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月十七,晴!
辰時初刻,營地里的大鍋冒著騰騰的熱氣,一大鍋小米粥正在鍋里翻滾,昨天吃了太多油膩的食物,今天必須要吃點雜糧君臣佐使才不至于由于暴飲暴食留下胃病,張三站在大鍋邊用馬勺輕輕攪著鍋里的米粥,防范溢鍋,鍋底下是木柴燃著小火,慢慢地煮著!
小依依站在他的身邊眼巴巴的看著鍋里,想知道哥哥做的粥是什么味道。這閨女昨天吃多了,哼哼了一個晚上!
張三擔心小依依存食,可沒想到早上一起來就嚷著要吃東西,為了這閨女,今天的早餐又被自己承包了,兩碗香糯的小米粥下腹,熱氣騰騰,渾身充滿了力量。
拔營啟程繼續溯河而上,邊走邊考察周邊的礦產土地資源,一路走走停停來到,前面看到一座大山,山勢并不是很高,山頂矗立著四座如旗桿搬筆直的主峰,河流順著山腳蜿蜒而過,在轉彎處留下一大片的沙灘,乳白色的沙子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張三抓起一把沙子,一眼就認出這是石英砂,這附近一定有石英巖,這些沙子是石英巖經年累月的風吹雨淋風化侵蝕后被河水沖刷到這里的。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礦物,也是穿越者發財的神物,因為它是玻璃的原材料,配合純堿燒制就能得到玻璃,當然純凈度不能保證,不去除雜質燒出來的東西那叫琉璃,品相天知道。
張三沒有在這里糾結,畢竟現在也沒有燒玻璃的條件,還是趕緊找到堿淖弄到純堿,這東西才是未來最重要的原料,缺了純堿很多設想都不能實現。
一行人在這片沙灘上略微休息了一會兒,繼續沿河前行,穿行過這座大山眼前豁然開朗,前面是一片空地,還有幾座低矮的茅草房,散落在四周,這里竟然有人生活。為了不必要的危險,張三讓趙大寶前方警戒,自己帶領賈鳳才在后方護衛。來到這個小村子,村里的山民如臨大敵,一時間男女老少拿著各種武器緊張的看著他們這群人。
“各位鄉親請勿緊張,我等只是路過這里,請問這里叫什么名字!”張三趕緊上前作揖問詢。
“客人勿怪,此地名為石嘴子,因山口類似人張開的嘴,由此得名,此地偏僻生人很少,尤其是客人這樣帶著大隊人馬的,山民困苦不敢有任何大意之心。”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上前答話,看老人的穿著麻布舊衣,補丁摞著補丁,就能知道生活之艱難。
“老伯來此地多久了,可知周邊風土人情。”
“老朽鄉民在此立根不久,乃是由東面赤城衛逃荒而來,在這里采集捕獵勉強度日。”
“因何不墾荒種地?我觀此處還是可以耕種的。”
“怎么不愿耕種,可落難之人,一無耕牛木犁,二無種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老伯,你看這樣如何!我為你提供種子、農具,你村之人納入我的管理何如?我是山南之地的首領,納入我的的治下,我保你平安。”
“客人如何能保證我村民不受韃子的侵擾!我等來此兩年時間,被韃子搶掠了不下五次!”
“老伯是說蒙古人嗎?這里可是邊墻之內,蒙人是怎么進來的,邊墻形同虛設嗎?”
“這老朽不知,韃子每次來此人數都不多,只有五六十人,但是韃子兇悍我等不能力敵。”
“老伯放心,只要你們愿意納入我的治下,我保你村民平安,不過丑話要說在前面如果要納入我的治下就必須守我的規矩!”
“老朽需要和鄉親父老商議,客人可容幾日時間?”
“沒有問題全憑自愿,請教老伯一個事兒,這附近可有一個苦水泡子?”
“離此十里確實有一個苦水淖,四周全是鹽堿地,草都不長幾棵,客人找那苦水有何用?”
“我自有道理,老伯可否給我等安排個向導,我們給米一斗!”
聽到給米,老人馬上點頭答應,并自告奮勇帶領張三等人前去。有了認路的向導,一行人不在沿河前行,跟隨著向導的步伐前往堿淖。
十里山路一個時辰沒用完就來到了這座堿淖,打遠望去一片波光粼粼,方圓能有二三里,湖泊周圍生著一些耐鹽堿的雜草,在農耕民族看來,這樣的地方就是死地。
張三給了老頭一斗米將其打發回去。仔細觀察,思考著以后的布局,這里最困難的是沒有淡水,想要喝水就得去十里外,如何保證飲水呢?人少的時候先用水車拉水吧,反正也不是太遠。今天天色已晚,只能就地扎營。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晚的月色格外清亮,就在這月光下張三領著依依走路遛食,這閨女只要自己一做飯就容易吃多,如果再不運動一定會吃成一個小胖妞,為了讓她消耗足夠大的能量,張三必須花出時間陪她玩耍!
“哥哥要在這里做什么?這里什么都沒有。”
“依依,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看這里荒涼連荒草都不長幾棵,但是卻有一樣好東西能夠改變我們得生活!”
“那是什么東西啊,我怎么看不到?”
“那東西叫做堿,就藏在我們眼前的這片水里,有很多用處,現在我們吃面食不能發面就是因為沒有堿,等有了堿我們就能吃軟騰騰的大饅頭,大包子!聽到哥哥說吃的,小姑娘眼睛彎彎,一臉想吃的樣子,這閨女可怎么得了,整個要變成吃貨了。”