和自己差不多。

  “師父,這是你拉來的新伙伴嗎?”其中一個皮膚黝黑,頭發扎成一個鬏的男孩,笑嘻嘻地向門口的少年問道。還有一位面色微黃,束著頭發,背上背了一把劍。

  那少年把門關好后,便向李宣走來,拉著他的手,將他帶到一個草席上坐下,然后微笑地說道:“你好,我叫張陵,徐州豐縣人,這兩位是我的徒弟。”說著,伸手指向那個皮膚黝黑的男孩,“他叫趙升,是我大徒弟,待人十分熱情。”然后又指向另一個:“他是王長,為人性情溫雅,很少說話,是我的二弟子。”王長聞聲看來,微笑著朝李宣點了點頭。

  “對了,你剛剛說你要去驅趕野獸?就你一個人,這么去不是送死嗎?”張陵隨手拿了個草席坐下道“正好我們幾個也在想辦法驅趕野獸,而且我聽說村里的人為了驅趕野獸,要祭祀活人,我們得趕在他們祭祀前把野獸弄倒,進去解救村民,不如你隨我們一起吧。”

  李宣想了想,問道:“那你們想出對付野獸的辦法了嗎?”

  張陵點了點頭,道:“不瞞你說,我小時候曾有幸得到過一本道書,上面記載了些制符之道,經我日夜參悟,已經略有小成。”說完從懷里掏出一沓黃紙,每張上面都用墨水畫了許多符文:“這些是‘引神符’,只要把它貼在野獸身上,我再在遠處念‘引神咒’野獸們就會立刻隨我心意,回到山里去,我們要用這個來對付獸群。”

  李宣看見他拿出的東西后,著實是吃了一驚。仔細地觀察了他手中的符箓,這確實是道家畫符術,他并不擅長。況且如果是讓他去,也只是用法術殺死野獸罷了,那樣不但會嚇到村民,還會平白增添自己的戾氣。想了想又問道:“那我們怎么把這些符貼到野獸身上?外面那么多虎豹豺狼,只怕我們還沒來得及念咒,就被它們分去吃了吧。”

  張陵聽后笑道:“這倒沒錯,所以我還特意準備幾張‘隱身符’和‘斂息符’,把它們貼在自己身上后,短時間內野獸會看不見也聞不到你,因為我還多畫了備用,所以如果你也一起的話,符還是夠用的。”說完,又在一旁稻草堆里翻出一小疊符箓出來。

  “那好,我加入你們。”李宣見他們準備如此充分,便答應了下來,抱拳道“我叫李宣。”

  “李宣小兄弟,歡迎加入。”張陵聽后,拍了拍李宣的肩膀,隨后道:“現在我將所有的符分給你們,記住,‘隱身符’和‘斂息符’只能維持一炷香的時間,如果時間到了,無論如何,你們都必須立刻回來,懂了嗎。”

  眾人點了點頭,張陵將手中的符箓分發給三人,自己也留了一份。然后將兩只衣袖擼起來,把一張‘隱身符’和一張‘斂息符’分別貼在兩手上,再將衣袖放下,整個人瞬間就從三人眼中消失。一旁趙升見后不斷拍手叫道:“師父好厲害!師父好厲害!”

  這時門口傳來張陵的聲音,卻不見其人:“你們也像我一樣,把符貼在自己的兩手臂上,對了,記得‘安神符’最好貼在野獸的背上,這樣不容易被它們弄下來,你們小心一些,我先走一步了。”

  三人相互看了看,隨后也將符貼上,登時,屋里變得空無一人。

  村圍墻外,放眼望去有近百只野獸,其中不乏有虎豹豺狼此等兇狠之類,它們發了瘋似的相互撕咬,地上已經躺了無數動物殘缺的尸體,其它野獸分食完后,便拋棄在地上被反復踐踏著。其他的如野牛、山羊等動物也如無頭蒼蠅般到處亂撞。

  李宣看見此番景象,心里不禁有些觸動,如果不是自己隨意施法,也不會鬧得現在這樣了。想到這,他加快了腳步,向獸群跑去。

  在這之前,四人就分配好每個人行動的區域,以免出現差錯。雖然大家都隱了聲息,但也不免會瞎打誤撞被哪只猛獸撞到,所以大家也不敢大意,小心謹慎地踏入了獸群。

  西漢篇第四章義斗巫邪日當空行途分道陽西下

  村子里,所有的村民被聚在了一起,人群中隱隱傳出細微的抽泣聲,只見他們面前是一個用石頭堆的祭臺,大約有半人高,還有兩個燒得正旺的火堆。祭臺上站著三個身著奇裝異服的男子,其中一位頭上帶著一個類似公牛的野獸頭骨,身披一件灰色麻布袍,將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看不清真容;另外兩位則是裸露上身,有著古銅色的皮膚和健碩的肌肉,頭上插著各種飛禽的羽毛,下身系著虎皮圍裙,脖子上掛了許多骨飾,臉上也用顏料涂畫過。

