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正月初七。清晨。
鄉村的年味兒依舊,偶爾還會有零星的鞭炮聲,可能是哪家淘氣的小孩子被尿憋醒了,一邊“放水”一邊順手放了鞭。
天剛蒙蒙亮,正是睡回籠覺兒的好時候。但是去了一次廁所、凍得嘶嘶哈哈的張大衛再躺到土炕上,卻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了。
張大衛沒有開燈,伸手摸過來手機,發現已經沒電了,這是昨晚追劇給“追”沒的。充電器就在窗邊兒桌子上的背包里,可他懶得去拿。雖然炕還是熱的,但屋子里卻有些涼了。
張大衛下意識地卷弄著自己的長劉海。這是他非常滿意的造型,而創意——也許就來自一部很火的連續劇《慶余年》。這部熱得一塌糊涂、被張大衛追得五迷三道的古裝劇里,不管是美女還是俊男、不管是俠客還是文官,都梳著長發,衣袂飄飄、迎風而舞,很酷。特別是二皇子額頭一縷倔強的劉海,不但個性,而且飄逸中又帶著一絲不羈。張大衛很喜歡。
張大衛是位“95后”,一米八三,略顯清瘦。頭發不合時宜地有些長,時而會蓋住了眼睛。春節前父母就催促他理理發,而他一推再推,后來以理發店太忙為借口混了過去。正月里,他更是以“愛護舅舅”為由,堂而皇之地留著滿頭“秀發”。
張沐每每注意到兒子的頭發時,都會說:“叛逆的腦袋,叛逆的發型。”
張大衛每次都會回答:“這是青春,就得個性張揚。”
張沐撇了撇嘴,說:“還個性張揚?我看你是本性張狂!你記不記得,就連小果果看到你總用手擺弄頭發,她還說‘大舅舅的頭發都能梳小辮辮兒了’,你應該給孩子做個好榜樣,把頭發弄板正些。”
張沐提到的小果果是張大衛表姐家的小姑娘,剛剛5歲,古靈精怪,是大家的心尖尖兒,更是張大衛的最愛。張沐之所以搬出來這個小寶貝,是想刺激兒子要為晚輩作表率。
張大衛笑著說:“果果還小,等再大大、懂事兒了,就會支持我的。”
“那我再問你,作為未來的醫生,你就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嗎?像個二流子似的。”
“誰說我要當醫生了?”
“你念的醫科大學,不當醫生想干啥?”
“學醫就當醫生?有的作家、歌星,人家當初也是學醫的。”
“那你是能寫啊還是能唱?你能干啥?”
“我要開公司,我要經商,我要掙大錢!”張大衛說完趕緊“逃跑”。
張沐氣得直原地跺腳。
…………
記得春節前有一次,張大衛“忍無可忍”地反駁了一句:“還說我呢,你年輕時不也這樣嘛?”這下可把老爸教訓人的話匣子捅開了。
原來,張大衛看過父親年輕時的照片,有一張也是發長遮眼,而且是——又傻又土的“中分式”。
“我那時年輕,不懂事兒,現在后悔了!”
“我現在正年輕啊?”
“你也想要像我一樣,到了這個年齡才知道后悔嗎?已經晚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是就是遺傳。在醫學上也稱為繼承或生物遺傳,就是后代獲得父母的信息……”
“我讓你學醫,就是為了賣弄遺傳的嗎?”張沐被頂撞得暗氣暗憋時,往往會把氣撒在呂笛雅的身上,又對她喊,“你——以后把照片都收好嘍,也不知道你顯擺個什么玩意兒!”
“這——這也能賴上我?張沐你可真行。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呂笛雅竟然無可奈何地走了。
張大衛喊:“媽,在我爸面前,每個人都有可能‘躺槍’,躲不過去的。”
“別扯沒用的。對了,張大衛,我問你,你的QQ上的簽名為什么還用‘青春狠揮霍’?我不是說過讓你改了嗎?你都多大了,有多少青春還可以胡亂揮霍?要珍惜啊,別忘了,你出生于上個世紀……”
“爸,你不也都是出生于上個世紀嗎?我們全是20世紀的產物,都一樣!”
出生于1997年的張大衛,很反感父親評價他“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生人”的說法,一提上世紀就好像自己七老八十了一樣。
張沐接著說:“你是跨世紀的新一代,要有新作為,不要辜負……”
張大衛趕緊接上,說:“我要姑父,我大姑父對我可好的。每次去……”
張沐:“那現在你怎么不愿意去你大姑父家了?怎么不見你‘要姑父’啦?”
“這——我——我討厭你們的鄉土氣息,行了吧?”
“你都二十多歲了,不要啥話拿過來就說!再有,做人千萬不能忘本。你要知道,你也是‘農二代’,改變不了的遺傳。”
張大衛輕蔑一笑,說:“要是別的什么‘二代’吧,說出來還讓人羨慕,你這個‘農二代’的帽子我不戴。我就是‘城一代’!”
“簡直就是逆子!”張沐又要暴跳,呂笛雅趕緊上前把他拉走了。
由發型引出的話題就這樣不歡而散。否則,真會升級為出身之爭、世紀之戰的。
…………
喜歡甩著長頭發、一副公子哥兒模樣的張大衛,已經大五了。并不是他在學校里“學習用功”多呆了一年,而是因為他讀的是醫科大學,五年制。春節前參加完考研后,在醫院的實習也結束了,張大衛這才回到了家里。
由于自我感覺這次考研考得不太理想,所以張大衛的情緒一直不太高,心情始終不太好,和父親的爭吵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幾次交鋒后,張沐逐漸學聰明了,因為他知道和自己兒子是吵不出個里外來的,不到萬不得已他都選擇沉默,或者是視而不見。
張大衛這股叛逆勁兒的根源有青春期一說,但最終是因為自己不喜歡學醫而父親硬逼著他報考了醫科大學。他恨,他掙扎,但他——沒辦法。
從學校一回來,張大衛整天不是悶在家里玩兒手機,就是呼朋喚友地去網吧打游戲,再或者是帶上裝備、約上同學前往球館打籃球。不管父母如何勸說,苦口婆心、好話說盡,帶回來的書本他就是不碰一下。
兒大不由爹娘啊。張沐、呂笛雅已經是“敢怒不敢言”了。就連脾氣暴躁得沾火兒就著、不沾火還滋滋冒煙的張沐,也只得忍氣吞聲。一是大過年的,盡量別找氣生,全家人要和和睦睦的;二是妻子總告誡他說“兒子心情不好,千萬別給整抑郁嘍”。
張沐有時反駁道:“那你就不怕把我整抑郁了嗎?”
呂笛雅的回答非常到位、非常現實、非常噎人,她說:“你心大,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