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瑯的姑姑凌姝月當年拜入丹陽山學藝,而琳瑯因為姑姑當時送自己歸京時深受感觸,也決心拜師學藝,將來鋤強扶弱。琳瑯派自己手下的小廝去打聽現今江湖上有名的門派都有哪些。琳瑯想學武,想像姑姑那樣。
想到姑姑也回丹陽山好久了,都沒有傳信回家。琳瑯都想姑姑了,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安撫好家人才行,畢竟和父母久未相見,見面相處不久,尚未好好承歡膝下,就貿然離開多少也是會惦念家人。且在家里先待幾年吧。但時日久了也還是會覺得枯燥,每日被母親催促著多學些女紅針織等。而自己的性子也同其他深閨嬌養的大小姐不同。在京城待得久了,也確實感覺有些枯燥乏味了。正好子軒散學歸來,春日悄悄地來了。子軒帶著他的同窗好友,這日來邀琳瑯趁春風和煦,去東郊放紙鳶。琳瑯聽聞這消息可是高興地不得了。采香也跟著歡喜起來,開始為小姐準備出行的斗篷和暖手爐,雖已春日卻也微寒,表公子那樣強健的體魄自是不必擔心,可自家小姐還是得多顧及一下。
蘇琳瑯與采香共乘同一輛馬車,而子軒,安和共乘同一輛馬車,青書與墨竹在馬車外駕馬車。一路上馬車轆轆而行,琳瑯掀開馬車上簾子的一側,興致勃勃地看著街上人來人往的樣子,聚芳齋的點心香味老遠就飄進了琳瑯的鼻子;露華濃的門口排了好長的隊,大抵是又出了什么護膚養顏的佳品;路過新雅書局的時候,琳瑯想著反正近日閑來無聊,便吩咐采香歸來的途中記得去書局買些新出的話本子,到時候打發時間看。許是天氣慢慢暖和的原因,街上人還挺多的。也有些擺攤買貨的,有賣書生作的畫的,有賣飾品的,還有賣新鮮蔬菜的,有賣木雕的,小孩玩的撥浪鼓,走累了可歇腳的茶棚,或是京中地道的餛飩......琳瑯就這樣一路開心地看著,轉過頭與采香嘰嘰喳喳地討論著。不防轉頭時看到了另一輛馬車正掀開簾子的顧安和坐了會感覺有點兒悶,所以掀開簾子看看,一回頭不小心撞進了琳瑯如水的眸子里。雙方尷尬了一瞬突然雙雙轉頭,也是驚到了采香和凌子軒。
行不多時,到了東郊。兩個馬車的人陸續下車,采香,青書,墨竹分別去取了從家中帶來的幾個紙鳶,楊柳在隨風舞動著,許多樹上開著各色的花兒,有白的梨花,粉的杏花與桃花,遠遠望去,草野里也點綴著些黃的,紫的,白的小花兒。各種鳥雀在枝頭歡欣地叫著,近處的河里,鴨媽媽帶著小鴨子們也拍拍翅膀從容地下水了,在陽光下水中漾出一圈又一圈的金色漣漪。讓人頓時想到那句“春江水暖鴨先知”。琳瑯和哥哥以及哥哥的同窗走到了遠處去放紙鳶。空曠的地方也有幾個小孩子在開心地笑著跑著放著紙鳶,他們的父母則在遠處的樹下看著,閑談著。凌子軒帶的紙鳶是老鷹,顧安和的則是蜻蜓,琳瑯的是燕子,采香的是蝴蝶,青書的是云雀,墨竹是云雀,一行人紛紛扯著線邊跑便笑著放紙鳶。幾個人里數琳瑯的放的最高,許是她從小玩鬧慣了,對這實在是嫻熟得很。
可能是總抬頭看天,沒注意碰到了人,一回頭連忙低頭道歉,頭抬起時看到是顧安和,也挺尷尬的。琳瑯頓時紅了臉頰。在這道歉的空擋,因為琳瑯與顧安和距離近了,天上的紙鳶也近了,突然刮了反方向的風,兩個紙鳶的線就這樣突然纏在了一起,比天上月老閑時喝酒給人綁的紅線還緊,解了一會解不開索性讓采香先收了她紙鳶去拿剪刀來,把琳瑯和顧安和的紙鳶的線剪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