  祭臺后面是一大堆材草,材草上面放著十個大麻布袋,里面好像裝了什么東西,鼓鼓的。

  過了一會兒,太陽慢慢移到了正空,灰袍男子忽然發話了:“午時已到,開始祭天!”

  說完,另外兩位從火堆里取出兩根火把,舉起來便要扔進材草堆里,這時,人群中不知是誰大喊了一句:”大家看吶!外面的野獸好像不動了!”

  聽到這聲大喊,所有的人都朝村外望去,只見原本正在撞擊圍墻的野獸,此刻已經停了下來,一個個立在原地,四肢微微有些顫抖。

  灰袍男子表情有些難看,他看了眼村外的獸群,想了想,然后大聲斥道:“你們在干什么!野獸們也許只是累了,休息一下罷了,你們這樣吵鬧,惹怒了神靈,后果會更嚴重!”

  “你們看!獸群們好像正回山里去了!”人群之中又有人喊了一句。

  正是村外的獸群,突然一個個都掉轉過頭

  人群里的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太好了!我們可以不用祭祀了!”

  “我爹終于可以不用死了!”......

  “這...”祭臺上的幾個巫師看到這一幕,都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奇怪,我們之間明明沒有人吹骨笛,為什么那些野獸都自己回去了?”灰袍男子小聲喃喃自語了一句,然后面不改色地說道:“各位,剛才神靈降靈對我說,這是給你們的一些獎勵,叫你們趕緊把貢品祭獻給它,要不然,就叫那些野獸再回來。”

  這一句話,如一盆冷水澆在了村民們的心上,大家都停止了歡呼。

  灰袍男子又道:“你們不用擔心,被祭祀的人,都是去給神靈做仆人,享受榮華富貴去了,你們因該為他們感到高興才對。”

  “我呸!什么神靈,都是騙人的!”這時,突然從人群身后傳來一個聲音,大家聞聲望去,只見有四個人從村口向這里走來,為首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后面跟著三位看上去年紀稍小一點,正是李宣等人,而開口說話的,正是張陵。

  “這是誰家的孩子?不好好看住來,在這辱罵神靈。小心把神靈惹怒了,禍從天降,后果自負。”灰袍男子有些詫異地看著四個少年,嘴里不耐煩道。

  村民們都面面相覷,這四個人他們都不認識。

  “你不要再蠱惑大家了,哪有什么神靈,你們這根本就是在濫殺無辜!”張陵走到人群前面大聲回斥道。

  這時,一旁的一位老婆婆扯了一下張陵的衣袖,用沙啞的聲音說道:“小朋友,辱罵神靈是不敬的,你們是誰家的小孩?聽婆婆的話,趕緊到你們父母那去,別在這里惹事了,啊。”

  見這情況,張陵也一時不知該怎么辦,村民們已經被洗了腦,自己說的話他們都不會信。

  正當張陵左右為難時,一旁的李宣卻把注意放在了祭臺上的幾個麻布袋上。

  “你們不是要祭祀活人嗎?”李宣突然說道,“那被用來祭祀的人呢?”

  灰袍男子聽后輕笑道:“祭祀的人在這之前已經喝了藥暫時昏睡過去,現在已經被裝進我身后這些麻袋里面,準備獻身給神靈。”

  “哼,我看那些麻袋里面根本就沒有人吧。”李宣冷笑道,此話一出,眾人都用驚訝的眼光看著他。

  李宣的鼻子被他的師父用六丁文火煉過,比常人更加靈敏,他一下就聞出那些麻袋里面沒有一點兒人的氣息,便開始懷疑了起來。

  灰袍男子聽到這句話,心里頓時咯噔一跳,語氣有些不順暢地說道:“你,你個乳臭未干小毛孩瞎說什么呢,人就在袋子里面,你們趕緊滾開,別妨礙......”

  “那你敢不敢打開給我們看看呢。”李宣打斷了他的話,繼續問道。

  灰袍男子的神色更加慌亂了,而這些也都被張陵看在眼里,他抬手吩咐道。

  “王長!”

  “弟子在!”

  “上去打開麻袋,看看里面到底有沒有人!”

  “弟子遵命!”

  說完,王長伸手抽出背后的劍,腳踏云步,劍舞蓮花沖上了祭臺。那灰袍男子見狀連忙向后躲去,而另外兩個壯漢則各從腰間拔出一把大刀,攔向王長。

  “王長會武功?”李宣有些驚訝地向張陵問道。

  “嗯,說來你可能不信,他其實是武林門派蓮劍閣閣主王封的兒子,小小年紀就已武功高強,但因為一次和他父親吵架而偷跑出來,聽說我專門學道,就跑來拜我為師。”張陵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我這一路走過來,大部分還是要感謝他呀。”

  一會兒功夫,那兩個壯漢便開始招架不住,手中的刀被一劍挑飛出去。王長趁此機會飛步奔向材草堆,一劍將麻布袋剖開,伸手在里面摸了摸,然后對張陵喊道:“師父,里面只有棉花!”

  其他村民也一齊向麻袋里望去,發現里面果然只有一大團棉花,一個人影都沒有,才知道自己上當了,正要去找那幾個巫師算賬,突然有人喊道:“看吶!他們要逃走了!”

  只見那三個巫師早已跳下了祭臺,騎上了事先準備的馬,一揮鞭,便向村外逃去,眾人要追,也來不及了。

  ......

  中午,村民們留四人吃了一頓午飯后,還想請他們在這留宿一晚,但被他們拒絕了。下午,四人離開了潭西村。

  “張陵大哥,那失蹤的十個人后來找到了嗎?”李宣邊走邊問道。

  “唉,聽老村長說,他們派人把整個村子都找遍了,連附近的山上也派人去尋過,一點兒蹤跡也沒有。”張陵搖了搖頭,眉頭緊鎖著“李宣小兄弟,你覺得,這十個人會到哪里去了?”

  “我也不清楚,不過八成是和那幾個巫師有關。”李宣思索了一下,回答道。

  “嗯,我也是這么認為,所以我還要繼續去尋找那幾個巫師的蹤跡,為民除害,李宣小兄弟你呢?你還和我們一起嗎?”張陵突然問道。

  “不了。”李宣拒絕了他,說道:“我要去南陽一趟。”

  “南陽?”張陵有些驚訝的看著李宣“南陽離這里有近兩千多里,你一個十幾歲的...嗯...你還是跟著我們一起吧。”

  “張陵大哥,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人各有志,還是莫要強求為好。”李宣笑著說道。

  張陵聽完后,愣了一下,突然態度嚴肅地看著李宣,過了一會兒,突然笑道:“真看不出你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唉,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強求,但是行經遙遠,你打算如何趕路?”

  “這......”李宣倒是忘了考慮這個問題,路程那么遠,自己走去還不知道要到猴年馬月才能到。

  “哈哈哈!李宣小兄弟,你會騎馬嗎?”

  “會...會吧。”李宣曾經在《世俗見聞》上看到過馭馬的方式,但從沒有親身實踐過。

  “我正好有三匹馬,安放在茅屋的后面,一會兒我把我的給你,我自己和趙升共一匹。”張陵不等李宣開口,便拉著他的手說道“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可千萬要收下呀。”

  李宣見張陵如此真誠,不好拒絕,便答應了下來。

  夕陽彩霞,紅日西山,李宣與張陵等人分道揚鑣,一個向北一個向南,就此別過。

  一個是仙人教化小道士,一個是道行人間伏魔師,如若不是這些身份,誰又能想到幾個十幾歲的少年,能做出這番的浩蕩離愁,江湖俠義的作舉呢?(計算機三級八十幾上課你在看啥快說快說呢目瞪口呆考試結束你看啥呢我奶奶說看看你是看上課時間室內設計哦沒啥看的ND鏡歐詩漫沒事咳嗽水那你上課?送送你都低調呢?嘻嘻打開門宿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肃北| 新巴尔虎右旗| 奉化市| 铜川市| 铅山县| 精河县| 阿城市| 社会| 高淳县| 莱西市| 寿宁县| 蒙山县| 平武县| 贵定县| 宾川县| 宜良县| 阳朔县| 宣汉县| 临朐县| 霍州市| 西乌| 台南县| 奎屯市| 龙口市| 大同市| 新乡县| 芜湖县| 渭南市| 黄冈市| 孙吴县| 自贡市| 临安市| 九寨沟县| 株洲县| 花莲市| 汝阳县| 榆林市| 襄垣县| 黄石市|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